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故物沧桑
 
客星山与《三老碑》
来源:郑嘉励  作者:  日期:2018-05-03

严子陵先生是真正的隐士,晚年优游世外,垂钓富春江上。自东汉光武帝以来数千年,其清操自守、高风亮节,天下尊之,绝无异辞。北宋名臣范仲淹知严州时,撰有名篇《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桐庐严子陵钓台,遂扬名四方。

照书上说,桐庐并非严先生之故里。他是余姚县龙泉乡客星里人,即今慈溪市横河镇子陵村。至于他为何不愿返乡而远赴桐庐养老,古书没有明说,我们也不好瞎猜。据说光武帝刘秀与严子陵是老朋友,深知其德行和才能,登基后,敦促其辅政,两人尝同床而卧,不知是严先生架子大,还是睡相恶,竟然将脚搁到刘秀的肚子上,惊动了天上星象。次日,太史奏告:“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

 

曾几何时,严子陵故里就叫了“客星里”;客星里附近有座小山,名曰“陈山”,传说严先生归葬此处,又名“客星山”,明正德八年(1513),墓前立有“汉征士严光之墓”的墓碑,并建有严先生祠、高节书院(光绪《余姚县志·山川》、民国严师愈《客星山谒墓记》,见胡洪军编《溪上文钞》);客星山下,有座石拱桥,始建于南宋,形若长虹卧波,就叫“客星桥”。从此,客星山蔚为一方人文胜迹。

 

2014年,我曾去过客星山。是时,客星桥早已改为现代平板石桥,绝无古意可供凭吊,严子陵墓、严先生祠与书院亦告荡然。唯余眼前的小山,丛石隆起,向阳坡挺立陡峭。我上山转了转,先生坟冢固然不可复见,就连一座普通东汉墓的痕迹也未能发现。这种地形地貌的石头山,在东汉六朝时期,或许不适宜建墓。

 

大凡历史文化名人佳话,名头愈大,故事愈传奇,就愈是不可究诘、不明不白。当年姜子牙垂钓磻溪,鱼钩是直的,也不挂饵,悬于水面上三尺,本着“愿者上钩”的宗旨,枯坐终日;我去过桐庐的钓台,钓鱼台壁立千仞,高高在上,距离江面何止百米千尺。鱼,肯定是钓不到的,也许只能钓来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钓客渔父的气质,最符合高人隐士的形象。曾几何时,客星山下,也有了“子陵滩”(南宋孙应时《烛湖集·客星桥记》),曾为严先生钓游之处。当然,这种古迹照例也是不明不白的。

 

不明不白的客星山,在余姚、慈溪两县交界地方,存在上千年,后来又出现了一桩不明不白的事情。

 

《汉三老碑》是东汉初的墓碑,记载地方官“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忌日等内容,目的是让子孙有所避讳,并铭记祖辈的德业和忌日。作为江南仅见的汉碑,号称“两浙第一碑”,其名贵可知,后为杭州西泠印社的镇山之宝。

 

关于《三老碑》的出土时间与地点,是桩糊涂案。通行的说法是,清咸丰二年(1852)余姚周世熊得碑于客星山,村人入山取土得此石,方方正正的,适合筑墓,后来发现石头上有字,就来告诉周世熊,虽然碑额略有残缺,幸而正文完好,于是“移置山馆,建竹亭覆盖之”。清代后期,金石学兴盛,文人墨客趋之若鹜,访碑、刊刻金石书是风雅的事业。如此重要的碑刻文物发现,周世雄宝爱之,实在情理之中。

 

据我的朋友、浙江省博物馆王屹峰先生研究,金石僧六舟早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路过余姚,就做过几种《三老碑》的拓本分赠友人,原拓至今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王屹峰《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在周世雄声称的墓碑出土前三年,六舟竟已访得此碑,真乃咄咄怪事。

 

后人大多沿用周氏及其友人的说法,只是细节略有差异,或说墓碑出土于客星山脚,或说山巅。据六舟转述的周世熊的说法,墓碑在客星山巅重光之日,“骤然有飞沙走石”,无法起取,第二年,“备牲醴祭之”,才终于搬回家。

 

据我在浙东地区的考古经验,东汉墓葬多分布于山麓或半山腰,山巅不会有墓,山脚平地处也少有。东汉墓葬多成群分布,只要发现一座,周边通常还有同期墓葬。就我在客星山所见,地形地貌固不宜建墓,地表也不见汉六朝墓砖等遗物。当时就对《三老碑》的出土传闻心存疑问。

 

光绪《余姚县志》卷十六《金石上》“三老碑”条,转引通行说法时,特意加了一段按语,大意是,有个名叫宋仁山的人最早发现了《三老碑》,知道周世熊爱好金石,将古碑送给周氏共赏(此事恐怕发生在墓碑出土多日以后),不料周氏见猎心喜,竟然连夜将古碑偷运回客星里老家藏匿。此后不久,就有了客星山出土《三老碑》的传说——东汉严先生故里、严先生墓山上的东汉古碑,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我们不能采信周氏的一面之词,但这毕竟是周世熊、宋仁山两人之间的隐私,宋若不公开揭发,周也不可能自曝其丑,相反更有可能编造谎言掩盖事实,退一步说,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一切出于宋氏诬陷的可能性。一百多年后,已不能起当事人于地下以对质。这桩公案,终将成为一桩不明不白的无头案。

 

可以宽慰的是,严子陵的故事万古流芳,至今脍炙人口;《三老碑》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为人熟知,如今幸存于杭州西湖孤山西泠印社的“汉三老石室”内,供游人参观、鉴赏。(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