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杭州宋史论坛2024年第三期…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特别关注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漫话韩瓶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学术纵横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来源:《杭州佛教研究(2014年卷)》  作者:黄崑威  日期:2025-01-08

历史上的净慈寺对东北亚佛教文化圈,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形成,做出过卓越贡献。特别是南宋时期,大量日僧入宋参访求法,其中,道元师事如净禅师,尽得曹洞宗旨,归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奉如净为初祖;虚堂智愚禅师住持净慈寺时,南浦绍明等人慕名前来拜师,使得净慈寺又成为日本临济宗大德寺派和妙心寺派的祖庭。这些求法僧不仅将禅法,还将南宋璀璨的文明传回本国,使得宋代先进灿烂的思想文化成为后世日本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他们在推进曹洞宗、临济宗于日本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中做出过卓越贡献;新中国建立后,日本曹洞宗、临济宗为促进中日友好,延续两国佛教法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壹|前言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位于西湖南岸,寺之主山为南屏山。南屏山发自天目,千里蜿蜒而东,苏轼称之为“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南屏山峰峦耸秀,怪石玲珑,峻壁横披,宛如屏障。凌空而中峙者为慧日峰,峰下古寺,即净慈禅寺。《净慈寺志》描绘寺院形胜为“凭山为基,雷峰隐其寺,南屏拥其后,据全湖之胜”。

杭州自进入六朝以后佛教日渐兴盛,经隋唐五代,于宋特别是南宋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佛教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

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是禅”,禅宗“发达于唐代而繁荣于宋代”,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的寺院在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南宋末年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记载,仅杭州一地大大小小的寺院就多达四百八十余所,因此杭州有所谓“东南佛国”之称。宋时更有所谓“大宋国里只有两个僧,川僧、浙僧,其它尽是子,淮南子、江西子、广南子、福建子”(《藏经》146册《南岳单传记》第937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禅宗迅速兴盛,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很多著名的传法中心就在杭州。南宋宁宗在位(1195-1224)期间,按照官府等级和官员晋升制度,把归官府控制的寺院按禅、教两类,各分五山(五个大寺)与十刹,规定僧人须从担任下级寺院住持开始逐步晋升,最后才能出任十刹、五山的住持。明代郎瑛撰《七修类稿》卷五记载:“余杭径山、钱塘(按:即今杭州)灵隐、净慈、宁波天童、育王等寺,为禅门五山。钱塘中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为禅门十刹。”可见在“五山”中净慈寺是居于径山寺、灵隐寺之后的第三位。

五代后期,中国佛教的重心逐渐由长安转向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杭州及周边地区成为新的佛教发展中心,应运而生的著名伽蓝成为佛教重镇。净慈寺由五代吴越忠懿王创建,原名慧日永明院,礼请法眼宗初祖文益的弟子道潜禅师(?-961)为开山始祖,继之者是也属法眼宗的延寿禅师。延寿是闻名丛林的著名学者,因长住永明院,称永明延寿,所著《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注心赋》《观心玄枢》等书,对“心”既是万物本源、本体,又是众生秉有的清净本性,达到觉悟解脱的内在依据,以及主张禅教会通、禅净双修的阐释和论述,对中国佛教乃至东北亚佛教皆产生很大影响。《宗镜录》等书传到海外,高丽国王“览其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数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前后归国,各化一方。”(《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延寿传》)。

净慈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日本曹洞宗、临济宗大德寺派和妙心寺派的祖庭。南宋后期,日僧纷纷入宋求法。日僧无关普门(日本“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弟子)、寒山义尹、南浦绍明等先后来杭在净慈寺从断桥、义远、虚堂等禅师学法。这些日僧在杭长期修学,均得要旨,学有成就,回国后都成为日本禅门巨匠。南宋嘉定年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禅师曾两度来杭住净慈寺。如净禅师圆寂后即归葬南屏,至今净慈寺仍保留有如净禅师墓塔,被日本曹洞宗奉为祖塔。

可见,历史上的净慈寺对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形成,做出过卓越贡献。

贰|长翁如净禅师与日本曹洞宗

如净禅师(1163-1228)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鄞县)人,为南宋曹洞宗僧,雪窦足庵智鉴之法嗣,属真歇清了下三世。如净禅师少时出家,曾学南山律学和天台宗教义,后从清了的再传弟子足庵智鉴(1105-1192)学曹洞禅法,也曾参学于临济宗虎丘派的松源崇岳、大慧派的无用净全、拙庵德光、遁庵宗演等人。

如净禅师十九岁开始游方,初礼智鉴,智鉴禅师一见便问:“汝名什么?”如净禅师道:“如净。”智鉴禅师便问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如净禅师无言以对。一日,如净禅师入室,请求智鉴禅师:“愿乞某充净头。”(就是丛林里专门负责打扫厕所卫生的出家人。)智鉴禅师便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若得道,许汝净头。”如净禅师又无言以对。数月之后,智鉴禅师把他召入室内,问道:“前来一拶(za),道得也未(数月之前给你的一逼拶,你现在能下一转语出得身吗)?”如净禅师正要开口拟对,智鉴禅师便大声呵叱道:“出!”就这样,经过数番激扬,一日,如净禅师忽然入室,兴奋地告诉智鉴禅师道:“某甲道得。”智鉴禅师道:“纵脱臼窠,即落便宜,如何道得?”如净禅师正要进语,智鉴禅师劈面便打。如净禅师终于当下豁然有省,连声叫道:“某甲道得!某甲道得!”智鉴禅师于是点头微笑,便当即请他充当净头。如净禅师后来又承智鉴禅师之教,参赵州庭前柏树子公案,不久即大悟,并呈偈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蹦跳,松萝亮鬲(li,炊具或瓦瓶)笑掀腾。”智鉴禅师览偈后,遂予印可。如净禅师得法后不久,即辞师游方,遍参禅席,达二十余年。后出世,先后住持过建康清凉寺、台州瑞岩净土寺、临安南山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明州定海瑞岩寺、天童景德寺等大刹。理宗绍定元年七月示寂,并书辞世偈云:“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蹦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世寿六十六。

如净禅师生前身材高大而性格豪爽,时人称为“净长”,后世号为“长翁”。如净禅师把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的“默照禅”发展到了极点,在当时影响巨大。他强调以坐禅为修禅方法,主张以心传心,见心成佛,被尊为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禅师一生中虽独弘曹洞门庭,大力举扬宏智正觉禅师之遗风,但他却是以“断临济命根”,铲除“临济祸胎”的棘辣手段而秘密地护持其他各宗禅风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挽救弊病,抑制狂禅与枯寂禅繁衍,以杜绝当时禅门中弥漫的颓丧靡风,匡扶正法。并且,他还融会五家禅风,而形成独特的“如净禅”。

嘉定十六年(1223),日僧道元(1200-1253)入宋求法,师事如净,尽得曹洞宗旨,归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奉如净为始祖。因受如净禅师“参禅要身心脱落”的启发,日本曹洞宗至今仍保持了“只管打坐”的独特宗风。如净禅师生前曾两度住持净慈寺,他入主净慈时间应该在嘉定三年(1210)之后,最后住持宁波天童寺,圆寂后归葬净慈寺,寺中现有他的墓塔。

道元亦名道玄、希玄,号佛法房,京都人。据称道元为内大臣村上源氏久我通亲之子,是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道元自幼即接受过系统的汉学教育,学养深厚,这为他成年出家后入宋求法,奠定了文化基础。据说道元出家后,在广读显密佛教大小乘经论的过程中,产生了“显密二教共谈本来法性,天然自性身。若如此则三世诸佛依甚更发心求菩提耶”的疑惑。为此,他曾请教过当时的许多名僧,但都无法释然。建保二年(1214),到三井寺公胤僧正处请问,公胤回答说:“此问辄不可答,虽有家训诀,未尽美,传闻大宋有传佛心印之正宗,宜入宋求觅。”于是,道元至京都建仁寺,由宋而归弘传临济宗的荣西门下。翌年荣西迁化,道元便在荣西之弟子明全(1184-1225)门下参扣达九年。

贞应二年(1223)三月,道元与明全一起入宋求法,同行的还有建仁寺僧廓然、亮照、加藤景正等人。同年四月到达宁波。当道元一行到码头时,正碰上一位阿育王寺的老典座,在向日商买香菇。道元借机与他接谈,遂对“如何是文字?如何是辨道”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寻访名师参究起来。

道元先后参扣过天童寺临济宗杨岐派大慧宗杲的法孙无际了派禅师(1149-1224),及杭州径山寺浙翁如琰禅师(1151-1225),台州小翠岩盘山思卓和平田万年寺元鼐等禅德,最后于重返天童的路上,偶遇一老僧对他说:“今天下宗匠无过如净禅师,近顷应敕请住天童,公应早登山参见。”于是便前往参见如净禅师。

道元与如净一见如故,遂决意留在如净身边参禅。在《建撕记》中载有道元初见如净时所呈之文,其中说:“道元幼年发菩提心,在本国访道于诸师,聊识因果之所由。虽然如是,未明佛法僧之实归,徒滞名相之怀懔,后入千光禅师(按:荣西)之室,初闻临济之宗风。今随全法师(按:明全)而入炎宋。航海万里,任幻身于波涛,遂得投和尚之法席,盖是宿福之庆幸也。和尚大慈大悲,外国远方之小人,所愿者不拘时候,不具威仪,频频上方丈,欲拜问愚怀。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时不待人,去圣必悔。本师堂上大和尚大禅师,大慈大悲,哀愍听许道元问道问法。伏冀慈照。小师道元百拜叩头上禀。”如净禅师回书说:“元子参问,自今已后,不拘昼夜时候,着衣衩衣,而来方丈问道无妨。老僧一如亲父恕子无礼也。”道元自此每天入禅堂“只管打坐”,一日“师因入堂,惩衲子坐睡云:夫参禅者身心脱落,只管打睡作么?予闻此语,豁然大悟。径上方丈烧香礼拜。师云:礼拜事作么生?予云:身心脱落来。师云: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予云:这个是暂时伎俩,和尚莫乱印。师云:我不乱印你。予云:如何是不乱印底事?师云:脱落,脱落。予乃休。”自此,道元终于身心脱落,疑情顿释,如净禅师也对他的证悟表示了认可。

道元从此成为继如净之后洞山第十四代传人,日本曹洞宗始祖。

宝庆三年(1227)之秋,道元向如净辞行。如净禅师乃赠以祖师芙蓉道楷(1043-1118)的法衣及洞山良介《宝镜三昧》和《五位显诀》两本著作,又赠以自赞顶相留念,并诫勉道元说:“汝以异域人,授之表信,归国布化,广利人天。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绝。”当初,和道元一起入宋的明全禅师,因病于宝庆元年(1225)五月,在天童寺了然寮圆寂,道元一并带其火化后的遗骨,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国的船舶。

安贞二年(1228)道元归国后,先是在京都的建仁寺住了三年,在这期间写了《普劝坐禅仪》一卷,把从如净禅师那里承接的默照禅的要旨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由此奠定了日本曹洞宗禅法的理论基础。宽喜二年(1230),移居京都南部的深草安养院传法。在安养院的旁边有座极乐寺,他后来在僧俗信徒的帮助下于此建立了一座寺院,改称观音导利院,后又按照道元的意思,依宋代禅宗寺院的建筑风格加以扩建,称兴圣宝林寺。宽元二年(1244),当时镰仓幕府的下属武士出云国(今岛取县)守波多野义重,敬信道元,把自己在越前(今福井县)吉田郡的领地奉献给他,作为传法之地。道元于是率众弟子来到此地,先暂住在吉峰寺传法,之后又对该寺进行了扩充、改建。也是按宋代禅寺的建筑风格分别建立佛殿、法堂、僧堂等,并改称此寺为伞松山大佛寺。后又改为吉祥山大佛寺,最后称为吉祥山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传法中心。

此后,道元禅师在永平寺十多年,接化学人甚众,大振曹洞宗风。盛名之下,道元禅师谨遵师命“莫近国王大臣”的教诲而行。宝治元年(1247),当时的幕府执政北条时赖很仰慕他,请他到镰仓授菩萨戒。在道元回寺的时候,北条时赖向永平寺施舍领地,道元不受,但他的首座玄明却接受了领地的施舍文书。道元禅师为此把玄明驱逐出寺,一同把他常坐的禅榻也捣毁了,据说连榻下的土也挖去七尺,并把施舍文书撕毁。建长二年(1250),后嵯峨上皇闻道元的德誉,赐他紫衣,道元再三推辞无效,不得已而收下,但束之高阁,终身未穿。

道元不仅传回了如净禅师的曹洞宗禅法,还依宋时宗门下所遵循的禅林清规,制定了《永平道元禅师清规》二卷,简称《永平清规》。

《普劝坐禅仪》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永平清规》为教团在组织上奠定了基础;永平寺的开山传法,标志着日本曹洞宗的正式建立。

建长五年(1252)七月,道元将永平寺住持之位让给高弟孤云怀奘禅师(1198-1280),并咐法、传衣,退隐京都上洛养疴。八月二十五日,自写遗偈示寂,“五十四年,照第一天,打个勃跳,触破大千。咦,浑身无觅,活陷黄泉。”与先师如净禅师的遗偈如出一辙。

由道元禅师所开创的日本曹洞宗发展到今天,在日本佛教中的势力之大,已经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所寺院,九百二十多万信众的大宗派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日本曹洞宗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延续两国佛教法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叁|虚堂智愚禅师与日本文化

净慈寺住山第四十六代祖师虚堂智愚禅师(1185-1269),号虚堂、息耕叟,临济宗杨岐派第四十代、松源崇岳下二世。俗姓陈,浙江四明象山(今属宁波)人。16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显孝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等地修行、住持。

虚堂智愚禅师住持净慈寺时,声望远播海内外,日本求法禅僧南浦绍明(1235-1309)等人慕名前来拜师。智愚收留南浦绍明在门下参学,后来还任他做寺院知客,在迁任径山万寿禅寺住持时,也让绍明随同前往。绍明在径山正式嗣法,在辞师回国时,年高八十三岁的智愚赠偈曰:“敲磕门庭细揣摩,路头尽处再经过,明明说与虚堂叟,东海儿孙日转多。”(《圆通大应国师塔铭》、载《圆通大应国师语录》卷下)赞许绍明入宋后历参丛林,曾告诉智愚日本禅宗日盛,松源法系的儿孙不少。绍明回国后受到皇室和幕府的崇敬,先后在九州岛福冈、京都和镰仓的大寺传法,有僧俗弟子上千余人,死后谥“圆通大应国师”。绍明的嗣法弟子宗峰妙超(1282-1337)长期在京都大德寺传法,受到花园上皇的支持,赐大灯国师。绍明的再传弟子慧玄(1277-1360),号关山,长期在京都妙心寺传法,也受到花园上皇的赏识。他们三人史称“应、灯、关”,在推进临济宗于日本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妙心寺派后来发展成为日本临济宗中的主流派。日本妙心寺派至今将净慈寺、径山寺看作是他们的祖庭。

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秋,虚堂智愚禅师奉诏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为该寺第四十代住持。径山兴圣万寿寺盛行茶宴,被当时来中国游学的日本僧侣传入日本演变为日本茶道,径山寺因此被中、日茶界誉为“日本茶道之源”。将径山寺茶宴传入日本的,主要有两位日本僧人,一位是圆尔辨圆(1202-1280),端平二年(1235)从浙江明州入宋,1241年回国,师从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禅师。另一位则是南浦绍明,1259年入宋,1267年回国,先后九年师从临安府净慈寺、径山兴圣万寿寺住持虚堂智愚禅师。

如果说圆尔辨圆禅师作为径山寺茶宴传入日本的始祖受到尊敬,那么南浦绍明禅师则带去了茶书、茶道具而更被人关注。他回国时不仅带去了径山寺的茶种和种茶、制茶技术,同时传去了供佛、待客、茶会、茶宴等饮茶习惯和仪式,虚堂智愚禅师还送他很多茶书、茶台子等道具。因此日本史籍中记载更多的是南浦绍明,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南浦绍明到径山参虚堂而传其法而归,时文永四年也。”“茶道之初,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记载:“南浦绍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日本《虚堂智愚禅师考》也载:“南浦绍明从径山把中国的茶台子、茶典七部传到日本。茶典中有《茶堂清规》三卷。”虚堂智愚禅师与绍明禅师师徒情深,咸淳元年(1265)虚堂禅师八十岁时,绍明请画师绘制了他的寿像,并请师尊题赞:“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东海。绍明知客相从滋久,忽起还乡之兴,绘老僧陋质请赞,时咸淳改元夏六月,奉敕住持大宋净慈虚堂叟智愚书。”这幅寿像现为日本大德寺所藏,被指定为国宝。虚堂智愚禅师的另一位日本弟子叫巨山志源。另外,还有不少日本留学僧得其熏陶,如京都佛心寺开山祖师无象静照禅师等。无象静照是当政者北条时赖的近亲,于南宋宝拓元年(1253)入宋,在庆元阿育王寺随虚堂智愚禅师学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4343.png

▲虚堂智愚顶像自赞

在日本,虚堂智愚禅师还被作为书法名家而名闻茶道界。日本现藏有至少18件虚堂智愚禅师的墨迹,他的许多墨宝如《述怀偈语》《就明书怀偈》《送行偈》《送僧偈》《景酉至节偈》等,传入日本后,被视为重宝。这些墨宝大多被用作茶室装饰字画,并且冠以收藏者姓氏、字号等,如“安国寺虚堂”“大文字屋虚堂”等闻名于世,现在都被尊为日本国宝。尤其是大文字屋虚堂这幅墨迹,因稍有破损,世称“破残虚堂”,价值最高。《述怀偈语》是日本留学僧京都佛心寺开山祖无象静照,向虚堂禅师求字时所写,内容如下:“世路多峨险,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交谭(谈)耳尚聋。信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虚堂叟智愚书。”《述怀偈语》先为茶人武野绍鸥收藏,之所以被称为“破残虚堂”,相传在江户初期,该墨迹为京都豪商大文字屋藤五郎所有。该墨迹最初见于弘治三年(1557)四月藤五郎主办的茶会中所使用的挂轴,载于大文字屋茶道书《松屋会记》。此后,在藤五郎后代举办的重要茶会记录中多次出现,《松屋会记》还详细地记述了该墨迹的内容及装裱等情况。宽永十四年(1637),到了大文字屋宗味时,家里的一位叫八兵卫的佣人,因有牢骚,躲藏到书库里,将藏品肆意破坏,包括此墨迹也被他撕破了。这便是茶道中将此墨迹唤作“撕破了的虚堂”的来由。此墨迹后归为云州藩主松平不昧(1751-1818)所有,于昭和十三年(1938)赠送给日本帝室博物馆,现为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系日本国宝。珍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虚堂禅师墨迹《就明书怀偈》,“流菜非深隐,那堪后故山。未能忘踪迹,终是碍人间。白发除边短,清镜话里闲。江湖有新梦,何日出松关。右就明书怀。”“就明”意为移身明窗,可解释为靠近明窗之意。虚堂禅师在明窗之下,以诗述怀,以商代遗民遁世采薇“不食周粟”的典故,来阐述修道的要诀在于忘却心迹,告诫世人光阴恨短、生死事大。按收藏者之一的那波义山写的《虚堂墨痕传记》记载,此墨迹先由足利义辉将军家收藏,后转到织田信长手中,又为丰臣秀吉所有,并由古田织部重新装裱,四传成为加贺藩主前田利家的藏品,再转角仓了以、那波义山相继收藏,后被三菱公司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收藏。其中足利义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古田织部等人,皆为日本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们举办的多次重要茶会中,曾挂过此幅墨迹。另外,还附有大德寺高僧泽庵宗彭、江月宗玩、玉室宗拍等,在拜观后给收藏者的书信等,足见此墨迹于日本上层社会、禅林及茶道中所受珍视的程度了。虚堂禅师的另一幅墨迹《景酉至节偈》,也被三菱公司的岩崎弥太郎买下,现存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虚堂禅师还有一幅《送行偈》墨迹,在日本茶道史上也很有盛名。此墨迹一直是德川将军家族的传家宝,据神谷宗湛的《宗湛日记》中记述,日本天正十五年(1587),丰臣秀吉在聚乐第举行茶会,宗湛对这幅墨迹的文字、装裱等,作了详细记录。它传承的经过是:北向道陈——德川家康——德川义直——德川纲诚——德川纲吉——德川家宣——德川吉通——德川美术馆。

微信图片_20250108114345.png

▲《述怀偈语》

虚堂智愚禅师得到了日本茶人、僧人的广泛敬仰。为当代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的一休宗纯和尚(1394-1481)自称是虚堂智愚禅师的第七代法孙,特别崇拜虚堂智愚禅师并希望能够超越他,据说,一休宗纯临终时作过这样一首遗偈:“须弥之南畔,有谁知吾禅。纵令虚堂来,不值半文钱。”一休的弟子村田珠光(1423-1502),为茶道的开山祖,珠光的弟子武野绍鸥(1502-1555),为茶道的先导者,绍鸥的弟子、千家茶道的开祖千利休(1522-1591)皆以虚堂智愚禅师为祖师,尤其是千利休家族的千家茶道子孙,均效其祖。

由此可见,虚堂智愚禅师在日本中古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他在日本茶道史上的地位与其在东瀛禅宗界的影响密不可分,“反映了禅宗思想在日本成为一种美的生活模式,并化为独特的美的价值。”


相关内容
启真书话 | 何以盛唐 2025-01-02
东方博物 | 施梦以、李威乐、张晓坤:杭州西湖区南宋张适夫妻合葬墓发掘简报 2024-12-26
书事丨刘未: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 2024-12-24
梁轲 | 清代 “浙江海塘沙水情形图” 研究 2024-12-23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