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 《西湖别墅》,张建庭、仲向平 主编,杭州出版社,2005年
这是一幢典型的中式庭院别墅:绿篱环绕的庭院,砖木结构的屋宇,方正对称的构图,立面简洁的装饰,前庭后池,南北通风,冬暖夏凉。20世纪30年代中期,此屋竣工,在西湖茅家埠一带众多土屋茅棚中鹤立鸡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都锦生故居 60多年过去后,如今这幢四上四下的中式民居,庭院早废,屋字破旧,看上去已是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然而,它却是我国“近代十大爱国实业家”之一都锦生的故居,名闻遐迩的“国宝”——丝织风景便发源于此。 都家祖先为满族,都锦生父亲退伍后便归隐山林,定居于茅家埠。现楼前空地就是当年都家老屋的宅基地。都锦生立业后,就在老屋后面盖了新楼,并拆除老屋辟为庭院。 都锦生故居 提起都锦生,几乎无人不晓,因为他的名字与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品--丝织风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锦生为“锦”而生,都锦生就是丝织风景,丝织风景就是都锦生,到了西湖不买都锦生产品似乎是一大遗憾。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三次陪外宾到都锦生丝织厂参观购物。 都锦生 都锦生早年就读浙江甲等工业学校机织专业,与夏衍为先后同学,不过他心中的夙愿是“实业救国”。都家祖居西湖之滨的茅家埠,都锦生年轻时爱好自然风光,钟情西湖山水,或垂钓于湖畔,或狩猎于山间,或泛舟于湖上,西湖的青山绿水,他百看不厌、百游不倦,并由此萌发了丝织西湖风景画的念头。 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在1921年春季的一天,都锦生终于亲手织出了中国第一幅丝织风景:潺潺流水,弯弯小道,青青绿树,袅袅白云,跃然于经纬之间。这幅丝织风景的版本,就是都锦生自己拍摄的西湖九溪十八涧风景照片。 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表现西湖景观的丝织风景画美术样本,从左到右依次为“西泠桥畔”“云栖竹荫”“雷峰夕照”“平湖秋月”。图片选自《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美术样本》 不久,都锦生放弃母校任教而从商,与妻子宋剑虹等筹措了500元办厂本钱开梭织造。茅家埠都家挂出了“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墙上高悬丝织风景样品,吸引过往行人竞相购买,不到三年,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有100多名职工的新厂。产品伴着都锦生的名字传扬开去,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中国工艺品的一朵奇葩。” 1926年秋,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的预展大厅,一幅唐伯虎古画织锦《宫妃夜宴图》格外夺人眼目。图中人物栩栩如生,长袖带风。人们惊呼这一来自东方的精品。此幅杰作获得了此次博览会的金奖。 唐伯虎《宫妃夜宴图》 抗战爆发,劫难突降,都锦生和他的丝织风景也难幸免。日寇先是想借助都锦生的声望和他东渡日本的经历,提出为“中日提携”效力,后见都锦生软硬不吃,宁死不屈,就一把火烧了艮山门厂房,洗劫了茅家埠都家。都锦生在各地的门市部也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焚烧殆尽。都锦生丝织厂一蹶不振。都锦生本人也在内忧外患中于1943年3月病逝上海,年仅45岁。家属按他遗愿将灵柩运回西湖,葬于六通寺附近的小兔儿山上。近年迁葬至西湖南山公墓。职工们用他创研的织锦工艺为他敬织了一幅锦肖像。 茅家埠老屋犹存,都锦生故居旧貌新颜,仿佛在告慰着这位爱国实业家的在天之灵。正如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门联所云: 凤起武林,东方奇葩又添异彩; 龙游西子,人间福地再展雄姿。 都锦生故居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