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一群佛教的沪杭商人,以居士的身份筹集款项,在西湖北山路一依山临湖的雅致之所买下地皮,建造了名曰“菩提精舍”的念佛礼诵之所。建造这座精舍的商人共有24位,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傅裕斋、于甘仁、倪大椿、谭步韶、严子良、孙良臣、傅裕经、傅庭芳、沈晋镛、金益如、林双泉、陈载峰、庄海涛、李述初、吴祖昌、谭子临、谭石卿、谭海秋、谭竹馨、罗稚云、谢崇华、田玉树、傅梦弼、谭肇贵。 菩提精舍现在的门牌为:北山路45号。整座精舍占地2.15亩,建筑面积1911平方米。精舍南朝北山路,北依葛岭,大门处有一精致门楼,石条石板,飞檐翘角。进门即为一横狭天井,进入砖木结构的大殿,有5排各8根青石柱子,屋架上的牛腿、檩、枋、椽支撑起整个大殿,上铺本瓦。细看青石地面,中间有一块汉白玉石龙形石雕,保存完好。大殿右侧墙上嵌有石碑一块,上书“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字迹清晰可见,保存完好。 穿过大殿,后面也是一横狭天井,迎面是一堵空斗砖墙,正中有一西式门楼,通往后院的走马转角楼。 后院是一幢合院式的花园别墅,入门即为青石板铺设的大天井,大门门楼两侧有两根爱奥尼克立柱,上方有大幅西式浮雕。天井庭院四周围以相互连通的颇为宽大的内回廊,而且楼层上下均为这种走马回廊形式。楼屋为两层三开间加屋顶平台,另有左右多开间厢房和附属用房多间。全楼共有28个房间。楼后有左右两座精致花园。楼顶上方为一回廊形大阳台,四周用石栏杆围绕,可远眺湖山,近观花木,视线极佳。整幢建筑精雕细琢,木雕门窗、石膏线脚、水磨地面、瓶状栏杆,格局布置两厢对称,上下统一,中西合璧,堪称精品。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品味《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漫漶的碑文道出了24位商人建造这座精舍的目的:一祈各人的历代祖宗、现生父母,以“消除无始恶业,增长殊胜善根,预莲池之海会,证本具之法身”;二祈居住此地的念佛诸师、各社友、诸眷属,愿诸人“三障冰消,五福云集,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三祈所有耳闻目睹菩提精舍者“各各效行,共转凡心,以成圣智,则礼让兴而兵戈永息,忠恕起而物我同观”。为修得正果,脱得苦海,商人们又煞费苦心,订得五条宗旨大纲:其一,礼请戒僧七位,以主持每日的课诵念佛,其所需衣单食用由大家分摊;其二,为免见异思迁日后纷争,规定每人只传一房,不论当初筹款多少;其三,不得应酬筹款人以外的经忏佛事,即使逢年过节,亦不得任人随便烧香;其四,荤酒不许入门,凡下棋、打牌以及与佛法相违之事,一概禁止;其五,筹款人可随心所欲居住,惟不得携带女眷、小孩,更不允许女眷住宿。 新中国成立后,菩提精舍改作民居。住户大多是省级机关的工作人员。随着岁月的流逝,菩提精舍的老房子一度曾出现地板霉烂,房顶漏水等失修现象。 2003年5月1日,菩提精舍经全面整修后对外开放,成为游客参观休闲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