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烟树,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称“九溪十八涧”,源发于杨梅岭下,流入钱塘江。一路上松树、枫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听着林间的鸟声、水声,感受着如诗如梦的景致,享受着山林溪水的寂静,宛如仙境,愉悦身心。沿着青石板路一直往下走,就是理安寺。
理安寺,古称“涌泉禅院”。五代时期,曾有高僧志逢禅师在九溪一带活动,吴越王钱弘俶对其极为敬重,赐予紫衣,并为其建造寺庙,因寺内有著名的“法雨泉”,故取名为“涌泉禅寺”或“法雨寺”。南宋时期,宋理宗来此祈福国泰民安,才改名为“理安寺”。明代时期,寺因山洪而毁又组织重建。清代时期,雍正、乾隆亲临理安寺,重修山门、御碑亭、殿宇、禅堂等,达到鼎盛时期。后清亡寺废,直至2003才年重建,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理安寺。
寺院座东朝西,以中轴线为对称,其北面为法雨泉,在泉旁建有一座攒尖顶亭子,端庄大气但又不失秀丽,名为“法雨亭”。
亭上挂有一组楹联,为明代贺灿然的著名诗句:“缘阶井溜通泉乳,绕殿花香挂薜萝”。
法雨亭的侧方有一口大方井,井里流动的泉水即是法雨泉,石柱上的楹联“碧螺澄法雨,绿树荫清泉”,呈现出清泉凌冽、绿树成荫的景象。泉水自岩壁间慢慢滴落,形成蒙蒙的雨幕,发出泠泠清响,别有禅趣。地道的老杭州人常常千里迢迢来到理安寺,只为求得法雨泉。如今,西湖边的湖畔居茶楼用的就是法雨泉水。
志逢禅师对于西湖的佛教事业贡献巨大。真际寺、云栖寺、灵峰寺均由其所开,并创办华严道场。但,志逢禅师为什么又叫“伏虎禅师”呢?
相传九溪一带常有猛虎出入伤及过路百姓,禅师经常携带一把大蒲扇,到山下人家化缘,所得钱财全部用来买肉喂养山里的猛虎,并以自己的精诚感化猛虎。日久天长,猛虎终于被驯服,有人经常看到禅师骑着老虎往返山中,世人感恩,于是修铸了眼前这座雕像。在午后的阳光下,禅师眺望远方,安静祥和,千百年来静静地守候着理安寺。
纵观西湖的群山文化发展史,绝大多数佛寺都是由僧人作为最初的开拓者,而这些佛寺几乎无一不是临泉而建,佛寺因泉水而充满灵气,而泉水亦因为佛寺而增添神秘色彩。
过九溪谒理安寺 秋山雨初歇,岚气半空横。 岩草沾襟湿,径花倩露明。 云深藏古寺,溪隐弄秦筝。 我欲知茶味,汲来法雨烹。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