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除了南宋时期,在明清两代都是普通的县。山多地少,人口一向不繁。康熙《建德县志》卷三 “食货志”对于本县的地理、经济和人口做了真实概括,“建邑山童湍激,地薄人稀,土田所入,供赋之外,胜积无几。卒岁所需,仰给邻壤。况年来灾眚频仍,人民流亡,本业荒废。” 可见,当时建德经济、人口均在下等。 官方记录:人越来越少
康熙《建德县志》有记载建德历代人口,笔者据此作一初步的讨论。
关于人口,《县志》记载云:“宋,无考;元,无考”;而明代 “洪武二十四年,户一万八千五百三十四,口七万三千五百六十三。” 则每户平均人口约为四人 (3.97),可谓小户人家。 到了永乐年间,“永乐十年,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六,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二,”户数和人口数均有所下降,户均人口约为3.89, 不知原因何在?
此后“宣德年间无考”,“天顺年间无考”。“成化年间,户一万一千五百八十八,口五万八千八十七,”户数和人口数继续下降,但户均人口约为五人(5.01),比洪武和永乐年间超过25%。
而后“弘治年间无考;嘉靖年间无考”。“隆庆年间,户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一,口四万三千二百九十二,” 户数略有下降,而口数急剧下降了一万五千多人;户均人数不到四人(3.76),为明代至此最低。 “万历四十年赋税全书,户口人丁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丁五分,”包括市民人口一千六百一十口”,“人丁二千二百七十九丁”;“所丁一百三十一丁”;“乡民人口五千二百八口”;“人丁九千八百二十五丁五分”, “所丁一百二十六丁”。
按,“丁”本意是指成年男子。古代中国朝廷收人头税,所以每个丁都需要交人头税;而基层政府的人口统计往往不能及时更新,所以“丁”逐渐在账本上转化为赋税单位。因而在万历四十年建德的赋税全书中,出现了“丁五分”这样的记载,也就是字面上的“半个成年男子、半个丁”。所以这个万历四十年的记录,实际上是赋税文献,无法反应当时的人口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