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咫尺瑶台 人间福地——抱朴道院的建筑和神祇 抱朴道院坐北朝南,面向西湖,背靠葛岭。从有历史建筑一条街之称的北山路拐入葛岭,拾级而上,不久便看到一座精美的砖石结构的赭黄色牌坊, 过坊前行便看到一个亭子,亭子中供奉着道教护法神 王灵官的神像,他并没有立在亭子中,而是高居于 亭梁之上。王灵官是道教护法镇山神将,其作用相当 于佛教中的韦驮、伽蓝,多塑于山门之内以镇道观。 他赤面、黑髯、三目,身披金甲,右手持铁鞭,左手 捏灵官诀,怒目而视,令人心生畏惧,是道教的护法 监坛之神,但明代后又被尊为火神,全称为玉枢火府 天将,称火德真君。据明、清所出的王灵官传记中所 言,王灵官本名王善(一说王恶),本为湘阴县之邪 神或城隍,后被萨守坚收为部将。明、清以来,王灵 官信仰流行,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灵官庙,很多宫观 还专门修建了灵宫殿,如北京白云观、天津娘娘宫、 武汉长春观、苏州玄妙观等。杭州民间的王灵官信仰 也很普遍。在民众的信仰世界里,王灵官为人刚正不 阿,嫉恶如仇,负责纠察天上人间神职官吏的失职失 德之处,除邪祛恶,不遗余力,“三眼能观天下事, 一鞭惊醒世间人”是世人对王灵官的赞誉。在抱朴道 院的主殿葛仙殿的门首处还有一个神龛,里面供奉的 也是王灵官。 顺势而上,经过一个小亭子就到了抱朴道院山 门,山门气势宏大,左右石刻有陈尚礼所题写的对 联:“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亦可旁通。”现在的抱朴道院四周是黄色的围墙,瓦盖如鳞,随山就势, 好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黄色游龙,翘首盘旋,将内厅殿 阁围拢其间,称为龙墙,也是道院胜迹之一。重修过 的抱朴道院主要建筑有山门、龙墙、葛仙殿、半闲草 堂、红梅阁、抱朴庐、太极殿、元辰殿、客堂及诸寮 房等建筑,道院内外还有炼丹古井、炼丹台、葛仙庵 碑等古迹。 入山门,经流丹阁,至山腰宝灿亭,一路古柏葱 郁,清泉低吟,从涤心池拾阶而上,便进入道院。道 院的正殿葛仙殿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是明代建筑, 清代及近年均曾修葺,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前面 有走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上檐悬“葛岭仙境” 匾额,下檐悬“抱朴道院”匾额。殿内前后分三进: 首进中上方匾额曰“佑民”,左匾曰“至诚至灵”,右匾曰“厚德载福”。左右石柱对联曰“天道无私疏 而不漏,人心有过改则为安”。二进匾额曰“度人无 量”,左匾曰“济世利民”,右匾曰“荫庇十方”,左右石柱对联曰“朝天尊而助化,辅雷廷以显神”。三进为神龛,正中为葛洪祖师坐像,为本殿供奉之主 神,左边为纯阳祖师、张大仙、赵元帅;右边为东岳 大帝、金华将军、朱大天君。殿内左侧为出售香烛柜 台,右侧为出售道书兼布施柜台。 道教中的许多神都是由人而升格为神的,如葛洪,其经历如第一部分所说,最后于广东罗浮山去 世,但在后世的仙鉴传记中葛洪通过修炼已经羽化成 仙,后世以葛仙翁或葛仙人称之。陪祀之神也大多是 由人而升格为神者,如纯阳祖师、张大仙、赵元帅 等。纯阳祖师是唐人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出 生于唐代末年的一个官宦家庭,其曾祖做过浙东节度 使,其祖父做过礼部侍郎,父亲则官至海州刺史。吕 洞宾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出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是著名的道教仙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 代表人物。他本是一介儒生,精通经史,却是科举制 度的失利者,40多岁时去长安应考,受到仙人汉钟离 的点化,并传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方”,从此入终南山修道,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 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 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度天下众生,方愿上升天庭。宋代封吕洞宾 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 君”,并改山西永乐的吕祖观为永乐宫,现存的永乐 宫道教壁画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是绘画史上的珍 品。元朝苗善时收编吕洞宾的故事为《纯阳帝君神化 妙通纪》一书广为流传。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 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在道教修炼方面,吕洞宾主张 内修外养,即一方面靠炼得神药金丹养身、养性,使人身心不朽,谓之外养。另一方面,要排除对人有害 的各种影响,以炼内丹的方式,内保人的精气,谓之 内修。内修、外养合一,就称作“服丹守一”。在 《钟吕传道集》中,记录了吕、钟二人在还丹、炼 形、朝元、内观、魔难、证验等问题上的看法。对北 宋道教理论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北宋以降,吕洞宾在 民间的影响不断扩大,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 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 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在民间的传说中 被演化成“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民间传说中也成为 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有很多故事流传,如吕洞宾三醉 岳阳楼、度铁拐李、飞剑斩黄龙、八仙的故事、四戏 白牡丹等,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基础。 张大仙是典型的地方性神灵,他本是清代杭州 本地的一名道士,好为儿童治病,死后里人为其立 庙,名之为“张大仙”,《杭俗遗风》中记有其事。 另一陪祀之神赵元帅的名气要大得多了。据道教仙传 记载,赵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是秦朝终南山人, 在民间信仰中,神格与职能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唐宋及以前的资料中,赵公明是五瘟神,属冥界之 神,督鬼取人,但元、明时期,在《搜神记》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他已经被称为财神,说他是终南 山人,自秦时便避世山中修炼,后来成为张道陵修炼 仙丹时的守护神,玉皇授其正一玄坛元帅之称,他又 是神霄副帅,能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同时又是五 瘟神,除瘟剪疟,袪病禳灾,甚至可以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正是后 面的功能使其成为人人尊崇祀奉的财神。其造像是头 戴铁冠,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身跨黑虎,一手执铁 鞭,一手拿元宝。赵公元帅是民俗信仰中受众最广的 神灵之一。 东岳大帝在葛洪祖师的右侧。东岳大帝是道教 收编的民俗信仰中的泰山神,其信仰最早源于自然崇 拜,高山大河一向有神灵主宰,是人们信奉的对象。 中国传统的五岳各有山神主宰,五岳在唐代被封为 王,在宋代被封为帝,五岳中以泰山神为尊。在佛教 的六道轮回、阎罗地狱等观念传来之前,民间有“泰山治鬼说”,将泰山神作为阴间的主司,这在西汉 出土的镇墓文中可以找到证据:“生属长安,死属大(泰)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罗振玉 《贞松堂集古遗文》)长安为生人之都,泰山为死人 之都,人死之后灵魂回归泰山,归泰山神管理。这样 泰山主神东岳大帝就在信仰体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各朝帝王一统天下之后,都要到泰山去封禅,即筑土为坛以报天地之功。佛教传入后,其关于死后的世界 有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六道、轮回、阎罗等观念逐 渐被民众所接受,与传统的信仰相融合,于是泰山神 也逐渐被收编,成为冥界之神,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信 奉与推崇。《岱史》引道经说:“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汉代泰山神被封“泰山君”,魏晋时称泰山府君,唐武 则天时被封为天齐王或天齐君。宋真宗时封为东岳大 帝,元世祖时又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由此也 能看到其地位步步尊崇。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 治理天下的保护神。他的手下也有着一整套类比于人 间的官僚机构。后来东岳庙和天齐庙遍布中国大地, 其在杭州最重要的行宫就有五处,除了在三月二十八 日东岳大帝生日时有盛大的庆祝仪式之外,另据《杭 俗遗风》所记,七月还是东岳大帝朝审的日子,在小 和山和法华山都有仪式,俗称“审疯子”。 在东岳大帝左侧的金华将军也是杭州地方神,在涌金门外有金华将军庙,又称金华庙,至今尚存。在 东岳大帝右侧的是朱天君,又称为朱大天君,据说是 明代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明亡后遗老们立像以祀之, 以表达亡国之痛。 葛仙殿左侧为经坛,一般斋醮仪式均在本经坛举办。经坛的东侧为红梅阁、抱朴庐和半闲堂,均为 重檐歇山式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彤壁朱扇,古朴精 巧,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风韵。这里因风景优美, 南宋时曾被高宗赵构作为御花园,称“集芳园”,宋理宗曾御书“清净道场”,并把它赐给权相贾平 章(即贾似道)为别墅,贾似道为其取名“半闲草 堂”。红梅阁有两层,建筑精巧别致,阁内有版刻画 廊,展示着数十幅历代名人木刻字画,十分珍贵。红 梅阁由戏曲《李慧娘》故事而来。 沿红梅阁右侧拾阶而上约二十级处,依山建元辰 殿一座,1995年落成,1996年开光,仿古建筑,重檐 丹楹,藻井间以金碧,饰以云龙,四壁绘有各种神仙 图。供奉斗姥元君及六十甲子太岁。殿内后座神龛, 正中为斗姥元君坐像,两边分坐六十甲子,均为泥塑 贴金,栩栩如生。斗姥元君又称斗姆元君,俗称众星 之母,有时也称是北斗七星之母,其形象是三眼、四 头、八手,手中分别拿着太阳、月亮、宝铃、金印、 弯弓、矛、戟等作战兵器或法器,在众神中地位显 赫,据说她是龙汉年间周御王的妻子,生有九子,一子为天皇大帝,二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天上的 北斗七星。其神职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 生心经》所说几乎是无所不能:生天地万物,保家国 臣民,医药、送子、安胎、财富、福寿等,总之是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正因为如此,才得到了人们 虔诚的信仰,尤其是杭州人,所以元辰殿的香火格外 旺盛。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岁星即木星, 在天文观测中,岁星的运行会有误差,11.86年就绕天 一圈,每86年就会差1个辰,称为“岁星超辰”。为 了避免误差,战国时代中晚期的占星家们设计了太岁 这个完美的星体。它是从岁星转化来的虚拟星体,太岁被规定旋转方向与五大行星一样,又规定太岁每年 行走30度(1辰),12年刚好绕天一圈,所以可以更 准确地用来纪年,后来演变为干支纪年法,它以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相配,组成六十干支, 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及时辰。道教沿用此中国古 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六十太岁各有名号,值年太岁 则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月令广义》称太岁是主宰 一岁的尊神。民间吉凶及修造方向等事都应避免冲撞 他。道书称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统管。殷元帅, 商纣王之幼子。传称,幼遭国难,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成神。 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 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荡凶院,总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明。六十 甲子神即归其管辖。奉祀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有“星 宿殿”,供奉六十甲子神。每逢岁初,信徒们都要来 这里为自己的本命神烧香、叩拜,特别是逢到自己的“本命年”,更是必须朝拜自己的岁神,祈求健康平 安,逢凶化吉,因为民间向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 有祸”之说。祀太岁,可以求得一年的平安,杭州人 称之为“求顺星”。 元辰殿右边为救苦殿,殿内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和 五方五灵童,这些神像造型较小,都是在某些斋醮之 时临时请出供奉的,如“五方安镇”仪式中就必有太 乙救苦天尊和五方五灵童。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 玄上帝,或东极青华大帝,居于东方极乐世界,专门 拯救不幸堕入地狱者的大神,受难者只要呼喊天尊之 名,即能获得救助,如同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一般。 五方五灵童与东岳大帝一样也是冥界之神,据说他们 五个可以升天入地,出幽入冥,引导各方灵魂出离幽 冥,往生天界。 元辰殿右侧上方依山建有望湖楼一座。下方为客 堂、饭堂等附属建筑,太极阁位于红梅阁东。面阔三 间,上下两层,前墙全部是落地玻璃门窗,是现代民 居式建筑。上层檐下悬有“太极殿”三字隶书匾额, 内为经坛,是道教信众祈福禳灾之处。 在道院内还有双钱泉,四季不绝,泉水甘冽,水质优良,夏天甚至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在抱朴庐的 茶室里饮用。道院外有炼丹井、炼丹台和初阳台。 初阳台位于葛岭之巅,相传当时葛洪祖师曾在此 观察日月,现为游人观日出的好地方。从抱朴道院沿 石阶路西行,再折而向上攀登,不久即到达初阳台。初阳台在葛岭之西,远望可见钱塘江波涛汹涌,直达 东海;近视则西湖山水,蓊郁葱翠,尽收眼底。现在 因为钱塘江河床南移,原三廊庙一带成为民舍,江景 已难得一见了。初阳台分为上下两层,下为屋室,红色条石筑成,朝南开有一宽不足一米的拱门,从台后 的石阶可登二层,上半部筑一四柱方亭,四角飞翘。 亭内立一通石碑,碑首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碑身刻“初阳台”三字,落款为“褚乐三书”。四周围以石 栏,在台上向四处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每当晴 天破晓,日轮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间霞光万道,天边俱赤,湖水似锦,景色极为壮丽。此景被誉为“葛岭朝暾”,是钱塘八景之一。每逢农历十月初一,登台可望日月并现之奇景,古人称之为“日月合璧”,这是一种很少见到的自然现象。而初阳台之得名或许 并非平时所认为的日出之谓,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初阳 是道教徒炼丹形容火候所用术语之一,此台或因道士 修炼而得名。 炼丹台在初阳台下面,葛洪安炉炼丹之处。唐代 著名诗人白居易为此题《葛仙翁丹鼎》一首:“千古 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书升霄。岩前宝磬传机韵,洞口灵池应海潮。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渡石桥。”炼丹井在炼丹 台旁边,为葛洪炼丹取水之处。井口为石质圆形,为保护这一古迹,在井口周围建有石栏板,栏板上刻有“炼丹古井”四字。传说此井与“江海通”,“久旱不涸”,而且视久则溢,人去则消,很是奇妙。 值得一提的是《重建葛仙庵碑记》,它立于道 院大门之外,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所立,由资政 大夫、刑部尚书沈应文撰文,中宪大夫、凤阳府知府 王国桢书篆。碑文若干处已漫漶不清,但大部尚可辨 读。碑文以简练的笔法、流畅的语言记述了葛洪的大 致生平及到此结庐炼丹的过程,以及此地历代祠观兴 废复建情况和祀典之事,是关于抱朴道院最为重要直 观的文字资料。 抱朴道院属十方丛林性质的全真宫观,亦称十 方常住,庙产归道教徒(龙门道派)所公有,凡是全 真派道教徒,经过必要的考核手续,均可在此挂单居 留。而本院的常住道众,大多是从挂单道众中择优留 居:可以传戒,亦可收徒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