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西湖葛岭路向西走,数步之遥就可以看到位于葛岭路5号的一扇黑色大铁门。推开铁门后,踏着散落的树叶,沿着石阶蜿蜒向上,达半山腰处时便可以看到,在绿树掩映下矗立着两座黄墙黑瓦的西式建筑,这就是原国民政府第一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私宅,即是闻名遐迩的静逸别墅。在其中东侧的一栋别墅里,曾记录着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生在这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望云草堂主人张鲁庵
那是1962年10月,一个连日阴雨后的晴日,在当时杭州湖滨路31号杭州书画社三楼,聚集着沙孟海、诸乐三、韩登安、阮性山、朱醉竹、刘江等数位西泠印社社员,他们正在清点、审定西泠印社已故社员张鲁庵先生捐献的大量印章、印谱作品。这些都是张鲁庵先生毕生的个人收藏,其中有很多已经是绝世珍品了。
望云草堂的部分印章
韩登安先生首先向众人介绍了接收张鲁庵捐赠一事全部过程,以及印章、印谱与其他捐赠物品从上海装运至杭州的经过。之后,经过几位印学界前辈一星期的共同清点,载明了此次共接收张鲁庵捐赠的个人收藏物品为:明清印谱433部(合计1000余册),秦汉官私印300余方,明清名人刻印1220方。
在张鲁庵捐赠的印谱中,《顾氏集古印谱》是明代顾从德于隆庆壬申(1572)辑成,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收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余枚。该印谱开创了原印钤拓成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巨大震动。《十钟山房印谱》是张鲁庵花800银元从吴湖帆手中购得。这两部印谱均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时,张鲁庵捐献的433部印谱中,有38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学山堂印谱》、《松谈阁印谱》、《飞鸿堂印谱》等,其余395部分别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张鲁庵捐献的印章中有明代何震“放情诗词”,邓石如的五面印、丁敬的“烟云供养”,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鲁庵捐赠的邓石如五面印 张鲁庵一生癖嗜历代名家印谱,广收博集,积有400余家,可谓集印谱之大成,其藏书中尤足珍者,有传世不多的明版善本,韫椟而藏鲜肯出示。这些倾注一代印社先人张鲁庵毕生的收藏,在这一时刻全部捐赠给了西泠印社。这是西泠印社自1959年恢复工作以来收到的最多、最丰富、最珍贵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它填补了西泠印社自恢复工作以来文物收藏的空白。
对于如何挑选最适合的库房收藏保存这笔宝贵的财富,当时的浙江省、杭州市领导都非常重视,先后提出数个保管方案,又数处选址,最后选中了位于西湖之滨、宝石山麓,距西泠印社社址较近,闹中取静、人员流动少、房屋质量上乘的静逸别墅。西泠印社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特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挑选了一名青年教师,负责文物的整理保管工作。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近2000件捐献文物从杭州湖滨路31号杭州书画社三楼被运至葛岭的静逸别墅予以保存。为表彰张鲁庵无私奉献的精神,西泠印社决定在静逸别墅内专辟一室用来存放张鲁庵捐献的藏品,室名沿用张鲁庵的斋号“望云草堂”,时任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为此挥笔题额 “望云草堂”。
西泠印社50年余年的收藏史从这一刻开了先河,西泠印社文物收藏从此拉开帷幕。从此,静逸别墅成为西泠印社保存文物的库房整整40多年。2004年,杭州市对北山街进行全面改造,静逸别墅作为名人故居列入恢复行列,西泠印社文物就此搬出了静逸别墅,另觅异地庋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