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保概况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俯瞰图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位于杭州市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的办公地。旧址现作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于2016年对外开放。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门口 旧址由前院、主楼、平房组成,总建筑面积756平方米。主楼与平房坐落于高台之上,砖木结构,主楼高二层,带阁楼,平房高一层,两幢建筑均为坡顶,覆深灰色洋瓦。主楼西北方有后期加建的附房。 2016年
杭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建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以“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为主要馆址。 2016年12月4日
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成开馆。 2019年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北山馆区 
毛主席汉白玉坐像 复原陈列 会议室
会议室 在“西湖稿”起草期间,毛泽东和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在此开会讨论宪法草案的具体内容。 会客室 
会客室 在“西湖稿”起草期间,毛泽东曾在此接待重要客人1954年1月3日,在此会见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伊·费·捷沃西安和驻华大使尤金院士等。 办公室 
办公室 在“西湖稿”起草期间,这里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办公桌、会议桌、方桌、书柜、陈列柜等都是当年使用过的原物。在这里,毛泽东广泛阅读和研究了世界各类宪法,度过了七十七个不眠之夜。 休息室
休息室 在“西湖稿”起草期间,这里是毛泽东的休息室。房间内的床、三门衣柜、斗柜等都是当年使用过的原物。 单元展示 第一单元《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
1898年的戊戌变法拉开了近代中国立宪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爆发后,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近代中国的宪法命途多舛,几经艰辛与坎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第二单元《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
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单元《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
1954年3月至9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共召开九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召开三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汇聚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特别是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宪法内容日臻完善。
第四单元《“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
1197名代表,1197张同意票。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全票同意的结果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通过与实施,推进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完善,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第五单元《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五四宪法颁布后,宪法及其实施普遍得到尊重。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受到损害。经历了1975年、1978年宪法的曲折发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六单元《全面实施宪法》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宪法宣誓墙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宪法宣誓墙
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7年9月25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该展览。五四宪法历史陈列馆报送的宪法宣誓墙照片,在该展览第一展区的醒目位置展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