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故物沧桑
 
大井巷||留守在闹市边的一丝清静
来源:黎似玖  作者:  日期:2018-05-02

如果说沧浪之水可作为姑苏城“一清如水”的象征,那么这口“钱塘第一井”的大井也足可见证钱塘千年光阴了。

 

▲大井巷改造前后街貌

在河坊街的南侧,伍公山下,有一条三百多米长、西北—东南走向的青石板街。那是一条并不太长的古巷,里面藏着一口深深的古井,在久远的年代里,不停的流出甘甜的清水,疗洗世间创伤,小巷以井得名,为大井巷,又俗称吴山井巷。

 

与人声鼎沸的河坊街不同,大井巷极其静谧,它既可以从巷内小径直接上吴山;又可以从小巷西北口步入热闹的河坊街,还能直通鼓楼和有许多老字号的中山中路;路边斑驳的墙脚界碑依稀可见以往的繁华,胡庆余堂、朱养心药店、保大参号、张小泉剪刀店等林立的老字号都曾在此设厂立铺,现仅存胡庆余堂。

 

据《梦粱录》记载:“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盖此井系吴越王时,有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宋淳祐七年(1247),杭州大旱,西湖龟坼,城中诸井皆竭,独此井日下万绠,水源不绝,远近赖之。”南宋时,太尉董德元捐钱买了一块青石板盖在井口上,并在石板上凿了五个井眼,大井巷即因此古井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井边立一石碑,上刻“吴山第一泉”。古井坐东朝西,大井五眼总体布局呈“凹”字形,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

1987年,杭州市政府立一石碑,上刻“钱塘第一井”;

2005年,古大井被列入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前大井巷的老杭州们,一直用井水来过日子。用井水冲凉,洗衣……而水里的味道就是最原味的杭州味。留守在大井巷的本地居民说:“大井是有灵气的,最热闹的时候,井水边挤满拎水和洗衣服的人,迟来的人都只能在门口排长队,水从来没有臭过。”

若要问大井的故事,住在巷子里的人都能说上一段。

明朝崇祯年间(1627—1644),大井对门就是张小泉剪刀店,都说张小泉剪刀锋利无比、胜人一筹,靠的就是大井的水磨出来的。这个传说倒是有据可循,《武林市肆吟》的《大井对门张小泉剪刀店第一》就记载:“利似春风二月天,掠波燕子尾涎涎。并家新样张家好,紧对吴山第一泉”。

相比之下,大井斜对门朱养心膏药店的故事就流传得更为广泛了。朱养心膏药店的膏药小有名气,传说贴了以后连拐子都能跑步。八仙中的李铁拐得知前来一试,结果贴上药膏下地一走,便没了踪影。另有一说,杭州多火灾,唯有朱养心药铺从不受灾。传说曾有一乞丐遍体生疮,哀求诊治,店主留下他调治百日而愈,乞丐临行前,为报店主的恩情,画墨龙挂于堂上以消火患,之后便掷笔而去,从此没了音讯。能治仙人的病!朱养心药膏因此名闻千里。问到其治药秘诀,朱老板临终前透露了秘密:仰仗了大井。

大井巷确实年纪大了,也因为拆迁的缘故,两边的店面很多只挂着一个招牌,朱养心膏药店旧址已成为“谢绝入内”的民宅,张小泉剪刀旧址早已关门,民国时专门卖参燕银耳的保大参号如今也改成胡庆余堂的经营门市。而那口“钱塘第一井”的五眼井也只能静静地立在一个露天院子内,成为一处在市井而不再“市井”的文物古迹了。(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