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数千里的大运河,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见证了无数沿线城市建筑的兴衰变迁。 
杭州涌金门 1898年,毕晓普夫人摄。 城墙,作为古代城市坚实的防御体系,是大运河沿线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杭州武林门内南侧 1910年前后,尤金·阿尔弗雷德·狄尔耐摄。 
杭州武林门内北侧 1910年前后,尤金·阿尔弗雷德·狄尔耐摄。 当我们透过影像的视角,仿佛能看见那庄严的城墙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中,而河面上,一条条小船正悠悠地前行,这景象,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 
苏州城墙外的大运河 1880年代,蛋白照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城墙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遭受破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更有不少城墙,因城市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被拆除。 
筑路 1915年,尤金·阿尔弗雷德·狄尔耐摄。 除了城墙,民房同样是大运河沿线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房多以土木结构为主,风格朴素而实用,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生命活力与生活气息。 
城墙外的运河 1910年,火棉胶照片。 在岁月的洗礼中,一些老旧的民房被拆除重建,另一些则保留下来成了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它们大多已不再承担居住功能,而是化作了过去生活的鲜活印记,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建设中的杭州延龄路 1915年,尤金·阿尔弗雷德·狄尔耐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