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云松地处洪春桥至灵隐合涧桥。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杭州刺史袁仁敬,组织人员在此种植大批松树,绵延直达灵隐寺、天竺寺山门前,松霭连云,成为西湖群山中的独特景观。南宋建起坊门,题额“九里松”。董嗣杲在《西湖百咏·九里松》赞之:“开元刺史擅清风,九里亲栽夹道松。”汪元量《西湖旧梦》诗云:“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散曲家张可久在《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中也用“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来描写元代西湖的生动画卷。 九里云松的春 梁诗正等辑《西湖志纂》卷一《名胜》“九里云松”载:“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于行春桥,西达灵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阴霭连云,日光穿漏,如碎金屑玉,人行其下,衣袂尽绿。延缘九里,人称九里松。今旧松多不存,而新植者已渐成偃盖,时时与灵山白云相接,故曰云松。” 九里云松 1912年以后,路两旁松树逐年衰败。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侵占杭州的日军作扫荡式砍伐,九里松的松树被砍伐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58年到1965年,西湖山区以栽植观赏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树木为重点,九里松的松林得到恢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