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故物沧桑
 
琳宫胜处绝尘嚣 千古佳名号洞霄
洞霄宫的历史变迁(四)
来源:《杭州文史小丛书》第一辑  作者:马晓坤  日期:2018-07-31

琳宫胜处绝尘嚣

千古佳名号洞霄

——洞霄宫的历史变迁(四)

 

(四)余韵杳然——明清到当代的洞霄宫

 

明清之后,大涤山道教逐渐衰微。明代依旧重视 洞霄宫的复建工作。洪武二十三年(1390),洞霄宫 提点贾宗元,以复建为己任,夙兴夜寐,辛苦经营, 没想到任务未完之时他便羽化仙去,其徒弟、时任洞 霄宫副史的吴逢源和监管的龚自然经过十年的努力终 于在正统四年(1439)完成了师父扩建洞霄宫的遗愿。

“门庑庐室,庖厨坛谴,次等用完;丹台绀殿,琼楼 璇室,视昔不异”(明王达《重建洞霄宫记》),仍为江南名观。此后,代有修葺,如万历年间余杭知县 又在观中建了三贤祠,崇祯元年(1628),又新建了 张帝祠等。但随着道教的日见衰微,洞霄宫也不复昔 日的恢宏壮丽。从明黄汝亨的《洞霄游记》可见明末 此处已衰颓不堪:“兹山为大涤元盖洞天,汉武元封 三年始建宫坛,历今千五百余年,唐建天柱观,历宋 及我明,俱遣使崇奉之甚盛,今半颓残矣,独玉皇殿 系宋旧物,木皆用柏。无尘、三清殿,系郭真君结茅 处,已非故木。方丈有晦翁提举洞霄宫像在焉,一匾金书“洞天福地”四字,骨力精刚,则宋理宗笔 也。”(《嘉庆余杭县志》)金筑老人及其弟子潘太 牧都是明末人氏,曾在此处隐居传法。

 

至清康熙元年(1662),孙道元及其弟子吴象严 栖真于此,克绍宗风,宫坛为之一新。据《洞霄宫 志》和民国重刊《余杭县志》卷三十,孙道元(1604 1677),字善长,桐川人,7岁入道吴山火德庙, 从信州张真人习得养气延年之术,并授正一清微五 雷大法,其弟子能服气炼神,精于符箓,在修建宫 坛,重振宗风方面极为尽心。这种努力并没能挽救洞 霄宫日益颓败的大势。至清乾隆十年(1745)全真华 山派弟子贝本恒入主洞霄宫时已颓废不堪。贝本恒, 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去 北京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他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二书,贝本恒于乾隆 十六年(1751)重建洞霄宫,但这一年冬天无尘殿再 遭火厄,从此无力修复而倾圮湮没。在清乾隆十八 年(1753)杭州闻人儒纂辑《洞霄宫志》的附图中可 见,洞霄宫当时有大型山门一座(五门),大殿四 进,左右有厢房、小殿数十间。据《临安县志》称:“乾隆(17361795)间,无尘殿灾,今宫坛遗址俱 存,而殿宇非复汉唐之旧矣。”

 

清人陈梦说言其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游览洞 霄宫看到的便是一派衰朽之景:“过此,复转而右, 至高敞处,四围皆山,即宫址也。昔时三清、无尘诸 殿,悉毁兵火,惟是残碑断碣,磊磊于荒草颓垣间也。穿竹林石径而右,历石磴数十级而上,有瓦屋数 楹,为道士栖息之所,是当年方丈旧处,墙攸间有前 人题咏……问李、朱二公祠,已无存者,相与慨叹久 之。”(《两游洞霄宫记》)此后,大涤山道教逐年 式微,洞霄宫也衰落倾颓。贝本恒入主洞霄宫后其弟 子及再传弟子陈仁恩、童仁敷、张礼恭等一直驻守洞 霄宫,传全真华山派道法。

 

民国时期,洞霄宫主要建筑仅存上下两大殿及一 批辅助房。由杭州玉皇山福星观道士、全真龙门派第22代弟子李理山接收管理。直到1949年,尚存方丈五 间(后自塌)、下大殿五间(后被拆)。“文革”时期,洞霄宫在“破四旧”运动中被彻底毁坏。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在遗址恢复。曾有商家开发洞霄宫,在洞霄宫遗址上兴建了亭、台、坛、泉池,可惜因种 种原因而于中途辍建。

 

以上,我们介绍了洞霄宫肇始于汉,初兴于唐, 繁盛于宋,并于元明清三代兴衰更替的历史。这里也 是杭州乃至全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唐宋以来,天柱 观(洞霄宫)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唐代的 孟浩然、李白、罗隐,宋代的林逋、潘阆、苏轼、陈与义、朱熹、范成大,元代的赵孟 、萨都剌,明代的黄道周、冯梦桢、颜渠、钱景湛,清代的朱彝尊、 石涛等皆来过此处,他们或为大涤山、天柱山自然清幽的环境所吸引,或仰慕宫观建筑的恢宏壮丽,或与 宫观中的修行者志趣相投,游赏栖止,留下了大量的 文学作品,叠积累加,自己也成为洞霄宫人文遗迹的一部分。

 

时光悠悠,岁月荏苒,而今,一条抬脚可涉水而 过的清澈小溪把这里分成临安和余杭两个地区,一边 是临安市青山街道洞霄宫村,一边是余杭区中泰乡九 峰自然村。两个村落秀水环绕,巨树蔽荫,但属于洞霄宫的荣耀却荡然无存,方圆百亩的遗址上唯见碎瓦 断垣,残阶古道。只有流传在村民口耳中的鸣凤桥、 桃花洞、大涤洞、方丈里古井、元同桥、会仙桥、祥 光亭、翠蛟亭等地名还可以依稀感受到昔日繁盛荣华的痕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