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胜迹有宋籍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 明代 田汝成
八卦田在山环水抱之间,位于玉皇山南麓,东临南复路,南接虎玉路(陶瓷品市场),西至白云路。八卦田呈八卦状,九宫八格,总面积约90余亩。在八卦田中心,有个圆圆的土墩,直径60米,高2~3米,上面由不同颜色的植物勾勒出太极图式阴阳鱼图案,那就是太极图。土丘外围均匀分布着八条放射状田塍,把田地分成八个大区。大区内又划分出小区,种植不同植物。田外一周围绕着池塘,在碧水之中,八卦田显得格外的耀眼。
八卦田作为皇家种植田地,田内种植的是“南宋九谷”: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但在八卦田复种的过程中,这九谷最终只剩下七谷,其中的黍和稷存在的争论非常多,有的记载称黍和稷是同一品种,有的称稷可能是红高粱,也可能是小米,即使是专家也没法确定,甚至有这两种作物已失传的可能性。 随着季节的变化,八卦田种植的植被会产生变换。除了季节中的七谷外,农夫还会根据杭州的特色,在农闲季补种茶叶、时令花、季节性观花植被,之后渐渐地有了今日的八卦田。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 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籍田,是古代吉礼中的一种,说的是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又称“亲耕”。 随着国家对于文化遗址保护的重视,传承和发扬南宋文化的需要,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 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四大板块”。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