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故物沧桑
 
两晋时期曹娥江中游青瓷烧制衰落之原因
来源:郑嘉励  作者:  日期:2018-05-08
曹娥江上游,发源于浙中山区;中游流经嵊州、上虞的低山丘陵;进入下游的水网平原,最终归于大海。

曹娥江中游地区,即今上虞县南部上浦镇至嵊州北部一线,山水清嘉,沃野千里。在嵊州境内,曹娥江有个诗意的名字——剡溪,古典文学爱好者,想必对此不陌生。东汉永建四年(129),在上虞县南乡、剡县(今嵊州)北部,设置有始宁县,直到隋开皇九年(589)撤县,其地复归上虞。

汉六朝时期的上虞、始宁两县,乃人文荟萃之地。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曹娥江因此得名),今日被尊为“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王充,都是上虞人;“淝水之战”主角谢安隐居的东山,“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庄园“始宁墅”,都在始宁县;逆流而上,溯至剡溪,故事就更多了,“雪夜访戴”——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然想起远在剡县的友人戴逵,连夜乘舟前往,好不容易到了戴家门口,却又转身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说:“我本乘兴而来,而今兴致已尽,又何必见他呢?”

六朝王谢风流,当然有说头,可惜缺乏考古实物证据。上浦附近的东山,据说是谢安“东山再起”之所在,倒有一座真伪莫辨的谢安墓;谢灵运笔下气象万千的始宁墅,具体在何处,尚有争议;至于“雪夜访戴”的真实性,还是去问《世说新语》的作者吧。在考古学家看来,曹娥江中游两岸的丘陵地区被誉为“六朝胜地”,实至名归,只因为此地有密集的汉六朝墓地,更有当时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青瓷窑址群。

上虞古窑址分布图(我的朋友杜伟先生绘制)

 

稍稍熟悉中国陶瓷史的人知道,这里是汉六朝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上浦镇石浦村四峰山的小仙坛窑址,早年出土的青瓷,釉色莹润,胎骨坚致,胎釉结合紧密,吸水率低,学术界公认其为“成熟青瓷诞生地”而载入史册。这些年,好古人士,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如今的小仙坛,地表已经捡不到瓷片了,只有在一旁矗立的文物保护碑,说明这是中国最早烧造成熟瓷器的地方。

 

四峰山的青瓷,品质是好。2004年,我在小仙坛附近的大圆坪发掘了一处窑址,出土东汉瓷器,论胎釉,论工艺,论造型,并不比小仙坛的差,当然比我儿时在乡下老家使用的粗瓷大碗就更强了——那是1970年代发生的事儿。

三国西晋时期,青瓷生产又较东汉晚期取得长足进步。曹娥江中游地区的窑业,至此臻于鼎盛阶段。该时期窑址数量多,生产规模大,瓷器品质高,工艺精致且复杂。2006年,我在上浦大善村发掘的尼姑婆山三国西晋窑址,应该是生产高档青瓷的窑场,釉色好,装饰美,器物丰富,代表了当时曹娥江流域与中国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准。发掘期间,凡是前来现场考察的古陶瓷专家无不赞叹——“六朝故都”南京及其附近地区出土的同期高档青瓷,多半出产于此地。

当年的窑场,通常分布在依山傍水的低山缓坡。烧窑需要燃料,制瓷需要瓷土,生产和运输需要水源,龙窑建造需要利用低山的自然坡度。这一切条件,曹娥江下游的平原、上游的山区无法同时具备,唯有中游两岸的丘陵地区,适宜建窑制瓷,犹如天造地设一般。自东汉至西晋,曹娥江两岸,薪火相传,窑火通明,作为本土的传统产业,青瓷生产的质量和规模,遥遥领先于其他地方。

然而,当历史进入东晋以后,当地的青瓷生产骤然衰落了,生产规模大幅萎缩,窑址数量缩减至三国西晋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产品质量全面滑坡,造型复杂的器物、精美的装饰,比如堆塑魂瓶、各色酒樽,短期之间,消失不见。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很多越窑研究者为此伤神。当年我发掘尼姑婆山窑址,白天上工,晚上常常躺在床头想,到底什么原因呢?莫非东晋时候,松木砍光了,瓷土耗尽了,曹娥江水干了?逐个寻思,一一排除。

后来,我是这么考虑的,当我想到这个点子,兴奋得好几天没睡着——我简直以为是个天才的设想,当时的年轻人,真有激情。

略如前述,东汉、三国西晋时期,陶瓷业是上虞、始宁县的传统产业。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大乱,北方世族南迁,“旧时王谢”的到来,引发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系列巨变。

东晋时期,曹娥江中游地区逐渐为南徙的北方世族占据,主流人群发生改变,传说谢安隐居东山,王羲之寓居剡县,谢玄、谢灵运祖孙占籍始宁,都是著名的例子。他们在政治上享有特权,每至一地,到处“封山占水”,开辟庄园。而新辟的庄园,通常都是些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谢灵运《山居赋》描述的“始宁墅”,偌大的庄园,沿着曹娥江,南北绵延四十里,山峰河川、田园阡陌、茂林修竹、飞禽走兽、园林别业,应有尽有(《宋书》卷九十七《谢灵运传》)。而北人占领的傍山带江之处,正是此前本地人烧窑的地方。

大族占领山泽,禁止他人入内砍柴捕鱼,遑论取土烧窑。正如《宋书》所言,“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业”(《宋书》卷二《本纪•武帝中》)。东晋以来,北人的“封山占水”,造成无数土著百姓的破产。

过去,我们通常将世族南迁视为促进南方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其实,北人南迁的具体影响,需要做具体分析。来自北方的殖民者,既可能是生产的组织者,也可能是破坏者。譬如农业,北方人带来更先进的生产力及更多的劳动人口,影响可能是正面的。而瓷器手工业则未必,瓷器是土著的传统产业,而殖民者来自于毫无制瓷传统的北方,他们的“封山占水”,只会造成本土陶瓷业的全面凋敝。

这就是我推测的两晋之交曹娥江中游地区青瓷窑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而今,年少轻狂,逐渐褪去,我深知接近历史真相之难,难于上青天。以上看法,未敢自是,充其量只是一种自洽的说法。稍可宽慰者,从事考古工作有个莫大的好处,指点江山,大胆推测,万一猜错了,领导不会扣我工资,古人也不会跳出来顶嘴。(本文原题为《曹娥江》。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