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杭州旗营的新政与新风(一)
来源:《杭州文史小丛书》第一辑  作者:陈江明  日期:2018-09-10

(一)

 

慈禧太后将戊戌变法镇压了之后,又丧心病狂 地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而引得八国联军的入侵, 使沉疴已久的满清王朝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为了保 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满清王朝的延续,慈禧不得不在 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新开启变法,推行新政。新 政涉及面非常广,在经济、政治、军事、文教、法制 等方面都有实质性举措。如振兴农工商业,扶持民 族资本;改革官制,裁减冗员,整顿吏治,进行行 政体制改革;改良法制,废除苛刑峻法,公布《钦定 宪法大纲》;编练新军,使军队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发 展;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等等。清末新政 是清廷被迫顺应潮流的自我改革运动,终因不能满足国内进步势力的期望而将自己埋葬。但新政还是给历 史留下了一些遗产,最大的一宗遗产可能是学校。从 光绪二十七年(1901)开始在全国兴办大中小学堂和 蒙养学堂,许多学堂后来一直延续下来;光绪三十年(1904)实行癸卯学制,为民国政府所继承。 清廷推行新政的政令在全国都得到了贯彻执行,作为清廷特殊的军事派出机构——各地驻防也都纷纷 响应。光绪二十八年(1902),杭州旗营始行新政, 而新政种种,最易办的大概就是教育。最早开办的是 旗营武备学堂,由位于将军署东边的公所(即太平天 国之役后易地重建的会议府)改办;还将梅青书院改 办为八旗小学堂。由于旗营内已届学龄的儿童人数 较多,有300名左右,学校不敷需要。光绪三十一年(1905),将军瑞兴趁署理浙江巡抚之机上奏朝廷, 提出了改良旗营教育的设想。他主张在旗营内新设 初级小学堂4所,以使所有学龄幼童一律入学;有程 度较高的肄业生的原初级小学堂定名为高等小学堂, 以使这些学生继续学业,以后初级小学堂毕业的学生 也可升入其中;将来高等小学堂毕业的学生,照章升 入杭州府中学堂就学;中学堂毕业的旗籍学生的出路 要文武并重,各选送10名进入省城高等学堂和武备学 堂。瑞兴的奏折最后提出了实质性的问题,即经费的 问题。据他估计,小学堂开办费需洋银1万余元,高等小学堂常年开支每年需洋银1万元。说实话,在当 时的财政状况下,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内外交困 的朝廷可能是提供不了。不知此事的下文如何,估计 不可能如愿实施。前文说到,旗营新政中原拟操练800名新军,而因经费不敷,只勉强练了500名,而且所持 枪械还是旧式的。旗营最主要的职能既如此,办学情 形也就可想而知。不过,按将军瑞兴的设想,杭州旗 营的教育体制是免费义务教育,这在当时条件下,是非常独特的,而这正显示了驻防旗营的特权地位。只 是在这个义务教育体制中,没有女性的份,这是后来 惠兴办女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杭州将军志锐向朝廷 报告杭州旗营举办新政大概情况。这份奏折可以算作 推行新政以来杭州驻防贯彻落实的一个总结。作为军 事机构,新政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练兵。此时杭州旗 营已练成一营新军,表面上看看还是蛮像样的,只是 经费不足,军装不能备齐,操演时,穿啥的都有,有失整齐。志锐也承认还有不少兵丁烟瘾没有戒掉,偷吸现象比较严重,以如此之兵丁怎能练得成新军?后来朝廷要求志锐采用他在宁夏驻防任副都统时的做法,即配制中草药,帮助旗兵禁烟。但志锐不久被调 到新疆伊犁去了,这项工作肯定没有做成。巡警局则 办得更不理想,徒有虚名而已。还办了一个工艺厂,仅仅织些花布,规模很小,技术水平也低,因资金缺 乏,运转较为困难。

 

新政中办得最为成功的当属教育事业。除惠兴 女学外,还有两所学校办得不错。一所为东文学社, 这是晚清杭州旗营非常著名的一所私人学校,为凤瑞 及其子椿梁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所办。学社既名“东文”,日文教育即其特色,日本人村山正隆(系日本驻杭领事馆书记官)、伊藤贤道(系杭州日文学 堂总理)参与创办,横山晋、嵯峨崎、松本义成等是 主要教师,福建人林纾(即晚清古文家、汉译外国小 说家林琴南)也在此任教,一时成为青年学子学习 新学的热门场所。东文学社后因椿梁被人弹劾罢官而 停办。另一所学校是旗营佐领、教育家贵林所办的清 文学堂。它创办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这是一所 很有特色的学校,顾名思义,清文,即满洲自己的语 言文字,旗营开设这样的学校,在政治上是无比正确 的。但此校不仅仅教授满文,还兼设汉文及各种应用 科学课程;低年级学生以教授满、汉文为主,高年级 则多授应用科学知识,如此办学足见贵林这一位旗营 革新家、教育家乃至思想家的教育理念。清廷学部对 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办学方式非常符合学部有 关高等、初等小学办法及办学规章。

 

根据光绪末年八旗调查会的调查,杭州旗营在清末新政中总共创(改)办了9所官、私立学校,学生总额约690名,其中高等小学1所,学生约60名;初等小学4所,学生约350名;满(清)文学堂1所,学生约60名;武备学堂1所,学生约80名;八旗公学1所,学生约40人;惠兴女学1所,学生约100名。清末杭州旗营总人口为5200多人,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3%强,这还没有将在旗营外学校就读的学生算在内。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说杭州旗营已经实行了普遍的义务教育,大致是不错的。所以要说旗营新政的最大成果,当非教育莫属。 杭州旗营这些新政成果的取得,当然是旗营官方上下努力推行的结果,但这只是其成功原因的一部 分,长久以来杭州旗营所受新思想、新风尚的影响也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惠兴在新政潮流中矢志创办 女校并以身相殉,如此典型乃至独一无二的事迹为什 么只发生在杭州旗营,需要从杭州旗营所处的地区大 环境中去找原因。江南地区本是国内文风最盛之区, 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西学输入,中学革新,江南成为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杭州驻防旗营 虽然是清王朝在浙江统治力量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 甚至也可以说是守旧势力的代表,但它长久地浸润在 江南地区文化大环境中,早已与地方风气连为一体, 也渐渐成为一个新思想活跃的地方。

 

早期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傅立叶说过一句很经 典的话:“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 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 放的天然标准。”如果以此标准来看清末杭州旗营妇 女的思想状况,会有意外的发现。惠兴以生命的代价 办贞文女学,就是为了给旗营女子提供就学机会,并借此提高旗女们的知识和觉悟。从后来惠兴女学的发 展状况来看,这个目的是初步达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初十,惠兴女学集会,有一位叫佛英的 女学生发表了一个演讲。她首先批评说重男轻女是 没有道理的,她说“学生想上天生人,有男有女,决没有轻看女子重看男子的心,然以世风而论,却显然 有女轻男重的意思”,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她说 有两个原因,“一样是女子的依赖男人家养活的性, 不知道自养的道理;二样就是风俗习惯”。这位女学 生继而对旗下女子、汉女,乃至东西洋女子不够自由 的地方依次评说了一番,汉女的珠翠花粉红裙花衣以 及一双小脚是失了人格的标志,东西洋女子的细腰和 露乳也不够文明。她说旗下女子的一段话很有意思:

“我们旗下的女子,梳的如意头,那是有多么大呀! 四镶边的衣裳、通红的胭脂、厚木头的鞋子,学生一 想起来就有点肉麻啦。”所以她的结论是“我们女子 不拘旗汉东西各国的人学生都说是不合人格”。那么中国女子怎么能改掉这种不文明的状况呢?佛英的建 议有两个:一是不准擦粉,不准穿花衣裳,不准缠 足,这样就有女子的人形了;二是再学一点能耐,能够自活自养,这样就可以自由了,要是能进学堂,学问能猛进,见识能开通,自然就成了文明的人了。 应该说,这位杭州旗营惠兴女学学生对于女子人格与自由的认识是比较普通,甚至肤浅的,但其作为一 名十三四岁的旗女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已是很难得的 了。她的见解充分表明了杭州旗营是一个新风习习的地 方,那里的年轻女子已然有了对自由和人格的追求。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