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城门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文保单位概况 ”  2“ 文保单位简介 ” 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知县吴应徵因寇乱筑城……南临苕溪有水门二”。万历四十二年(1614),临溪东南城塌重筑。清康熙十年(1617)、二十二年(1683)、雍正六年(1728)曾三次修筑。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余杭,在西、南两门城垣上筑有碉堡。1958年大办钢铁、畜牧场时,古城墙条石被拆除“利用”,唯存南城垣东起刘王弄、西至余杭中学前的一段,以及两座水城门。 东水门在原孔庙前(今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残高4米,宽3米,墙基厚4.3米,中间设闸门一道,傍溪筑半圆形平台河埠;西水门在旧县衙前(今余杭中学),门宽2.25米,墙厚3.8米,券顶高3.25米,采用纵联并列分节法砌置,券顶深2.4米,券外下为平台,临溪筑半圆形平台河埠,城门内设闸槽一道,既御盗又可防洪。 两处水城门成为余杭古县城的孑遗。2004年,因通济桥退堤扩孔工程建设,由原址向北迁移30米。 3“ 保护图则 ”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