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古今西湖名人缘|寻寻觅觅李清照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6-14

柳浪闻莺旁的古清波门,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的寓居之地,宋代“婉约词宗”李清照也曾在此栖居。

如果不是一场战乱,李清照的一生会很美满。然而靖康之难,彻底摧毁了这一切。宋室南渡,百姓生灵涂炭,人们纷纷从战火纷飞的北方流亡到了偏安一隅的江南。

微信图片_20240614101956.png

李清照 像

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中国词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一直被作为山东籍的文人载入史册,但是你可知道,李清照44岁那年,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北宋朝廷崩溃。国家遭殃,百姓蒙难,她的人生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进入了国危家破、人亡物毁,颠沛流离的逃难历程。

绍兴二年(1132年)春天,她在同父异母的小弟李迒的安排下,辗转抵达临安(今杭州),经过两年的逃亡,终于有了稳定的居所,暂时结束了漂泊的生涯。

南下之后,她在杭州清波门外安家落户,房子虽然不大,也有二进四间,她和伺女芸儿各住一间,一间客堂,一间用来储藏金石书画。这些藏品,是她和丈夫赵明诚辛辛苦苦收集了一辈子的心血,可惜大多已在战乱中散失。

微信图片_20240614101958.jpg杭州清波门

丈夫早逝,晚景凄凉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71岁那年,孤苦寂寞地走完一生。

令人唏嘘的是,李清照居住的古清波门直通西湖,堂前有庭院池塘,耳畔有黄莺鸣脆,门外有潋滟湖光,然而面对如此旖旎的西湖美景,只有“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长叹,不见“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赞美。

微信图片_20240614102000.jpg

微信图片_20240614102002.jpg

在这兵荒马乱到此世道里,历经南逃,丈夫去世、再婚、离婚等种种不幸之后,迟暮之年的李清照,梦碎一地,寂寥哀伤,疾病缠身,夜晚常常难以入眠,生活对她的打击接踵而至。

临安城是她婚姻的伤心地,那浓得化不开的愁绪压迫着她,门前的一湖涟漪,已变得起伏不定的心内波澜,因此可想而知,还有什么心情和精力,去关注吟赏西湖的风花雪月?

从她的诗词中,有时可见以茶为媒,流露出感怀时局、悲叹身世的情怀。

喝茶,是清照与明城的共同嗜好,他们曾经在青州的归来堂,夫妻俩日夜校勘签题金石书画,饭后,两人一起烹茶、喝茶、赌茶,充满了生活的调侃乐趣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微信图片_20240614102004.jpg

如今,斯人已去,寂寞独处,酒后喝着团茶,谱一曲《鹧鸪天》,不免浮想联翩:

“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词人在杭州的秋冬湿冷之际,触景生情,唯有凭借饮酒喝茶来打发漫长的时日,悲凉孤寂之情,浸透字里行间。因此,她的诗词虽无杭州的地域标识,却已浸润了杭州的情感印记。李清照是个人天赋与时代风云共同成就的一代宗师,她的诗词,以宋室南渡为分水岭,体现了人生前后的两种不同境遇:前期北宋之末,歌咏闲情逸趣、儿女情长的优渥生活;后期南宋之初,表现怀家思国、愁绪难解的苦涩情怀。

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李清照用言瘦意丰的诗词来对抗时事变迁和人生无常,她不是卖弄文字的才女,而是心忧天下的诗人。

晚年的李清照活得就像一个客居他乡的难民!什么是难民?难民就是活着像野草,不知道会被风吹到哪里,死了最多算个数字,仿佛不曾存在过的普通草民。

然而,李清照虽是女儿身,却有不输男子的气度和情怀,她那刚烈沉雄的内心,反复蹂躏却志更弥坚,如疾风吹生的劲草,更像烈火锻造的真金,以羸弱之躯,发铿锵之声: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微信图片_20240614102008.jpg

李清照 像

作者简介: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出版过《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等类书籍25本。

内容来源:走近西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