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最早被用于挡潮、排涝和农田灌溉,之后航运功能不断提升。至汉唐时期,随着鉴湖的兴建和西兴运河的凿通,浙东运河的水道不断延长,不仅与姚江、甬江、钱塘江等自然水道相连,还与京杭大运河衔接,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航运通道。 运河始凿场景图 到了宋代,浙东运河自钱塘江经绍兴、宁波通海的完整水运体系彻底形成,航运地位更加突出,既是通济天下的关键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元明清时期,浙东运河的航运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发挥着区域性的航运、水利作用,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浙东运河萧山城区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多次大规模整修,浙东运河的河道条件和沿河设施有了很大提高,其沿岸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力保护,并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历经2500多年,浙东古运河航道尚存,曾经的“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如今依然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航运、生态等作用,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之一。 2014年,浙东运河与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共同组成“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