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禹杭履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来源:湘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1-21

湘湖是古代一个灌溉工程,平原水库,按照萧山与绍兴、浙东水利史的分期划分,开挖于水利进步与发展时期的北宋后期,湮废于近代水利科学技术时期的民国。

微信图片_20250121094817.jpg

《公在湖滨笑》王不瑕作品   图片来源《画韵湘湖》

北宋大观四年(1110)十一月一日,授杨时越州萧山知县。至政和二年(1112)四月赴萧山知县。杨时到任仅3天,就四处走访,了解县情,听取民意,十数天后回衙,计定开筑湘湖。

湘湖开筑时间,根据《杨时开筑湘湖研究》为政和二年(1112)四月初夏之后、秋天之前这段时间。湘湖当年开筑,当年完工,蓄水受益,见效快速。翌年(1113)冬天,杨时补满前任,从萧山知县任上罢职。杨时任萧山知县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实际时间仅一年半)。

杨时开筑湘湖的助手是萧山县尉方从礼。据《方文林墓志铭》记载:“萧山湘湖湮废久,民田无以溉。从礼亟以浚治请于有司,而躬督其役。未几湖复,邑人赖其利。”从记载来看,湘湖前身有湖,是早就存在的,只不过已被湮塞了。

筑湖工程,规模硕大。共筑堤1500余丈,设置穴口18个。湖西南宽,东北狭,长约9.5公里,宽0.5—3公里,周长41.25公里,面积37002亩,南宽、中狭、北稍开,形似葫芦。

毛奇龄《湘湖水利志》记载,“通计其田有三万七千零二亩,统以为湖”。以史料为准,确认湖区面积为37002亩,但不全是湖田。后人推测,按北宋末年萧山土地税率“亩税一斗”匡算,湖内有官税赋田10000亩。旧有堰塞湖2000亩,唐代已存名“湘湖”。

湖区面积37002亩,计2466.8万平方米,约合25平方公里。推算,若以湖水深1—1.5米,则湖容量为2467万—3700万立方米。秋时需灌溉九乡农田,则平均每亩农田可溉水168—252立方米。

南宋淳熙九年(1182)以前,湘湖灌溉由化、夏孝、安养、长兴、新义、来苏、崇化、昭安八乡,许贤乡除外。获悉许贤乡灌溉田亩数约12780亩,则原来八乡灌溉田亩数为146868亩-12780亩=134088亩。

至淳熙十年(1183),县令顾冲同意向许贤乡开穴供水,并于次年(1184)重订均水利约束。湘湖共灌溉由化、夏孝、安养、长兴、许贤、新义、来苏、崇化、昭安九乡,共计146868亩农田。事实上,在干旱严重的年份,湖水灌溉到十二乡之广,受益萧山半壁江山。

微信图片_20250121094819.jpg湘湖风光

杨时筑湖时,为补偿湖面淹没损失,当时他一方面积极向朝廷申请建湖钱粮,一方面制定和实行“均包湖米”和“湖田补偿”的政策。湖区面积37002亩,其中原有高阜田1682.159亩,杨时为补偿湖面范围内淹没农田损失,计原产粮1000石7升5合,成湖后均派由化等乡田地数千顷均摊,包纳湖田原粮1000石7升5合,折民田每亩负担7合5勺,每年“代为上纳”。则湖之尺寸皆入贡赋,属官湖。

为“湖田补偿”,县里拨出官用田24000亩,各受益调整出庙田、宗族田1300亩,按数补偿失地农民。

“均包湖米”又名“湖耗”,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湖内损失湖外补的精神。这样,补偿得法,政策合理,民乐无争,数代不变。杨时推行“均包湖米”经验,为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注:本文节选自《杨时与湘湖研究文集》之《湘湖与萧山、浙东水利史研究初探》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青溪出“圣公” 起义毁“佛国”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