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马卫光一行走访杭州文史研究中…
杭州文史研究馆新春活动集锦
 
特别关注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
张宗祥的家国情怀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汪华与忠天庙
禹杭履迹
 
湘湖人物|高启畅游萧然地
来源:湘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12-27

明初诗人高启(1336—1374),字季迪,自号青丘子。年青时即有诗名,才思俊逸,多有佳构,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后受儒释道之影响,宁情寄山水不愿为官,他曾畅游江浙,足迹遍及杭越,并寓居任元礼“怡怡山堂”,对萧然山水多有吟咏。

他首次到萧山是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冬,目的是游越地的秀丽山河、名胜古迹,也带有避乱谋生的打算。是年正是张士诚与朱元璋两支起义军争夺浙东、浙西之际。高启沿着张士诚控制的路线,先后到达萧山、绍兴、杭州等地,时间却有二三年之久。

微信图片_20241227113158.jpg

《湖山烟岚》  张捷作品

图片来源《画韵湘湖》

高启仅就钱塘江边的西陵就留诗《渡浙江,宿西兴民家》《晚次西陵馆》《夜抵江上候船,至晓始行》三首。他踏进萧山县城,大概也知道萧山有个好客的任长者(任荣),因而自报山门地寄宿到了任家。随即在萧山游历了渔浦、吴越两山亭等处,后辞别任长者赴绍,留下《送任元礼》一诗答谢。途经钱清江,又作《夜发钱清》。不料到绍兴刚落脚,惊闻叛变的长枪兵来攻越城,他连夜逃到萧山龛山,便又作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后又从西陵返杭州,故又有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 等诗三首。其来萧的第一首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 诗云:

挂帆无天风,到岸日已夕。

舍舟理轻装,欲问古镇驿。

沨沨滩声迥,莽莽山气积。

仆夫夜畏虎,告我弗远适。

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寒眠多虚惊,我体若畏席。

谁云别家遥,数日已在客。

今宵始惊叹,东西大江隔。

从诗句可知,高启来萧似乎有点急切,首句就责怪“天无风”,“到岸日已夕”,走得好像太慢了。因已是冬季的傍晚,昼短夜长,在昏暗中要找驿馆已经困难,何况时值战乱,也不知驿馆是否接待来客,只得投宿民家。诗人当然不甘白白耽误时日,即便时在黄昏,他还是要到江边走走,看看朦胧中的远山,听听江潮拍岸。那些行色匆匆者根本不会理会远山近水,而立于江际的他不仅看到那夜色中的莽莽远山,又被夜色中的空旷所吸引,便有了“沨沨滩声迥,莽莽山气积”之句。

萧山的农家向以纯朴见长,此风如今仍有形迹。夜见外来客,急忙生火做饭。大约当年西陵渡口十分荒凉,故又有“仆夫夜畏虎,告我弗远适”。是否真有虎?江海道途似乎不大可能,恐怕是对时局动荡和兵匪的作乱之喻。入睡之时诗人才忽而想到宽广的钱塘江已将吴越分界,才感到离家已经有点“遥远”了。

微信图片_20241227113200.jpg

《一泓碧水若潇湘》  仲蓓作品

图片来源《画韵湘湖》

他游渔浦是在这年的十二月十九,虽不是游湖的季节,却是一个难得的景象。虽然“舟绝寒江冻不潮”,雪花纷飞,山色茫茫,水天一色,孤村荒寂,但他感到非常舒适,独坐茅屋,在茶烟下独吟诗句,其清高由此可见一斑。

其后,他也曾登临北干山的“吴越两山亭”,但笔下却并不见亭,看到的是“江长不隔飞鸟渡,峰多欲障斜阳留”,想到了吴越争霸的“峥嵘两势不相下”,“不知千载竟谁主,霸气倏与飞烟收”,看到了眼下“迩来此地有兵甲,风景颇似当年愁”。当然他也自嘲“废兴自古属造化,登临未须生百忧”。

高启在萧滞留近一年,在这一年里,肯定还到过萧山许多地方,还作过许多诗篇,只是未能留世。诗人对萧山可说是恋恋不舍,既因萧然风光秀丽,更有任长者的款待之情。但旅途之人总有作别之时,遂以 《送任原礼》诗,告别了好客的任长者,踏上了去绍兴之途。途经钱清江(西小江)时,还特地拜谒了后汉以来深受百姓爱戴的会稽太守刘宠的祠庙。

高启博学多才,朱元璋本想重用他教授诸皇子,可他“不识抬举”,不愿意!一而再地请求辞官回乡。但他忘了面对的是听惯了“山呼万岁”朱元璋。尽管朱元璋最终答应了高启的请求,心里却抹不下皇帝的尊严。当得悉高启在家乡参与苏州知府修建府治时,作“上梁文”中竟歌颂了朱元璋的对头张士诚,于是以此为把柄,凶残地将其腰斩处死。死得冤而惨,年仅 39 岁,以致“人无贵贱贤否老少,咸痛惜之”。

注:本文节选自《湘湖人物》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懂湘湖」文峰拱秀的埭上黄氏家族 2025-02-21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封存销毁 2025-02-21
汪华与忠天庙 2025-02-18
浙江文史记忆丨杭州:依水而兴的千年灵秀之城 2025-02-18
【城纪精选】鹫岭望海潮 2025-0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