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41辑
《谈美育》:为大众读者提供一…
结营回顾 | “文史探秘·杭…
深切悼念周保尔特约研究员
 
特别关注
 
方回晚年杭州生活境况
钱塘江垂钓
从绝代才子到得道高僧
深宫雅事:从衣食住行看南宋宫…
禹杭履迹
 
解码杭州塘,穿越千年的江南黄金水道
来源:《华夏文明印痕:大运河(杭州段)申遗纪实》  作者:李郁葱 李浥  日期:2025-10-27

运河在嘉兴市区内与当地的水系相融合,形成了多处河道交汇处与湖泊,随后河道折向西南,往杭州方向前进,离开桐乡崇福后分为南北两线,两条线路最终在坝子桥附近汇合,北线与之前的河道合称杭州塘,南线则叫上塘河。

杭州塘的北段在汉代就已经开凿,最终在隋炀帝时期全线贯通,以嘉兴的西丽桥为起点,经过桐乡的石门镇和崇福镇,最终到达杭州市临平区的新宇村,河道全长约60公里。这段河道大部分流经乡村地区,空间开阔,许多河段都进行了升级拓宽以适应现代航运的需要,如今已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每天仍有川流不息的货轮行驶在河道之上。

杭州塘的南段,是元末张士诚整治杭州城垣、重新疏浚开凿运河以后形成的新航道。这段河道北从临平的塘栖镇开始,向西而后折向南,一路通向杭州市区,在武林门向东到东河口坝子桥。

塘栖,在苏东坡的许多诗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写作塘西。由于塘栖—坝子桥段成为主航道的时间距今最近,这段河道上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与其他运河沿岸的城镇一样,塘栖镇的繁荣也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塘栖镇历代都是杭州城的北面门户。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市镇,随着运河的发展更是不断地繁荣。旧时,塘栖周边临平的丝、麻,笕桥的药材,瓶窑的陶瓷、竹木……都从此经过。历经了数百年的时光后,全镇江南水乡的风貌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河道最南端的坝子桥位于杭州艮山门一带,处在京杭运河、中河和东河三条河交界处的东河河道上,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桥梁。虽然坝子桥本身没有列入运河杭州段的申遗点,但依然是申遗河段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坝子桥横跨东河两岸,桥额上刻有“东河第一桥”字样。这个称呼一方面是因为在东河上全部19座桥当中,坝子桥位于北部起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悠久的历史。坝子桥是杭州最古老的拱桥之一,具体始建时间已不可考。宋朝吴自牧著《梦粱录》书中就记有此桥。文史专家一般认为,坝子桥始建时间在南宋以前。

微信图片_2025-10-27_105248_749.jpg

▲坝子桥

桥上有一处“凤凰亭”,亭子为八柱双飞檐制式,传说有凤凰来此筑巢,因此名叫“凤凰亭”。不过原来的亭子早已经毁了,现存的凤凰亭是1987年仿照原有样式重建的。关于凤凰亭,有诗曰:“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顺应是坝子桥曾经的名字。而凤凰亭,据说最初被唤作“香乳亭”。坝子桥,似乎也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桥亭初建者传说是位和尚,和尚还曾题过亭额。在坝子桥附近还有过香乳庵、明月庵、定香寺等寺庙。

桥北不远处就是艮山门。因此艮山门又有了一个别称叫“坝子门”。宋元时期杭州的丝织业十分发达,这一片区域又是织户集中之地,整天都回荡着机杼之声,因此有了“艮山门外丝篮儿”的说法,也有另一版本作“坝子门外丝篮儿”。

20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东河的水位很浅,坝子桥下的三孔桥洞几乎都已经干涸了,成了存放物资的仓库。随着运河的整治,仓库也进行了搬迁,东河的水流量增加以后,坝子桥才逐渐恢复了原有的作用,如今作为人行通道使用。

坝子桥以北,在夹城巷与长坂巷之间,坐落着一座德胜桥。桥东立有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雕像和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忠亭。与一般的人物立像不同,这处是韩世忠的骑射像,将军骑在扬蹄的马上张弓搭箭,英姿飒爽,一旁还有乘风破浪的船只和敲击着战鼓的水手,依稀可以感受到数百年前作战的场面。德胜桥名称的由来也与韩世忠有关,这里藏着南宋开国的风云岁月。

宋建炎三年(1129),苗刘兵变。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韩世忠挺身而出,双方在北关门外的京杭大运河堰坝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苗刘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由于韩世忠的部队是在堰坝附近取得胜利的,因此这座坝也被人们称为“得胜坝”,后来在这附近修建的桥梁自然也就被命名为“得胜桥”,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讹传为“德胜桥”一直延续至今。

坝子桥以北还有另一处底蕴深厚的桥梁,这就是位于富义仓西北侧的江涨桥。北宋时,贬谪在湖北黄州的苏东坡曾写下一首《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的最后一句“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句中提到的江涨桥,就矗立在运河之上。苏东坡想到了江涨桥,杭州的山水仿佛桥下运河之水,缓缓涌入他失意的心田。

微信图片_2025-10-27_105251_682.jpg

▲江涨桥

当时湖墅一带的运河地貌,河滨纵横交错,野树葳蕤,桑榆婆娑,而更让苏东坡欣喜的是生活在此的友人。江涨桥是苏轼那两年常常要走的,桥西是江涨税务司,桥东是香积寺,这桥便成了世俗与神圣之间的勾连。当年,这里是杭嘉湖一带的佛教信徒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而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的香积寺,也是善男信女的聚集之地,《西湖游览志》和《武林梵志》记载,当时寺门前的运河,每天千余船只往来交通,晚上也都灯烛通明。

老江涨桥的历史比拱宸桥更为悠久,但命途多舛,经历了多次重建,现在的江涨桥是1993年重建的。在江涨桥下两侧,有两组浮雕,雕刻了康熙、乾隆南巡时的景象,同时还详细记载了康熙与乾隆下江南的具体年代,以及候圣驾的盛大场面。虽然老江涨桥作为建筑实体已经消失了,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依然在杭州百姓中代代相传。

田汝成在他的《西湖游览志》中写有一篇《嘉兴晚发别陈子常》,颇可看出这一段运河在当时交通中的枢纽作用:“江南春尽落花天,桑柘笼烟水满田。野店酒香新雨后,断桥人渡夕阳边。羁怀潇洒惟歌啸,世路崎岖只醉眠。倾盖逢君成坐久,片帆乘月下吴川。”

即使是到了今天,我们坐船前行,依旧可以欣赏到杭州塘周边独特韵味的江南水乡美景。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形成了以运河为主干、其他河道为支流的运河体系,这些纵横交错的水网使得船只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通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的效率。这段河道到临平之后,流经临平区运河街道的博陆,运河杭州段连通钱塘江的“第二通道”,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相关内容
深宫雅事:从衣食住行看南宋宫廷的隐秘生活 2025-10-27
恭圣仁烈皇后宅园 2025-10-27
钱氏杭州城的范围 2025-10-27
杭州中轴线——中山路的前世今生 2025-09-22
一缕荷香下,沉浮临安府治 2025-09-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