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精舍又称天真书院,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王阳明的门人王臣、薛侃、钱德洪等为了纪念先师所建,兼有祭祀、集会讲学功能。从玉皇山南麓的吴越郊坛沿石阶而下,有一片错综复杂的山路,盘盘错错,层层叠叠,神秘莫测,但又充满了吸引力。不用担忧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山路上迷路,只要认着向下走的山路,就能来到天真书院的遗址。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里的一处摩崖石刻——天真精舍勒铭。 概况 天真精舍勒铭位于玉皇山南侧、天龙寺造像东侧。题刻为楷书竖行,共13行,有落款。字龛上宽155厘米,下宽200厘米,高103厘米,字径8厘米,部分字迹仍可辨识。内容为薛侃编写的《勒石文》。 释文 01/10/2 嘉靖庚寅秋,天真精舍成。中為祠堂,後為文明閣,為載書室,又為望海亭,左為嘉會堂,左前為遊藝所、傳經樓,右為明德堂,為日新館,餘為齋舍。週以石垣,界則東止淨明,西界天龍,北暨天真,南極龜田路。是舉也承阳明夫子遗志,四方同志協而成之,勒於石,俾世守者稽焉。 □□□□□□ □□谨識 明 天真精舍勒铭拓片 著录研究 2019/10/24 明 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载:“天真书院,本天真、天龙、净明三寺地。嘉靖九年(1530),佥事王臣、揭阳薛侃、会稽王畿、钱德洪改建书院,以祀新建伯王公伯安。中为祠堂,后为文明阁、藏书室、望海亭。左为嘉会堂、游艺所、传经楼。右为明德堂、日新馆。傍为翼室,置膳田以待四方游学者。” 明 天真精舍勒铭远景 简评 2019/10/24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其一生有二十余年的书院实践,创立“阳明学”。 清·焦秉贞绘《王阳明像》 16世纪,王阳明曾到过杭州天真山。天真山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和人文底蕴,使他念念不忘。在王阳明去世后,明嘉靖九年(1530),王阳明门人王臣、薛侃、钱德洪等为纪念先师创建天真精舍,又称天真书院,兼有祭祀、集会、讲学功能。明万历年间曾毁,后复建,恢复祭祀功能,并赐额“勋贤祠”。
天真精舍勒铭对研究王阳明在杭州的讲学活动以及“阳明学”对后世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对杭州书院的发展有较高历史价值。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