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概况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中山南路太庙巷7号杭州市紫阳小学内,吴山紫阳山东麓。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内侍刘敖在吴山入道修真,夜梦三茅真君驾白鹤至山之阳,乃卜其地筑坛为宇。宋高宗御书“通玄”,赐名“能真”。当年观内曾有寿域楼、万玉轩、望鹤亭、谒斗坛、白鹤泉、鹿泉。后废。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徐道彰重建,清咸丰年间(1851一1861)再次废弃。唯存壁间造像。 通玄观造像全景 岩壁坐北朝南,宽30米,高3.7米,雕凿有四龛六尊道教祖师造像,11块题记、咏诗摩崖碑刻和一鹿、一狮、三仙鹤石雕,均为南宋、元、明三代之真迹。 造像一览 通/玄/观/造/像 刘敖造像 最西一龛为单尊坐像,系通玄观开山祖师刘敖,像高78厘米,头戴道冠,身着对襟宽袖道袍,正襟盘腿而坐,长耳,双手笼袖于腹部。造像左旁崖壁上刻有“皇宋开山鹿泉刘真人(刘敖)像"。刘真人造像上方有浮雕仙鹤三只。 “鹿泉”摩崖石刻 白鹤浮雕 龛下方为鹿泉,镌有一只头西尾东、头上生角、尾向上翘作奔跑状的鹿,形态逼真。造像为南宋遗迹。 《重建通玄观玉清殿记》碑 刘敖像龛西有5方石刻: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创建通玄观记”、元朝维族诗人贯云石的“赠法师俞行简诗”、明正德三年(1508)“徐道彰题跋”、明正德十五年(1520)“重建通玄观玉清殿记”、明嘉靖十六年(1537)方九叙的“题通玄观石壁”。 玉清元始天尊造像 在刘敖像龛左上方为“玉清元始天尊像”龛,造像高80厘米,头戴黄冠,冠正中嵌一宝珠,长圆脸形,细眉长眼,高鼻方口,身着道袍,右手向下按一物置于膝上,左手扪胸,盘腿坐于莲座上。造像右侧刻有“玉清元始天尊像”题记。该造像为南宋遗迹。 宋高宗诗御制碑拓片 天尊像龛右有“宋高宗诗御制碑”、元《重修通玄观碑记》两方石刻,龛下方有《吴山通玄观始末记》石刻一方。 三茅真君造像 《吴山通玄观始末记》石刻东侧有一龛“三茅真君”,造像均高145厘米,脚踩祥云。 中间一尊造像束发戴黄冠者,椭圆形脸,面目凝重,着广袖长道袍,双手笼袖置于胸前,手执长柄如意,脚穿云纹翘头鞋,脚下云前有一伏狮。 左侧造像身体略向右侧,束发戴黄冠,三缕长须,着广袖长道袍,双手相拱,笼于袖中,脚穿云纹翘头鞋。 右侧一尊造像身体向左恭立,挽发髻,头戴冠,面留长须,着长道袍,双手笼袖置于腹前,脚穿云纹翘头鞋。 这三尊造像衣角均似随风飘动卷起,仿佛飞升于天上,均为道教中的天神形象。在中间一尊造像的右肩旁岩壁上,刻有“掌吴越司命三茅真君像”题记。此龛亦为南宋遗迹。 徐道彰造像 在“三茅真君”造像龛东,为徐道彰坐像。该造像高88厘米,束发戴黄冠,着宽袖长道袍,作道士装束,双手置于腹部,端坐于平台上,双脚自然下垂,穿云纹翘头鞋,右侧石岩上刻有“大明重开山元一徐法师像”题记。这尊造像是依据明代成化、正德年间(1465一1521)的道士徐道彰画像凿造的。龛上方还有《元一像赞》碑刻;龛左有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 《重修通玄观碑记》和《刘能真创建通玄观记》石刻2方。 历史价值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构图匀称,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动态,充分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雕刻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南宋文化的见证者,通玄观造像是研究南宋以来杭州道教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为杭州的道教文化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杭州市区唯一的道教造像群。 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通玄观造像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