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故物沧桑
 
琳宫胜处绝尘嚣 千古佳名号洞霄
洞霄宫的历史变迁(三)
来源:《杭州文史小丛书》第一辑  作者:马晓坤  日期:2018-07-30


(三)天下神仙府,地上宰相家——宋元时期的洞霄宫盛况

 

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也非常崇尚道教,他曾改吴山紫极宫为真圣观,并在绍兴秦望山上建上清宫,还在唐昭宗光化二年(899)重修天柱观,完工后钱镠画图封章上奏给当时的唐昭宗,受到昭宗嘉奖。这次改建重修主要是改变了道观的坐落方向,初时潘先 生建观是坐北朝南,后朱法绪审时度势,改为坐南朝 北,这次重修又恢复面南的朝向。同时又重修天柱观 大殿,塑天尊真人、龙虎二君之像,又别创了上清精 思院,建堂厨及门廊房砌。据邓牧《洞霄图志》及南 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山中的祥光亭、抚掌泉、鸣 凤洞、草堂、元同桥等名胜古迹皆与钱镠有关。最重 要的是,他在重修天柱观后撰写了《天柱观记》,记载了汉唐以来天柱观的历史沿革,保存了五代之前杭 州道教发展的许多资料。

 

时至北宋,道教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开国之初, 宋太祖、宋太宗就注意扶持道教。宋真宗更加崇奉 道教,不仅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而且命令王钦 若、张君房等编撰了《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更是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刊行了《政和万寿道藏》。 上行下效,崇尚道教成为一代风气。在这种大的时代 背景中,天柱观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里不得不提 及一个人物:陈尧佐。陈尧佐世称颖川先生,阆州阆 中(今属四川)人,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时任两浙转运副使,与白元鉴等同游天柱观时见到奇 异的景象:他们在大涤洞口秉炉烧香,忽然有五色祥 云从洞中飘出,上达云霄,下弥林麓,隐隐约约还看 到似乎有仙人在云气中来往,数刻方散。另外,他去天柱观时在观门外看到一株郁郁苍苍的大栎树,是唐 代名道吴筠手植,本来在宋咸平元年(998)已经枯 死,但在他来的这一年却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都 令本来便信奉道教的陈尧佐以为神异,于是上表图状 以叙此事,宋真宗也以此为祥瑞,下旨设醮祭神,并因此改天柱观为洞霄宫,并赐田十五顷以资此观。在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清理繁多的祭天投龙的 名山洞府,只余20处,大涤洞名列第五位。

 

北宋时期,洞霄宫也是当时文人墨客喜欢游览 的胜地。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神异的小故事。衢州人赵 忭是一位刚直不阿的官员,人称铁面御史。他曾两次 在杭州做知府,却一直没有去闻名遐迩的洞霄宫。在 元丰七年(1084)八月的一天,他忽然做梦梦到一处 宫观,宫阙重叠,巍峨壮观,有几个道士迎接出来, 说是洞霄宫。于是发兴游赏,所见楼阁金像,泉石亭 台,无不一一与梦中相符,不禁感慨仙圣有缘。北宋 时苏轼为官杭州期间,也曾数次游览洞霄宫,留下了 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第一次游览洞霄宫是在熙宁六 年(1073)通判杭州之时,与友人吴天常、乐富同、 俞康直、张日华等人一起,赋《洞霄宫》一首:“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青山九锁不易到, 作者七人相对闲。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 翻。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天柱山玄同桥下本来有翠蛟亭,就取自其诗句。在以后的两年 中,苏轼又两次游赏洞霄宫,每次都有诗篇流传。元 祐五年,当他又一次为官杭州时,还曾写道:“前身 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忆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

庵闲地且相留。”(《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元祐五 年十月二十日)苏轼曾游览西湖边的寿星寺,景物依 稀,第一次去时便对庵堂台阶熟悉异常,始悟昔日曾 为此处的僧人,而《冷斋夜话》中也曾言及苏轼是戒 和尚的后身。他喜爱此处的山水宫观,希望能闲居此 地。他这里所用的“隐吏”,涉及到宋代以来的一种 职官:祠禄官。这种官制究其根源,则在于唐代之宫 观使制,不同的是唐代宫观使实际执掌宫观事务,是名副其实的官职,而这种祠禄官虽称为“监某庙”、 “提举某宫观”,却不负责具体事务,仅是借名食 禄。这种制度始于宋真宗时,清代学者赵翼在其所著 《廿二史札记•宋祠禄之制》条中言,宋代的祠禄制 度始于宋真宗时期的王旦,他因病致仕时,真宗任命 他为玉清昭应宫使,领宰相一半的俸禄。可见初衷是 佚老优贤,为高官提供一种福利。初时只有位极人臣 者才能得到,而王安石变法时则以此职处置意见不同 者,于是人数大增,至南宋初年,可以统计出的祠禄 官竟然有1400余名,北宋后期至南宋的中高层官员, 一旦仕途不畅,可以自乞奉祠或落职奉祠。祠禄官本身并无官品,视其所带寄禄官或职事官而定。其有内祠与外祠之别,内祠优于外祠,提举杭州洞霄宫原为外祠之一,因南宋定都临安,升为内祠,提举洞霄宫也成为去位的宰阁大臣的好归宿。据《洞霄图志》所载,两宋提举洞霄宫的官员就有118位,清代朱彝尊在游览洞霄宫之时有感于《图志》未载南渡后提举官姓名,后稽考旧史,爬罗剔抉,历时14年,将南宋建炎到咸淳年间余杭洞霄宫南宋提举官的名字官职共计115人都记录下来,现在收在《曝书亭集》第65卷。宰 相或副宰相级别的官员据近人许圣元《洞霄宫》的统 计有60多位,其中不乏在当时政局中起过决定性作用 的实权派人物或文化名人,如蔡京、李纲、赵鼎、张 浚、郑清之、江万里、朱熹、范成大等。李纲曾两次 提举洞霄宫,死后葬于大涤山,清代时洞霄宫还有李 纲祠;大儒朱熹,晚年仕途不畅,自请提举洞霄宫, 后也在洞霄宫立祠祭奉。

 

南宋时宋室南迁,洞霄宫由外祠变为内祠,更由于皇帝崇道,洞霄宫得到空前发展。先时在北宋末 年平定方腊起义的过程中毁于兵火,没有及时重建。 南宋绍兴初年(1131),宋高宗曾率大臣至大涤山祝 祷,对此颇感惋惜。绍兴二十五年(1155),崇道的 宋高宗以皇太后之命派修内司工役和步兵司军兵到洞 霄宫,在一切人员物资皆不惊动地方官员与百姓的情况之下,重建了殿堂,有昊天殿、钟楼、经书阁、玉 皇阁、演教堂、东西宫、逃生洞及其他宫宇设施,规模浩大。其费用开支均出自慈宁宫,所有能工巧匠 和差役均由外地调拨,数年后建成,规模宏大,宫内 分三大殿、三院、十八斋堂、五十五楼观祠阁等,宫外21里处立通真门,进入洞霄宫须经通真门、九锁山 门、外门、双牌门和山门,共设门五道,出入森严, 重建后的洞霄宫盛况空前。陆游曾称赞新建洞霄宫恢 宏壮丽,鬼斧神功。乾道二年(1166),在洞霄宫庆 成之时,宋孝宗率后妃、朝廷大臣陪同太上皇赵构与 太上皇后至此祈祷,停留数日,并御书“自有天地” 匾额。此后,赵构还专程来过数次,为出行方便,他还派人在沿山河边修建了一条宽达五马并行、长近20公里,直达老余杭洞霄宫的青石板道路,供自己和文 武百官出行,如今这条青石板路还存在于杭州西溪路 的柏油之下。后世南宋帝王往往把洞霄宫当成避暑的 行宫,常来此处,宋理宗曾为之御书“洞天福地”。

极盛时期的洞霄宫有殿堂、道舍千余间,道士数百 人。可惜于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又一次毁于大 火,烧燎一空。

这时,提点洞霄宫的是余杭人郎如山。郎如山(约12251297),字鲁瞻,自号一山,世为余杭望 族。自幼入大涤山,精研道典,拜洞霄宫主持杨明一先生为师,宋理宗召至京师,赐号“总教大师”,后提点洞霄宫。在洞霄宫被烧成废墟后,郎如山和宫中 诸大师如提举宫事舒元一、住山沈多福等商议,立志 重修。这时正是元朝占领南宋都城的前一年,政治上 的风云变幻没有影响到山中宫观的复建工作,在郞如 山、舒元一等人十年的努力之下,洞霄宫已经初具规 模,但在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六月的一天,又一 场大火不期而至,十年心血,毁于一旦。这时一干人 等立志从头开始,取木他山,运栗他所,叶心集思, 鸠工度材,终于在元元贞元年(1295)完工,规模同 从前一样金碧瑰丽,照映林谷,有如神运鬼工,可见 洞霄宫之壮观。重建的洞霄宫规模宏大,有璇玑殿、佑圣殿、张帝祠、龙王仙官祠、元清宫、冲天观、云 阳观、冲真观、元洞观、明星宫、凝真道院、通明道 院、益清道院等。并请当时提举洞霄宫的端明殿大学 士家铉翁撰写了《重建洞霄宫记》。但在元至正年间(13351340)又遭兵毁。据明代文人王达《重建洞 霄宫记》载,“一毁无遗”。

 

自北宋以来,在这里隐世修行或往来游赏栖止 的名道就有数十名。最著名者有如下数位:冯德之, 字几道,河南人。少习儒业,书无不读,京师号冯万 卷。后弃家入道,被旨住杭州洞霄宫。他曾在宋真宗 时与冲素大师朱益谦等一起修道藏,功成以进,颇受嘉奖。唐子霞,在政和(11111117)间入洞霄宫学 道。政和二年(1112)撰成《大涤洞天真境录》,后不知所终。陆维之,字永仲,一名凝之,字子才,余杭人,两宋之际的名道。少年时有科举之志,失意后 隐居在大涤山之石室,自号“石室”,人称“石室先 生”,常常逍遥林谷,诗酒自娱,有《石室小隐集》 三卷,宋高宗曾慕名召见他,他称疾拒绝,大约在 乾道二年(1166)因病而卒。俞延禧(?—1187),临安人,南宋高宗、孝宗时的名道,受度于洞霄宫, 自号竹林道人,宋高宗赐御衣、简,迁授道秩,封左 街道录(道录院的最高道职)、“凝真大师”,主持 洞霄宫。孙处道(约12031264),字元素,是余杭 县人。他出家修道也是颇有机缘,据说他早年曾梦到 有人以幢节迎他入宫观,不久之后,随父亲来洞霄 宫,惊讶地发现正是梦中宫观,而当时的洞霄宫冲 妙先生龚大明,也感叹地说:“天意昌吾大涤,使尔来耶!”于是他拜龚大明先生为师,在此受度。 除修道之外,孙处道还在洞霄宫的建设方面颇费心 力。他奏请宋理宗请赐钱益恒产,于是皇帝赐度牒买 田阳羡(今江苏宜兴),孙处道与众人一起筑塘立 圩,合力治田,收效很大,于是“山门规制,愈崇广 矣”。(《洞霄图志》)宋理宗十分高兴,又赐琏川 官田,亲书“洞天福地”四字赐洞霄宫,在他的努力之下,洞霄宫冠裳云集,供给不匮。周允和(1220 1285),字谦甫,号清溪,据《洞霄图志》卷五所 言,是杭州仁和县人。18岁时入余杭洞霄宫,拜冲妙 大师龚大明为师,性情淳谨,喜性命之学,后宋度宗 召他于宫中打醮,赐号“妙有大师”。又奉师命在九 锁山外建冲天观,四五年后已初具规模,后来也成为 洞霄宫主持。金迈韶(约12431290),字九成,据《洞霄图志》介绍,他早年师事桂林舒元一,宋元易 代之际,他依旧居于洞霄宫颐正斋,后奉诏入杭,封为“冲素大师”,手不释卷,精于性理之学。王思明 生卒年不详,是王冲素的弟子,颇有文人风范,寄情 诗词,与同观道士龚妙冲、章德隐、潘怡云等人结成 山中诗社。宋宁宗封其为“纯素大师”,领洞霄宫 知事。他与陆游是好友,正是在他的要求之下,陆游才会在74岁高龄时游览洞霄宫,并撰写《洞霄宫碑 记》。据《洞霄图志》记载,南宋以来,担任洞霄宫 的主持有凝妙大师金致一、虚靖灵一大师叶彦球、明 素大师李洞神、凝和大师陈希声、葆光大师潘三华、 冲虚大师高守中、虚一大师王居实、冲妙大师龚大 明、冲素大师王大年、灵一大师贝大钦、明一大师杨 大中、演教大师龚文焕、通妙大师郎道一等,这些大 师的称号都是经帝王颁旨封敕的。

 

叶彦球是杭州钱塘人,生卒年不详,是两宋之际的名道,他在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入洞霄宫受戒,后曾周游名山大川,寻师访友,他预言 祸福,符水治病,深受民众敬信。他曾两次入主洞霄 宫,从其所学看应该也是符箓派。另,龚大明(1168 1238),字若晦,仁和人。他少年时期在洞霄宫受 戒,16岁时受异人点拨,得修炼有成。他喜欢搜集天 柱山名胜古迹名道题刻,并编辑成书,名《洞天真境 录》,深受宋宁宗崇敬,不仅赐号“冲妙大师”,还捐赠金银,使其新建洞霄宫法堂,建成后还亲自题写 了“演教堂”匾额,后又拨款重铸大钟一口,扩建钟 楼。而余杭人贝大钦入主洞霄宫不仅修通了自县城至洞霄宫的18里崎岖山路,还派弟子贝守一(约11991280,号月溪,余杭县人。精通经史,至元代至

元十五年,升为洞霄宫主,朝廷授其为“凝真抱素大 师”)建洞晨馆,亦是当地名观。

入元,大涤山道教续有发展。著名道士有郎如 山、沈多福等。其生平事迹已详见上文。沈多福在 大德八年(1304)成为洞霄宫住持,他要求弟子孟宗 宝、邓牧搜罗旧籍、咨询故老,收集诸家诗集,汇编 而成《洞霄诗集》14卷与《洞霄图志》6卷,为洞霄 宫,乃至杭州道教史上留下宝贵的资料。

 

据《洞霄图志》记载:最为繁盛时期的洞霄宫, 宫内有通真门、九锁山门、外门、双牌门、三门、虚皇坛、三清殿、昊天阁、璇玑殿、佑圣殿、张帝祠、龙王仙宫祠、云堂、旦过寮、诸亭、白鹿山房、廨院二所、法堂、方丈、库院、斋堂、道院等。宫外有至 道宫、龙德通仙宫、元清宫、冲天观、洞晨观、元阳 观、冲真观、龙德观、元同观、明星宫、洞阳观、岳 祠道院、清真道院、凝真道院、若虚道院、通明道 院、益清道院、紫清庵、碧壶庵、溪山庵、闲隐庵、 学院庵、太平庵、集虚书院等洞霄下院或说是接待宫 观,另还有汉宫坛、升天坛等宫外庄院20余处。基本 是属于正一法派。

 

元代除对大涤山原有之洞霄宫、冲天观等进行 修葺外,又新建有若干宫观:元清宫,始建于至元 三十一年(1294),落成于大德三年(1299),有寥 阳殿、璇玑阁等。白鹿山房,初为唐吴筠所构石室, 宋道士陆维之筑舍,元道士沈多福扩建为道院,成于大德九年(1305)。清真道院,建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有屋五六十楹。在此之前,余杭洞霄宫是茅山上清派或正一天师道的传法基地,大体为符箓为主的正一道。明末清初后,才有全真华山派的道士相继居于此处传法修炼。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