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舶来”与传统相结合的文化遗产——萧山花边
来源:方新德  作者:  日期:2017-04-06

杭州萧山区坎山镇边有一座地藏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周边大批女子聚集到庙外举行仪式,乞求神明赐“巧”。她们在佛殿外木凳上放上事先预备的雨水和井水各半的一碗水,再将一根竹丝浮于水面上,如果太阳下的竹丝影看起来象一把剪刀,就表示乞“巧”成功。这些女子就是从事著名的萧山花边生产的“挑花女”,乞“巧”是希望在生产时能心灵手巧。

 

 花边,是以棉线等为原料,用钩针等工具在平织布料上,挑绣出层次分明的凸起图案花纹而成的镂空工艺饰品。既可作台布、窗帘,也可作衣服上的装饰,集日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杭州萧山区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的“中国花边之都”,2008年,“萧山花边”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萧山花边还有个称呼叫“万缕丝”,从文字上看好像是中文千丝万缕的意思,但其实它是威尼斯英文“Venice”的译音,说明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含有着西方血统。

 

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将丝线缕织成带子,称为花绦,但它只是一种装饰用的附属品。而西方却较早就把花边作为独立的工艺品种,其中意大利花边在文艺复兴年代可谓独领风骚。清末,西方传教士将威尼斯花边技术传入我国沿海。1919年,沪商徐方卿带领4名女基督教徒来到萧山坎山镇,招收了首批24名女工学习挑花技术,并开设了第一家花边厂。慢慢这一技艺流传到萧山其他地方。鼎盛时期萧山一地有三十万上下的花边从业人员,产品主要外销。


西方花边生产刚传入中国时,它的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与生产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小农式个体的自我消费型生产是不同的,促进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这种来自西方的技艺也逐步加入了中国元素,并脱离母体进行自我滋养与繁殖,发展成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比如针法由最初传入时的2种增加到70多种,并加入了中国刺绣、编结的技法;图案上出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如牡丹、唐草等;品种由原来的寥寥数样发展到30多种,花样和规格已达1000余种。在杭州机场中有一幅勾绘西湖美丽风光的花边窗帘,宽18米,长6米,用线12万支,3000多万针,由1000余女工集体制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之为“世界花边之冠”。


近代的杭州抱着开放的心态,引进了国外的设备、技术和经营理念,建立了近代化工业企业,改善了市政设施,使生产方式和城市面貌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引进时加入了中国元素。萧山花边虽小,却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的过程。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