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故物沧桑
 
西湖边有条小路1700多年了,白居易苏东坡徐志摩都曾在这里溜达,你去过吗?
来源: 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潘高升  日期:2018-08-29

       8月21日早晨,灵隐飞来峰景区跟往常一样,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人来人往……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而来往的行人可能谁都不知道,就在前一天晚上,灵隐道做了一个“小手术”,工作人员用了8个小时,完成了以往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情——

 

之前,在看不到的地下,灵隐道污水管道破了四个地方。污水溢出破损点,可以顺着溪流,一路流到西湖里。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修理,需要开挖路面,少说要一个月的时间。

 

但这次,灵隐管理处采用了一个叫“整体紫外光固化修复”的新技术。

 

整体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是采用机械牵引将浸满感光性树脂的毡制软管,拖入被修复的管道,然后灌注压缩空气使它紧贴管道内壁,通过紫外光灯照射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树脂新管。

 

这个新技术,在西湖景区还是第一次使用。方便高效,一个晚上完成,对游客“零影响”。

 

第二天,灵隐道就恢复了日常的模样。

 

640.webp (2).jpg


一千多米的灵隐道

一米一岁

 

说起来,灵隐道,飞来峰下的这条小路,可不是条普通的小路。

 

它起步于“咫尺西天”,走飞来峰脚下,一路经过灵隐寺、永福寺。论距离,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多米,但它“一米一岁”。

 

建于东晋的灵隐寺,距今快1700年了。有寺就有路。也就是说,寺门口这条灵隐道,也快1700岁了

 

640.webp (3).jpg


制图 高薇

 

1700岁,那是多久以前?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大家还记得吗?

 

640.webp (4).jpg


东晋就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

 

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在流亡大臣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导、王敦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年代。

 

回想一下,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近1700年来从未大变过

在杭州的老路上,它排得上号

 

因为灵隐道的“小手术”,我去采访,和灵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小潘一起,再一次踏上了这条青石板的古道。

 

小潘,是厦门大学历史系高材生,2006年到灵隐管理处,在文物科工作了好几年。

 

他说,12年里,灵隐道,他走过了“无数遍”。

 

从灵隐寺建寺开始,就有了灵隐道。这1700年来,灵隐道经过很多修缮,但道路的走向、给人的整体感觉等,几乎没有变化过。

 

对比老照片,以前的灵隐道铺的是石头,现在的它,依然是青石板铺就,古朴浑厚。路上的每一块石板、路边的每一棵树,仿佛都蕴藏着历史,有着各自的故事。

 

640.webp (5).jpg

灵隐道  1906年   杜克大学藏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比比皆是,但是这样有着近1700年历史的路,可能真的不多了,如果要排一个杭州“古道名录”,灵隐道必定榜上有名。

 

一步一个历史故事

每年500万人次走过灵隐道

 

近1700年来,灵隐道每天忙忙碌碌。

 

到了杭州,很多人都会去灵隐寺。而去灵隐,从古至今就两条道,要么走茅家埠上香古道,要么走九里松,但到了“咫尺西天”,通往寺门口的,只有灵隐道这一条路。

 

有数据统计,平均一年有500万人次进飞来峰,走灵隐道,去到灵隐寺。

 

640.webp (6).jpg

灵隐道  1911年  《西湖风景》


不知道每年行走在灵隐道的500万人里,有多少人曾经留意过脚下的这条路?这条一步一历史的路。

 

一步一历史,都有哪些历史?

 

小潘说,实在太多了,举几个例子。

 

白居易,曾是杭州的“老市长”。

 

当时,只要有空,白居易就爱去灵隐溜达一圈,达到了“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的频率。

 

西湖边孤山下,住着“梅妻鹤子”林和靖,每天梅花丛里喝酒吟诗。孤山看腻了,也爱往灵隐跑。当时西湖水位高,他划着小船儿从孤山荡出,一直悠悠划到合涧桥头的灵隐浦,坐船游灵隐,说:“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飘摇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南朝僧人智一法师听说灵隐寺飞来峰有一个深洞,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法师曾在此洞中饲养过白猿,便慕名造访灵隐寺,在寺中住了下来,畜养了一群猿猴。那时候,好多人跑去喂,智一法师干脆弄了个“饭猿台”。

 

现在猿猴没了,但合涧桥还好好的,过了“咫尺西天”,第一道小桥就是。

 

历任杭州地方官,走在灵隐道上,还都喜欢建个亭子,留个纪念。拿唐代来说,杭州刺史们,在灵隐道上先后建了五个亭子:虚白亭、候仙亭、观凤亭、见山亭、冷泉亭。

 

“搞破坏”的也有,比如明代文学家张岱。他在灵隐寺西面的岣嵝山房读书,天天打灵隐道来回,有一天爬上飞来峰,一眼看到了疑似杨琏真迦的造像,蓄着胡子趾高气扬地坐在龙身上,旁边还有四五个侍女。“一代愤青”张岱,捡起石头就把石像砸了,这还不行,还要把石像扔到茅厕里。

 

到现在,飞来峰上还看得到张岱“砸场子”后的造像,只可惜,他砸错了“人”。不知道是编号,还是哪个杭州人有意为之,在砸错的佛像边,写了两个小小的数字“62”。

 

640.webp (7).jpg

张岱砸错的佛像

 

还有呢,布袋和尚造像前,布列松来杭州,专门跑去拍了纪念照。灵隐道边上,泉水叮咚响的冷泉溪,天热时,徐志摩爱跑到“枕流”乘凉、发呆……

 

“冷泉亭”三个字

是两位杭州“老市长”联手写的

 

在灵隐道上,有一个冷泉亭,是杭州两大“老市长”的最爱

 

640.webp (8).jpg


灵隐道的一面是灵隐寺,一面是飞来峰,和飞来峰之间还隔了条溪流,叫北涧,也叫冷泉溪。

 

就在“咫尺西天”边上的合涧桥,北涧、南涧,合涧为一,一路流过白乐桥、洪春桥、赵公堤,进了西湖。

 

冷泉溪边,有个木制红亭,叫冷泉亭。每天,很多游客都会坐在红亭子里,看着斜对面的灵隐寺山门,听着溪水声歇脚。这个亭子也曾是杭州两大“老市长”的最爱。

 

640.webp (9).jpg

冷泉亭 1924-1927年   杜克大学藏

 

第一位“老市长”白居易,曾写过一篇《冷泉亭记》,其中讲道:“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白居易说,在冷泉亭,春天,可闻花草芬芳,看林木繁盛,吐故纳新,一身清爽;夏夜,听泉水清流,凉爽的风把微醺酒意都吹醒了。

 

640.webp (10).jpg


白居易还挥笔写了块匾额,“冷泉”两个大字挂到了亭子上。

 

两百多年后,另一位“老市长”苏东坡来了

 

苏东坡爱冷泉亭爱到什么程度?当办公室来用。

 

苏东坡爱游西湖山水,尤其最爱灵隐。据说,他想出门玩了,就让仪仗队大吹大擂,举着肃静、回避牌,浩浩荡荡地往钱塘门出。百姓都以为,苏东坡去钱塘门了,可他生怕人打扰,静悄悄走涌金门去了西湖,坐上小船,一路往西湖深处。

 

湖里荡好了,走葛岭上岸吃饭,再换马,绕道去灵隐。

 

可能苏东坡也觉得,天天这样玩也不太好意思,可又舍不得灵隐,干脆,灵隐挑个地方办公吧。灵隐道上看一圈,就挑中了冷泉亭。

 

有案子来了,亭子里摆上桌椅笔墨,摊开卷宗,公案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活干完了,赶紧上小酒小菜,一定要喝到酒酣耳热,才恋恋不舍回城。回城就不讲究了,骑着马,一路大张声势,全城百姓都知道父母官回来了。

 

白天,灵隐道的游客实在太多,想好好看看苏东坡的“办公室”起码要傍晚,游客散了以后。

 

有一回,我傍晚去,刚好跟在一位奶奶后头,白乐桥里遛出来,手里拿着个蒲扇扇啊扇,一路慢悠悠地走,到了冷泉亭歇个脚,再往前迈出几步,是灵隐寺山门,立住脚,双手合十,拜上一拜,她又继续溜达。那一走一拜,是只有世世代代住在灵隐道边的人,才会有的。

 

和白居易比起来,苏东坡工作、生活一样没耽误,灵隐道上的小日子过得可比他舒服多了。

 

这还不够,苏东坡抬头一瞅,“办公室”上头挂着白居易写的“冷泉”,于是“噌噌噌”上去补了个“亭”,算是跨越两百多年,合作了一把。也不管人家白居易乐不乐意。

 

640.webp (11).jpg

冷泉亭

 

苏东坡开了头,后人也跟着往上补。

 

又过了500多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来了,匾额是不能写了,给加了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这副对联,明显是个问题,在等有缘人的回答啊。

 

又过了300多年,清代著名经学、训诂学大师俞樾,带着老婆游灵隐,看到了,对了一句“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俞夫人看不上,给改了改:“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历经岁月,现在冷泉亭的匾额和对联已经老早不是当年那块、那副了,但是字迹还在,历史还在悠悠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这么多年来,可能文人骚客们到了冷泉亭边,都曾跃跃欲试吧。

 

下次,去灵隐道,你也可以看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