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震怒,岳飞振动,那些和他浴血拼搏又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将佐,并不属于“退伍”、“转业”对象。一旦解散,只能各自亡命,有的也许落草为寇。 众人的再次劝说,岳飞下了台阶。他从四月六日“扶柩”上庐山,到七月初回到池州大营,历时三个月。《宋史·岳飞列传》极简略:“累诏,趣起,乃就军”。“累”,也就是多次的诏书下,岳飞“趣起”,即急促起复,回到大营。 岳飞依然官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京西路、湖北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赵构没有难为岳飞,他虽然小岳飞5岁,毕竟皇家贵胄,与农家子弟相比,有城府。一手要软、一手要硬,并非今人总结。无论与金国是和是战,赵构需要两手,需要两方面的能人。不过,臣要是没有臣应该的“唯上”,与中央不保持一致,哪朝哪代都是祸根。是否“算账”,也许要看“秋后”的“收成”。 绍兴七年(1137)正月,赵构离开杭州皇城,到了平江府(苏州)前线巡视。耳边的“议和”声少了,“抗战”声多了,赵构一激动,下诏,准备“移跸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到更前线的长江边去看看。 二月初八(庚子),岳飞应赵构召令,从池州来到平江府。巧的是,第二日(辛丑),发生日全食。这个“天被蔽”的象征,朝野都认为是皇城的佞臣太多。而这些佞臣,就是“议和派”。 那几天赵构与岳飞有了多次“亲切”谈话,当时,“公”是可以和皇帝“坐而论道”的。“公”以下,就要站着说话了。不像后来的明、清,臣子只能跪地,上朝时,人人膝盖上绑一块护膝。尤其明朝后期,上朝就像去刑场,出门都要和家人诀别,生怕皇帝脾气上来,一命呜呼。说清楚这点,那几天赵构和岳飞的聊天,看官您就不稀奇了。 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赵构问岳飞的马如何,岳飞说,“臣有二马”,以前的一匹,每天要吃“芻豆(草料、豆子)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这马虽然有洁癖,但也有个性,中午以前只能跑百里,到了下午能跑二百里。不休息,也不汗,“若无事”,无所谓。可惜,不久死了。 岳飞说,现在我那匹马,吃啥喝啥从不选择,跑起来却相当踊跃快捷,你不停,它就跑到汗喘毙命。岳飞说,这就是“好逞易穷,驽钝之才”。没要求,好逞能,易力尽,它不是一匹好马。不知这是《宋史》作者写的,还真是岳飞说的,反正赵构是连连“称善,曰,卿今议论极是”。就这以后,岳飞进封成了“太尉”,又升任“湖北、京西宣抚使”,也就是改“副”为“正”了。 《历代职官简释》说,“太尉”在秦朝是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共同负责国务。但在宋朝,这只是一种荣誉。不过,从湖北路、京西路宣抚(正)使这一职务看,不仅仅湖北,就连汴梁旧京往西,都是岳飞说了算了。 那几天赵构的好心情,应该和岳飞的内心有愧所表现出的谦虚谨慎,恭敬唯上有关系。二月底,赵构说,岳爱卿,你暂时别回池州了,陪朕去建康府走一趟吧。 也就那天,两年前派往金国向徽、钦二帝问候的“问安使”何鲜、范宁之来到建康,带来徽宗和皇后死了的消息。《宋史·张浚列传》记载,赵构当即“号恸擗踊,哀不自胜”,也就是在大殿上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张浚当时是掌帅的右仆射(ye ),抗战派,他不失时机,每天一上朝,三呼万岁后,又呼:皇上啊!你千万不要忘记国破家亡啊!如此“反复再三”。“上未尝不改容流涕”,每次都搞得赵构清水鼻涕都哭了出来。 三月初四,赵构在镇江府单独又和岳飞谈话,说了一个后来让岳飞几乎下不了台的决定。此段,《宋史·岳飞列传》相当简略:“王德、郦琼兵隶飞”。也就是赵构亲口对岳飞说:王德、郦琼的兵马归你管。《宋史·高宗本纪五》说得更简单,“命飞尽护王德等诸将军”。一个“护”字,言简意赅,更将岳飞的身份拔高了许多。那意思是说,岳爱卿啊,你要好好爱护他们。 (中兴四大将,左二是岳飞) 王德、郦琼是中兴四大将刘光世的两支劲旅之将。刘光世这个“高干子弟”,也不晓得啥缘由,突然厌倦军旅,将部队交与了王德、郦琼,闭门享受起美女和珠宝了。经再三劝说无效,赵构决定,他的部队由岳飞接管。
按赵构这安排,岳飞一接管刘光世部,又节制了吴玠的川陕部队,几乎就统帅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力。没料到的是,这决定后来给岳飞带来了大厄运。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