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成明明|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南宋臨安古都與中國城市文化精…
访吴越文化博物馆馆长:经典背…
 
特别关注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江元祚和他的横山草堂
城雕拾遗 | 踩高跷
明于谦撰镇河铁犀铭文考
故物沧桑
 
杭州市区街巷地名变迁(二)
来源:360图书馆  作者:  日期:2018-07-11

二 各区部分街巷

    上城区东、西牌楼  东起江城路北段,西至建国南路南段,以双井弄为界分别 称东、西牌楼。旧有老元帅庙和牌楼,巷以此名。现牌楼已毁。

   姚园寺巷  东起江城路北段,西至建国南路。宋有姚园寺,巷以寺名。1966年改名建成巷,1981年复名姚园寺巷。

    金刚寺巷  东起江城路北段,西至建国南路。旧有初建于五代的金刚寺,巷以寺名。1966年改名红星巷,1981年复名金刚寺巷。

    城站路  北起清泰街东段,南折东至城站广场。杭州火车站俗呼城站,路以站名。清名许衙巷、灵芝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筑铁路,车站设灵芝寺内,车站附近筑路,南段名灵芝路,北段名许衙巷。辛亥革命后统称城站路,杭州沦陷后改称更生路。1946年复名城站路。

    福缘巷  有横直之分。横福缘巷东起江城路北段,西至建国南路北段;直福缘巷南起横福缘巷,北至城站路,其地为宋富景园址。古名暮园巷,清名福缘巷、福园巷。民国初建路名称沿用。1964年改名红星路,1981年改称直、横福缘巷。

    大学路  南起解放路东段,北至庆春路东段。原称蒲场巷,清光绪间在路东创求是书院,后为浙江大学。民国16年(1927)遂改名大学路,1959年里横河桥直街并入。

    华藏寺巷  东起大学路,西至建国中路。因宋时巷内有华藏寺,故名。1966年改名四新巷,1981年复名华藏寺巷。

    直吉祥巷  南起望江路西段,北 至梅花碑接城头巷。宋为德寿宫墙外一小巷,名夹墙巷,元称达达城上路,清称吉祥巷,有直横之分。横吉祥巷在巷西。

    梅花碑  东起城头巷南段,西至佑圣观路。有南北二道。南宋为德寿宫一部分,明时有南关工部分司,其议事厅称梅石双清,有石碑:孙木太画梅、蓝瑛画石。清乾隆帝来杭,将此碑移北京圆明园,另摹一石留杭,其地遂名梅花碑。

    城头巷  南起梅花碑,北至清泰街。明称春熙巷,清自南而北称马弄,上、下城头巷。民国后统称城头巷,因南宋崇新门基在今城头巷口,故名。

    长明寺巷  南起清泰路,北至解放路东段。巷口旧有建于五代的长明寺,故名。      

    五柳巷  南起斗富三桥,北折西接城头巷。名始于清,其地旧有五柳园,巷以园名,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复名五柳巷。

    佑圣观路  南起河坊街东段,北至清泰街西段。清名佑圣观巷,以观得名,佑圣观为宋孝宗潜邸,光 宗、宁宗皆诞生于此,后改道观。民国时沿用,1964年改名胜利路,1981年复改佑圣观路。

    宝善巷  南起柴木巷,北至清泰街,西连凝海巷。宋时巷内有宝善堂,故名。宋又名柴垛桥巷,明称严马官巷,清称东、中、西宝善巷,民国后称宝善巷。

    民生路  南起清泰街西段  北至丰家兜。明称高桥巷,民国16年(1927)北伐胜利,改民生路。1966年改名爱民路,1981年复名民生路。

    茅廊巷  东起金钱巷,西折北至解放路。宋有柴场,故名。清亦作毛郎巷。忠 孝巷南起清泰街西段,北至民权路。宋时名中沙巷,明时于谦曾居此,后改忠孝巷。又其地旧多丝绸铺又名丝绸巷。

    上、下珠宝巷  南起清泰街西段,北至解放路,以民权路为界,分上、下珠宝巷。元时回人聚居于此,多富商大贾,珠宝铺甚多,故名。1966年改名灭资巷,1981年复名上、下珠宝巷。

    直大方伯  南起解放路,北至庆春路。 宋名中班街。明时布政使应朝玉居此,布政使借称大方伯,故名大方伯里。1966年与银洞桥、头发巷合并,改称保健巷。1981年统称直大方伯。

    小营巷  东起直大方伯,西至马市街。宋 金枪、银枪两班之人驻此,故名。1958年1月5日毛泽东曾来巷视察卫生工作。1966年改名一五巷,1981年复原名。

    马市街  南起解放路,北至庆春路。南宋时为马市所在,故名 1966年改名向阳巷,1981年复名马市街。

    皮市巷  南起解放路,北至庆春路,原名升平巷、福佑巷,明以皮肆所聚,改名皮市巷。1966年改名阳光巷,1981年复名皮市巷。

    杨绫子巷  东起皮市巷,西至司马渡巷。清时东段名杨绫子巷,西段称横龙华巷。民国时东段仍称杨绫子巷,西段称薛衙前、龙王巷。1966年两段合并改名雨露里,1981年统称杨绫子巷。

    紫金观巷  东起皮市巷,西折南连杨绫子巷,转北连孝友里。元时巷内建紫琼观 ,清时改为紫金院,巷以此名。1966年改名五星里,1981年复名紫金观巷。 

    司马渡巷  南起油局桥,北至庆春路。宋时名下中沙巷,有司马渡,巷以渡名。明称西北巷,也称丝麻巷,清后复称司马渡巷。

    柳翠井巷  南起河坊街东段,北至保佑桥东弄。宋时为抱剑营地,相传绍兴年间有柳翠者,凿井营中,名柳翠井,巷以井名。1966年与元福巷、琵琶街合并,统称勤奋巷,1981年复分,恢复原名。

    光复路  南起河坊街东段, 北至庆春路。原为宋代市河,亦称小河。日军侵杭期间,河道湮塞,1946年填 河筑路,遂名光复路。1966年改名元明路,1981年复名光复路。

    大井巷  南起鼓楼,北至河坊街。因巷内有吴越时 所凿之钱塘第一井,亦名大井,故名。南宋时称吴山井巷,清后称大井巷。

    粮道山  南起吴山,北至河坊街。旧时粮道署的分支机构南堂设此,故名粮道山巷,简称粮道山,为登吴山北坡主道。

    祠堂巷  南起河坊街,北至太平坊巷。宋时名南新街,明于谦故宅在此,后人

在宅建怜忠祠,巷以此名。1966年改名扫旧巷,1981年复名祠堂巷

    后市街  南起河坊街,北至羊坝头。南宋时已有此名,以面向凤凰山皇宫,取前朝后市之义。1966年改名前进巷,1981年复名后市街。

    伍公山   东起中山中路南端,西至环翠楼。地处吴山东南麓,因旧有伍子胥庙而得名。

    华光巷  南起河坊街,北接定安路。南宋名糯米仓巷,也称新房廊巷、万岁巷。巷内旧有华光庙,明改称华光巷,沿用至今。

    旧藩署  南起河坊街,北接测量局。明、清时布政司署设此,民国时遂名旧藩署。1966年改名军民路,1981年百狮池并入,复名旧藩署。

    旧仁和署  南起河坊街西段,北连三衙前东端。元、明、清时仁和县署在此,民国时遂以此名巷。1966年改名锻炼巷,1981年复名旧仁和署。

    东、西都司卫  南起河坊街西段,东都司卫北塞;西都司卫北连缎局司弄。明洪武间浙江都指挥使署驻此,东为前卫指挥使司,西为右卫指挥使司,故名东、西都司卫。1966年东都司卫改名红专弄,西都司卫改名红专里,1981年均复原名。 

    红门局  东起定安路,西至劳动路。明永乐中于涌 金门建织造局,因大门为红色,习称红门局,巷以此名。

    劳动路  南起河坊街西段,北至涌金路东段。古清湖河流经,宋时为两浙转运使司衙所在,称转运桥街。清时名运司河下。民国25年(1936)年填塞河道,筑路改称劳动路。

    惠民路  东起中山中路南段,西至旧藩署。以后市街为界,东段南宋称巾子巷,元称惠民巷;西段原为宋理宗潜邸,后改龙翔宫,清康熙间改行宫,故名行宫前。民国25年(1936)填河筑路,行宫前与惠民巷合并统名惠民街。1966年改名为民路。1981年改称惠民路。

    四宜路  东起河坊街,西折南塞,因路通四宜亭而得名。

    四宜亭  北起四宜路南段,南连紫阳山,东接吴山。

    清波街  东起四宜路,西至南山路。以清波门得名。民国时称清波门直街,解放后与清波桥合并定名清波街。

    铁冶路  北起清波街西段,南至省军区后门 。元、明时称铁冶岭,解放后定名铁冶路。

    学士桥  东起清波桥河下,西通西湖边,因桥得名,桥在宋聚景园,《梦粱录》已见其名,明重修。

    羊坝头 东起中山中路,西至定安路。1966年改名 硬骨头巷,1981年复名羊坝头。

    涌金路  东起定安路,西至西湖。西端古有涌金门、涌金池,民 国初拆城池筑路,名涌金路。

    国货路  东起青年路,西至延安路南段。清时名施水坊巷,民国初称泗水路,20年代末为抵制日货,于今解放路百货商店址处建国货陈列馆,并将馆前之路改名国货路。

    青年路  南起开元路东段,北至解放路。清为旗营东墙基,民国时拆营墙建路,名杭县路。后因路西侧有基督教青年会,改名青年路。

    定安路  南起惠民路西段,北至开元路。本为三桥址河,民国25年(1936)填河筑路,名三桥址河下,解放后拓宽改名定安路。

    扇子巷  南起河坊街,北至清泰街。南宋时,巷内多扇业店坊,为杭城扇子生产中心,故名。清称上、中、下扇子巷,民国后统称扇子巷。

    缸儿巷  南起清泰街西段,北至解放路。南宋名铁线巷,俗称缸儿巷。清称上、下缸儿巷,民国统称缸儿巷。1966年改名更生巷,1981年复名缸儿巷。

    奎垣巷  南起羊坝头,北至开元路,东连比胜庙巷,宋时名石榴园巷,以园得名,清改名奎垣巷。

    三元坊巷  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比胜庙巷,北连开元路。宋称凌椒巷,又名平安小巷,俗称肉市巷。明正统间淳安商辂居此,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第一名),在县 、府、省各建石坊以自炫,省坊即在此,故改名三元坊巷。

    火药局弄  南起惠民路中段,北至羊坝头西段。明代有火药局在此,弄以此名。1966年改名火炬弄,1981年复名火药局弄。

    直、横饮马井巷  直饮马井巷南起涌金路东段,北折西至营门口,东至定安路。横饮马井巷东起直饮马井巷,西至营门口。明时称张司马巷,清时称饮马井巷,亦呼义马巷,巷内有井。民国后始分直、横饮马井巷。

    营门口  南起涌金路中段,北至开元路。清时名闹市口巷,北端路口因对旗营南门延龄门之口,又称营门口。1981年统称营门口。

    柳营路  南起开元路西段,北至南山路北端。宋时自涌金门至钱塘门,沿湖遍栽杨柳,民国时筑路,遂名柳营路。

    上、下兴忠巷  南起解放路,北接庆春路 ,以油局桥为界,南称上兴忠巷,北称下兴忠巷。1966年两巷合并改称乘风巷,1981年复名上、下兴忠巷

    祖庙巷  南起棚桥弄,北至庆春路。宋时名七郎堂巷,明代俗称祖庙巷。1966年改名破浪巷,1981年复名祖庙巷。

    延定巷  南起浇造巷,北至庆春路。宋属延安坊,名鹅鸭桥巷。明代称延定巷,以坊得名,沿用至今。

    惠兴路  南起解放路西段,北至仁和路东。清为旗营东营墙址,民国初拆营墙筑路,为纪念创办惠兴女校的惠兴女士而名惠兴路。1964年曾并入青年路,1981复称惠兴路。

    邮电路  东起中山中路北段,西至湖滨路南端。因路东 段有市电信局,故名。清代自东而西名铁线巷、羲坊巷、清和弄、双井西弄。民国初建路名花市路,后为纪念旧民主革命领导人宋教仁,改名教仁街。1966年又改名邮电路。

    仁和路  东起岳王路南端,西至湖滨路南段。清时,东段名吉祥巷,西段名广福街 。民国初建路,因地处旧仁和县境,故名。1966年改名群英路,1981年复名仁和路。

    岳王路  南起仁和路东段,西至庆春路。清为旗营东墙基北段,民国初拆营墙筑路,因近有老岳庙(今众安桥小学址),为纪念岳飞,取名岳王路。1964年改名新风路,1981年复名岳王路。

    吴山路  南起人民路东段,北至龙翔路。清为营内通道,自南而北分段称向阳 胡同、黄沙弄、荷花弄。民国后建路,因正对城南吴山,遂名吴山路。

    板桥路  南起仁和路,北至学士路。板桥宋名左藏库桥,民国时建路,以路跨板桥得名。1966年改名风雷路。1981年复名板桥路。

    孝女路  南起学士路东段,北至庆春路西段。民国初建路,以北有孝女井,故名。相传岳飞被害后 ,幼女叩阙呼冤,为逻卒拦阻,遂抱父生前所赠银瓶在家院投井死,后人因称孝娥井、孝女井。1964年,改名新德路,1981年复名孝女路。

    学士路  东起岳王路,西至湖滨路。以明时江学士居此得名。

    菩提寺路  南起学士路,北至庆春路西段。民国时建路,以近菩提寺,故名。1964年,改名新声路,1981年复名菩提寺路。

    长生路  东起浣纱路北段,西至湖滨路。民国时建路,因时有长生老人桥,遂以桥名路。1966年改名向阳路,1981年复名长生路。

    东坡路  南起仁和路西,北至武林路。以纪念北宋杭州地方官苏东坡得名。民 国初建路,南段称东坡路,北段称北浣纱路、小车桥路。1966年南段更名新艺路。1981年北南两段合并,统称东坡路。

    蕲王路  南起学士路,北至长生路。民国初建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蕲王韩世忠,命名蕲王路。

    白傅路  南起学士路西段,北至长生路西段。民国初建路,为纪念唐代杭州刺史白居易(官至太子少傅),故名。1966年改名爱国路,1981年复名白傅路。

    下城区刀茅巷  南起庆春路东段,北至体育场路东段。巷名始于明代,1966年改名光芒路,1981年复称刀茅巷,也称下刀茅巷(庆春路南有上刀茅巷)。

    潮鸣寺巷 东起醋坊巷,西至建国北路。因巷内有潮鸣寺,故名。回龙庙前南起潮鸣寺巷,北至游泳巷。因宋时其地建有回龙庙,故名。1966年改名农庙前。1981年复称回龙庙前。

    石板巷  东起刀茅巷,西至建国北路。明时始名,又名青石板巷。1966年改名生产巷,1981年复名石板巷。

    游泳巷  西起建国北路南段,东折南转北接石板巷。清时名黄肉巷,1963年建游泳池,更名游泳巷。

    所巷  西起建国北路,东接东园巷。因宋、元时有批验所在此,清时名批验所巷,简称所巷。1966年改名红巷,1981年复称所巷。

    花灯巷  南起庆春路,北至缸甏弄。明时称花斗巷,清后称花灯巷。1966年改名红灯巷,1981年复称花灯巷。

    金郎中巷  东起建国北路,西折南至太平桥弄。明清时,有世代行医金姓居此,巷以此得名。1966年改名正义巷,1981年复称金郎中巷。

    东园巷  东起刀茅巷,西至建国北路。南宋时,其地为御园,因在城东,亦称东园。清时以此名巷,沿用至今。

    下小营巷  东起刀茅巷,自西转折北接体育场路。其地宋时为游奕马军驻地,故名小营。因与上城小营巷重名,1981年更名为下小营巷。

    莫衙营  西起建国北路,东折北转西连永康巷。相传明嘉靖时,太常寺正卿莫怀古居此,故名。1966年改名杭印巷,1981年复名莫衙营。

    骆驼桥东河下  西起建国北路,东折北至莫衙营,南至体育场路。因位于骆驼桥东侧,故名。

      东起朝晖路,西至建国北路。路濒京杭运河北岸,故名 1966年改名支农路,1981年复称河上。

    水陆寺巷  东起东清巷,西至新华路。明时称全三营巷,清康熙三年(1664)迁水陆寺至此,易名为水陆寺巷。

    海蛳沟  北起太平桥横街,南接东清巷 。明代始名,1966年改名东海巷,1981年复名海蛳沟。

    遥祥寺巷  北起威乙巷,南折东接东清巷北端。清时名斗坛弄,民国始名遥祥寺巷,以寺得名。

    威乙巷  东起太平桥直街,西至林司后。据嘉靖《仁和县志 》:威乙巷,虎之威,骨曲如乙字,此巷之曲类此1966年改名谦虚巷,1981年复称威乙巷。

    夏侯巷  南起新桥直街,北至体育场路。1966年改名幸福巷,1981年复称夏侯巷。

    新华路  南起庆春路,北至健康路。自南至北民国时分段称忠清 巷、圣福庵巷、大东门直街、大营前。1959年拓宽取直,统名新华路。

    大营盘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