蕉石鸣琴,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在丁家山。 丁家山入山口牌坊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丁家山在金沙港西南,上有岗阜,俯瞰全湖,与北岸之乌石峰、栖霞岭相拱揖。国朝雍正九年,总督李卫既修浚西湖,爱芟刈榛秽,辟蹬道数十级,延缘而登。于半山置亭,以为憩息之所,更上为八角亭,题小序为额,亭外悬崖数仞,护以石栏,黛色波光,如在阶土戚。更进为肪室数楹,窗槛玲珑,湖渌远映,恍疑乘槎天汉。舫前奇石林立,状类芭蕉,题曰‘蕉石山房'。石根天然一池,泉从石罅出,淲淲作声,演清漾碧。临池复置小轩,颇极静洁。”《湖山便览》卷九:“蹬道之南壁高丈许,前一巨石,卓立如屏,遂称蕉屏。屏以内庋石床、石几,冷然虚应,雅宜鼓琴,目曰‘蕉石鸣琴'。”《西湖新志》卷二:“时焦尾琴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响入秋云,高山流水,辄于此间遇之”。今属西湖国宾馆(刘庄)范围内,“蕉石鸣琴”四字可寻。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康有为(网络)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庄,顾名思义,是康有为的别墅。这座庄园位于西湖以西的丁家山南麓,又叫人天庐。丁家山为南高峰的余脉,西接大麦岭,三面临湖,环境清幽,称“一天山”,所以康有为的庄园又叫“一天园”。又由于古时候它与孤山遥遥相对,所以又叫“小孤山”。清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督李卫在丁家山开辟山道,又沿湖遍植桃树,并在山腰间筑亭,遂成西湖之一大胜地。 康庄的位置,就是从前“西湖十八景”之一的“蕉石鸣琴”处。此园占地30余亩,当时造园耗银4万两,历时四年,于1921年才最终建成。康有为在山下建一山门,自题“康庄”二字于门上。园内主要建筑有人天庐、明瑟亭、饮幽亭、石老云荒馆等。人天庐中的开天天室是康有为的书房,位于丁家山之东,在此可俯视西湖。这里东西南北皆设窗,故又称四照阁。 康有为对此园很满意,还写了一篇《一天园记》,其中有:“园之在杭之西湖丁家山。山旧名一天山,吾以名吾园。以南高、九曜、玉皇、凤凰、紫金、紫阳。吴山为左垣,以天竺、灵隐、北高、秦亭、栖霞、葛岭为右墙……杭城井闾,楼观万家,烟树点画,……”一天园内植奇花异草,灵穴奇石,还有诸多石壁题刻。康庄内的陈设,仍反映出康有为的保皇思想。其中有外国皇帝坐过的椅子,光绪皇帝赐给他的古玩等。他入住康庄后,高朋满座,宾客如云。但是,雅致的山庄和热闹的场面,却冲淡不了他内心的寥落之感。他在一幅对联中写道:“割据湖山少许,操鸟兽草木之权,斯亦为政;游戏世界无量,极泉石烟云之胜,廖乐我魂。” 康庄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庭院荒芜。1953年,一天园并入刘庄,今尚存几幢老屋和康有为的“蕉石鸣琴”、“潜崖”等题刻。如今在丁家山之山麓两端各建一亭,在此观景,苏堤如翠带,西湖若明镜,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西湖更因有这些文化痕迹而锦上添花。
作者简介:沈立新(1954.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湖印社社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