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杭城旧影
 
七堡老街的兴衰(一)
来源:沈树人  作者:  日期:2018-04-26

七堡,大家恐怕都晓得,是老底子杭州城市周边郊区的一个农村集市。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钱塘江边的沿江小镇,却显得异常的兴旺和热闹,充满生机,用一句现在的话说是有无限的商机。从而使七堡成为市郊少数几个有点名气的老街市之一。

其实七堡老街的历史年限并不算长,它的发端靠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修筑钱塘江堤塘的史料中了解个大慨。

清朝雍正十一年前后(1733年),钱塘江潮患频频,旧有堤塘塌损严重,难以御潮。浙江巡抚李卫奉命修塘御潮,他先从海宁龟山南麓到仁和县李家村(今九堡宣家埠)一带筑起一条长约14000余丈的土备塘,以阻挡潮水内淹。然后逐年修复临水旧塘和砌筑新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修筑了一条2120丈的鱼鳞石塘。接下来,石塘以西又修起了柴塘,何谓柴塘,就是用柴梱扎成柴笼、竹笼及石块垜成柴垛,挡住潮水冲刷,然后在柴垛内侧砌筑石坎堤塘,这是钱塘江堤塘修筑中特有的工艺,不少沿江百姓的祖辈当年曾参与过修筑,而石塘与柴塘的连结点就是后来的七堡。

清《康熙南巡图》,江干涉渡。

石塘与柴塘连成一体之后,将土备塘外围广阔的沙地滩凃统统围在了石塘以内,随着江道稳定,大片大片的滩凃逐渐淤涨成陆,而变为肥厚的沙地,自打钱塘江边有了这片沙地,吸引了多少沿岸百姓的眼光。老话说:“若要发,沿江踏” ,尤其是江南岸因遭遇坍江之灾而失去家园的穷苦百姓,陆续来此落脚,荒僻的沙地上也就慢慢地人聚烟生,这个过程恐怕应该作为七堡成市的最初阶段。

人烟一多,村落渐成。但七堡能列肆成市,还是靠钱塘江盘活的。旧时陆上交通落后,惟水运发达,若大的钱塘江水道上,樯帆飘摇,船只往来;上江的山货,下江的客商,大多依赖于船运。于是泊船靠埠成了船家的头等大事。七堡一带江岸水道稳当,水流平缓、沙滩细软,成了船家的靠埠停船之处。不管是大一点的两道桅还是小的単道桅,船老大只要望见七堡将近,就会吆喝一声:“嗬欧,大篷放落”!船工松开手中篷索,刷的一声,落下风篷(帆) ,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桅杆,船速立马慢了不少,老大顺势扳转舵柄,往岸边靠拢过来。船工撑住竹篙,抛下铁锚,这船就算靠埠了。时日一长,七堡渡口逐渐形成。

旧时所谓的渡口,只是供船只在这段浅滩上抛锚停船而已,若要卸货上岸,抑或登船装货,一靠搭上几垅跳板,但即便下了跳板,也还得卷起裤脚管涉水上岸,二靠牛车,水牛拖着大木轮牛车直接靠到船边,把客人及行李货物驳上牛车,越过浅滩跨过沙滩,拖到岸边。三靠人背,渡口有人专干此活,俗称“背娘舅” ,他们穿个裤衩或系块褡膊,淌着水把人背上岸去。上世纪60年代后期,许志云先生经常从七堡乘航班船到赭山坞里的丈母娘家去,大多要请“娘舅” 背到对岸,如今早已退休的老许说起当年情景,年轻人听了还觉得颇为有趣呢。但不管渡口如何简陋,它却给这一方水土带来了生机,客人往来,物货进出,由此衍生出了不少靠水吃水的行当,这些都为七堡日后的繁华积聚了潜力,所以说七堡“因水而活”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再来说说海塘。自打石塘与柴塘连接之后,从清泰门外乌龙庙(头堡)至海宁盐官镇海塔。绵延百余里,淸政府为管理这条化了几十年才建成的海塘,专门成立了一个营汛组织,并仿照军队编制,沿江驻防,负责观潮防洪抢险。各队分段管辖,并在驻地建起堡房。从乌龙庙的一堡起始,往东三里即为二堡,以此延伸到盐官的三十三堡,七堡之名至此而定。百姓逐渐向堡房周边汇聚,于是人烟稠密,遂成村落。更兼这一带进出杭城快捷、便当,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影响,用不了多久,七堡周边的农桑经济就得到长足的发展。

1932年,从乌龙庙经七堡至乔司的公路正式开通,这条东接海宁、平湖然后直通上海的沪杭公路,在七堡穿街而过的公路为这个小镇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商机,七堡占了水陆交通的便利,各路商家看中了它的商业潜力,纷纷来此淘金,开店立业,一时间将小小的七堡,变成了个繁华的集市,被人戏称为“水陆码头小上海。”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东山别墅 2024-11-13
西湖百亭|振鷺亭 2024-11-11
云端档案丨于谦故居 2024-11-04
【余杭风物遗迹】仓前的古桥 2024-10-25
75年砥砺前行,75年光影杭州①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