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宁波商人与民国期间杭州经济(一)
来源:《近代进程中的杭州》  作者:乐承耀  日期:2019-05-28


杭州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也是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杭甬间距较近。早在杭州开埠前,已有不少宁波商人在杭州经商,开埠后,宁波商人凭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纷纷抢滩天堂杭州。20世纪初,在杭州有很多宁波商人。《浙江潮》说:“杭州、温州,凡上等商社会,皆宁人也。”[1]民国期间有更多的宁波商人在杭州创办实业。

 

一、投资近代工业

宁波商人投资杭州近代工业,主要是轻工、棉纺、化工和电力业。许多宁波企业家投资杭州的轻工、棉纺业。1918年,朱葆三创办西湖啤酒公司,投资50万元,为主要创办人。[2]20世纪20年代,慈溪人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的“三友实业社”进军杭州。他们不仅在杭州设立“三友”分发行所,推销“三角牌”毛巾,而且投资、扩产。为保证棉织品原料供应,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于1929年用36.2万元盘进杭州通益公纱厂(包括鼎新布厂),改名为“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造厂”,简称“三友实业社杭州分厂”,由陈万运主持杭厂工作。该厂有纱锭20360枚,织布机285台,厂基8亩余,厂房数百间。为适应杭厂修整需要,接着又投资160万元用作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使该厂成为集纺织、印染、漂整的联合工厂,成为我国第一家从棉花进入到毛巾出厂的全能型棉纺织厂。全部投产后,总计动力1500匹,日产毛巾3000打、被单700条、布匹500匹,每天的产值达万余元。陈万运推出各种措施使杭厂快速发展,绩效显著,于19342月被公司董事会推荐为三友实业社总经理,全面主持“三友”的工作。

 

刘鸿生在民国中期主持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和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23年(1934519日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发布第59号通告:“兹为发展营业,在杭州添设门市所。”[3]杭州分店在杭州乾一商场内,因乾一无意经营,该店后撤销。

 

尤其是对光华火柴厂的联合,刘鸿生更是做了不少工作。杭州光华火柴厂于1911年创办,初资本5万元。民国14年(1925)改组为股份公司。地址在杭州江干区海月桥。资本总额50万元,由国人投资,占地面积50余亩,房屋250余间。厂务主任赵选青,副主任冯锡之。制造安全火柴,其商标有“送子”、“采莲”、“美女”、“新采莲”、“新美女”、“和合”、“福禄寿”、“日月”、“光华”等9种。成为浙江省“火柴业巨擘”[4],产品行销本省,营业尚称发达。到1931年,资金扩大10倍,每年产值约80万元至90万元。杭州关署税务司何智辉在《杭州关十年报告(19221931)》中就有记载:“浙省火柴业,发轫于杭州光华火柴公司。该公司设于清宣统三年,初仅资本5万元,设备简单,厥后逐渐改良,今则资金十倍于昔,每年出品约值80万元至90万元之多焉。”[5]

 

由于其本身经济力量欠充实,且大中华火柴厂竭力向浙江倾销火柴,“以图压倒光华”[6],致使杭州火柴市价每箱跌落2元左右。由于营业不振,愿意与大中华火柴厂联合。1934714日,大中华火柴公司与杭州光华火柴公司所签订的合并合同主要内容为:①订定本合并为光华依法解散,大中华继续存在。②订定两公司之合并,均以民国22年(19331231日之资产净值为根据。故自民国2311日起,光华之权利、义务概归大中华继续承受。③订定大中华之资产净值,仍照原有注册资本国币300万元计算,光华之资产净值(杭州城内房地及绍厂房地,经双方同意仍归光华股东所有,故不列入计算) 作国币65万元计算,由大中华(指合并后之新公司)于增资注册奉准后,依照数面以股票付给之(未发股票前,先给临时收据为凭)。即将来新公司注册资本,应为国币365万元之数。

 

当时的文献对大中华与光华两家火柴联合作了不少报导,今摘录几条。浙江兴业银行《每周通讯》记载:“此次杭州光华火柴厂所以决意与大中华合并,闻实因见大中华成本账,较光华低廉约有十分之四五,故惧而降心相从。又据光华重要人谈:‘两厂合并时,刘鸿生态度极豪爽,但不免粗枝大叶;其副经理徐致一与会计林某则心细如发,知识极高。可见鸿生左右颇有人才,故其营业能年年迈进。’”[7]《中国实业》也记载:“杭州光华火柴公司,现因营业不振,已并入大中华火柴公司,已变更登记,移转商标等文件,呈请实业部注册。按光华火柴公司系浙绅汤寿潜等所创办(一九一一年成立),已有数十年之历史,为我国自制火柴业之首创者。兹因受经济不景气之影响,营业一落千丈,业已与大中华火柴公司合并,至堪痛惜云。”[8]

 

这年85日,大中华火柴公司股东临时会议也有记录:据总经理刘鸿生提议,查本公司与光华公司进行合并一事(即光华依法解散,本公司继续存在),前经于第二届第三次董事会提出报告。兹经双方代表参照两公司生产效率及裕生公司合并前例,议定两公司资产净值,计本公司仍按注册资本国币300万元计算,光华公司作国币65万元,由合并之后本公司照数发给股票。……查合并一事,为同业避免竞争之根本办法。光华公司在火柴业中,颇有声誉,此次能与本公司合并,谅亦对于合并利益同具信仰。兹经本董事会审核,双方代表所拟合并条款,认为公允适当。理合将两公司合并事及合并条款一并提请照案通过,俾便依法进行,实为公幸。[9]竺梅先、金润庠、孙梅堂等旅沪宁波商人创建华丰造纸厂,也是宁波商人投资杭州轻工业的一个事例。华丰造纸厂于1924年开 办。原为杭州武林造纸厂,由俞丹屏独资经营,设在杭州湖墅小河和睦桥。由于俞丹屏对造纸工业业务不熟悉,加上同行的倾轧, 致使年年亏本,积欠“大有利”之款达40万元。1929年后,“大有利”已被收归省办,债务人必须清偿。1931年,造纸厂被浙江省当局拍卖。民丰造纸厂负责人竺梅先、金润庠商量后决定标买该厂,以29.05万元的标价得标承购。恰好苏州大华造纸厂厂主叶荫三也竞争投标,于是采取两标合一,共同购买,改组为华丰造纸厂。投资的50万元中竺梅先8万元,占16%;金润庠3万元,占6%;叶荫三10万元,占20%,余下29万元由宁波商人张继光、王文翰、孙梅堂等人补足,从而使宁波商人占有约60%的股份,成为大股东。华丰从1931年开始生产黄纸版纸,以“龙牌”为商标。[10]对此,何智辉的《杭州关十年报告(19221931)》中也有记载:“武林造纸股武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北关,民国13年成立,是为浙江机器造纸工业之滥觞,资本银40万元,内中一切机器,均自美国采购,价值30万元。民国18年售与上海竟成造纸公司经营,更名竟成第五造纸厂。

 

嗣于民国20年间,因该厂所欠官款不克清偿,被当局封闭。迨至期 末,则售与民丰造纸厂营业。”[11]

 

一些宁波商人还投资化工行业。宁波商人于同治元年(1862)创办孔凤春香粉店,由宁波人孔传之人等在杭州清河坊创办,专营化妆品。以后业务不断拓展,资本逐渐增多,又在杭州官巷口购得店屋,业务中心移到官巷口,时为总店,经理徐志林。不久,设立工厂。主要产品有雪花膏、莲花露、花露水、生发油、袋装茉莉花等,兼售高级香皂、香粉。其中鹅蛋粉、生发油更是王牌。由于讲究质量,备货齐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同行中业务首屈一指。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是孔凤春化妆品厂的黄金时期。抗战爆发后,业务一度停顿,后转移至上海,在天津路长生里设立发行所,经营8年后,于1947年仍归并杭州。[12]慈溪人虞北兴在上海的永盛薄荷公司在杭州设立代销处,销售弥勒牌薄荷油、薄荷脑、薄荷锭。1943年宁波人吴常仁、吴畊尧、钟樵桐在杭州开办东南化工总厂。吴常仁的投资额占总资本的70%,并担任经理。一年后,吴常仁独立经营,并邀杭州烟业界张文汉、沈桂荪等人入股。1944年又于弼教坊开设发行所和门市部,业务发展很快,每年生产各类肥皂七八千箱。1947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以王和甫为董事长。1949年该厂由于经营得法,得以维持,并购进歇业的同行设备,产品在杭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杭州在浙江较早发展电力电灯业,其中有宁波人投资的。1929年,建造闸口杭州新发电厂,鄞县人周宗良、叶琢堂参与组织企信银团,负责垫款完成闸口新电厂工程,企信银团的成员也成为投资者。1932年闸口电厂建成。193311日,杭州电厂改组为“杭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300万元,总厂设在杭州,成立董事会,设常务董事5人,鄞县人周宗良为常务董事之一。[13]镇海人张忍甫也投资杭州电厂,任董事。

 

二、涉足交通运输

浙江的近代交通业以杭州为中心,由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方式组成,自晚清以来,各种运输方式都有一定发展,尤其是铁路与内河运输更为突出。宁波商人在发展杭州的铁路、内河运输业中作出了一定贡献。投资浙江商办铁路,宁波人做了自己的努力。甲午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开办铁路、矿山的条约,并把持铁路的经营管理权。1898年,英国当局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苏、杭、甬铁路草约,强迫清政府接受这个条约,修筑苏州—杭州—宁波的铁路,后因故没有实施。1905年,浙江绅商集资筹备自修浙江铁路,为此成立浙路公司,江、浙两省绅商纷纷投资,招股自建。时任上海商务总会总理的宁波巨商李云书等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0711月间,李云书以上海商务总会总理名义给清政府发出一份外务总电,详陈苏、杭路权收回自办的斗争事实,并指责清政府说:“外交首在立信,岂内政不妨失信,匹夫犹重然诺,岂谕旨转可反汗。”自1907年起,宁波商人在收利权、办铁路事宜中表示了自己的明确态度。当年,浙江11个府160个商人在上海讨论浙铁问题,会议发起者中就有宁波巨商严信厚、虞洽卿、李厚佑、周晋镳、朱葆三等。在实际认股时,慈溪人吴锦堂认购6.6万元,严信厚、李厚佑、虞洽卿、叶又新、樊时勋、苏保笙等各投资1万元以上,朱葆三、陈子琴投资5000元。投资5000元以上的大股东为133人,股金约300万元,占全部股金的30%左右。而宁波商人仅9人就 投资13.6万元,可见在浙江铁路修筑中的地位。此外,镇海商人李厚佑还于1904年请设杭州铁路公司,造拱宸桥至江干铁路。

 

杭州也有宁波商人经营的航运业。鄞县商人郑宜亭担任过杭州闸口钱江商轮总公司的经理,兼任宁波旅杭同乡会副会长。慈溪裘墅人裘锡九,13岁到上海做生意,积累一定资本以后,在杭州闸口开办了一家轮船修造船厂。1921年裘锡九任闸口钱江轮船公司经理,后来,他独资创办“甬利轮船局”,并用杭州闸口造船厂的人力和物力,在宁波江东设立大丰造船厂,自造柴油发动机的钢壳船和趸船。还在姚江建造码头,把所造的轮船命名为“宁余”号,取宁波至余姚之意。“宁姚”号轮船主要往来于闸口与宁波之间。[14]镇海人戴玉书所经营的戴生昌轮船公司在杭州也有航运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在杭州拱宸桥设立轮船局,并设有支局,开通苏州、上海至杭州的内河航线。民国《杭州府志》记载:“按杭州自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开关以后,次年即有戴生昌、高源裕利用芝太富的小轮船局援照内河行轮章程,先后设局在拱宸桥,支局在省城内及行轮各埠,由杭至湖、至嘉、至沪,路过各镇,亦停泊搭客货焉。”[15]府志明确说明自1896年杭州开埠后,宁波商人已涉足杭州的内河航运业。在民国期间依然经营。

 



[1]匪石:《浙风潮》,《浙江潮》第4期,19035月。

[2] 《申报》191897日。

[3]浙江兴业银行编《每周通讯》第2号,1934414日,第4页。

[4]同上。

[5]何智辉:《杭州关十年报告(19221931)》,《近代浙江省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2页。

[6]浙江兴业银行编《每周通讯》第2号,1934414日,第4页。

[7]浙江兴业银行编《每周通讯》第17号,第1页,1934728日。

[8] 《我国最老火柴公司合并》,《中国实业》第1卷第6期,1935615日,第1155页。

[9] 《刘鸿生企业史料》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10]金志郎、沙泳源:《民丰、华丰两造纸厂简史》,《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

[11]何智辉:《杭州关十年报告(19221931)》,《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2页。

[12]娄继心:《杭州孔凤春化妆厂》,《杭州文史资料》第14辑。

[13]金锦章、翁谊安:《杭州电厂的回顾》,《浙江文史集粹》经济卷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178页。

[14]杨新华:《近现代宁波帮航运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15]民国《杭州府志》卷一七五。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