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一年(1161)二月,钱端礼以权户部侍郎的身份,主导设立行在会子务,正式发行纸币行在会子。史书对当时规定的记载比较简单,仅包括:会子务隶属于都茶场;行在会子的面额分为一贯、二贯、三贯,共三种;东南地区在向中央缴纳赋税时可以使用行在会子;皇帝向会子务拨款十万贯作为启动经费;先用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纸印刷会子,后使用成都纸。 从绍兴三十年(1160)二月钱端礼担任临安知府开始,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二月他主导发行行在会子,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钱氏在临安试验官营便钱会子,在湖广、两淮考察见钱关子。
“行在会子库大一贯文省钞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毫无疑问,试验与考察的结果应该令钱端礼和朝廷十分满意,并且直接反映在行在会子的发行措施中。例如,以官方资金作为发行本钱明显来自于官营便钱会子的经验;而东南地区用会子交税,则既继承便钱会子的职能,又参考了见钱关子在长距离流动上的效果。 会子务隶属于都茶场。榷货务都茶场是南宋国家管理、发行茶盐钞引的地方,也是兑现见钱关子之处。从机构隶属关系上看,行在会子很可能继承了见钱关子与茶盐钞引的关联。宋元之际的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他的不朽著作《文献通考》中对此发表了评论,他说:“正因为商人每年要花一千万贯钱(包括行在会子)购买茶、盐、香、矾等产品,这些产品的价值可以暗中保障行在会子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单单依赖铜钱。另一方面,官府出卖这些产品获得的收入也不少,不需要全靠发行会子来支撑国家财政。”从马端临的意见中,我们可以对朝廷将会子务隶属都茶场的意图略知一二。 或许会子务在实际的运作中会遵照更为细致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已经不存于史书。不过,此时朝廷上下确实还处于摸索状态,大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与行在会子有关的规定也是在摸索中方能一步步地具体起来。 这里还有必要说明一些特殊概念。
印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首先是南宋的东南地区和上文实际包括的东南地区。我们都知道南宋基本上只占据北宋的“半壁江山”,其与金朝的分界线大致在淮河一带。所谓东南地区,一般指除四川之外的南宋控制区域。这既有地理方面的考虑:四川确属西南地区;也有财政方面的原因:四川与行在距离遥远又以铁钱为主要货币,与其他东南地区交通不畅、货币不通,具有较强的财政经济独立性。南宋人在讨论财政问题时,一般也将东南地区与四川分开。但是,前文规定中的东南地区并不包括所有的东南州县。当年七月,宋高宗下诏说新制造的会子可以在淮、浙、湖北、京西路州军行使,大概只占东南地区的一半,而两广、福建、荆湖、江南等路分则不在其内。当然,行在会子的流通范围后来逐渐扩大,仅在两广地区推广缓慢。 其次是会子面额所实际指代的金额。也许有些熟悉会子发展史的读者认为这无须解释,行在会子在后期因滥发而贬值,自然达不到其所宣称的面值。但我在这里要说明的并不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一般意义上,“贯”是用以描述1000枚铜钱的单位,但古人在日常使用时常给“贯”加上一些限制因素,使“一贯”不一定实际指代1000枚铜钱。这些限制因素来自于非常著名的“短陌”制度。“陌”是“佰”的通假字,表示100枚铜钱。所谓“短陌”,从字面意义上说便是不到100枚铜钱,也即,把不到100枚的铜钱当作100枚来使用。如我们说1贯80陌,实际指以800枚铜钱当作1贯;500文60陌,指以300枚铜钱当作500枚。短陌是我国传统时期的特殊计钱方式,据称其出现与铜钱数量紧张有关。当然,历代的短陌各有具体原因,不可一概而论。短陌制度甚至延续到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阿Q正传》中便有赵白眼的母亲使用“三百大钱九二串”(以276枚钱当作300枚)买衣服的情节。 宋代国家财政中使用的短陌被称为“省陌”。省陌之“省”指代尚书省,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朝省、朝廷;省陌指以770钱当作1贯。如果我们在宋代文献中看到“某某贯省”,便是指省陌;相对的,如果见到“某某贯足”,则指一枚不差的足陌。行在会子面额中的一贯、二贯、三贯都是省陌,若会子不贬值,则分别相当于770、1540、2310枚铜钱。下图是我拍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行在会子库大一贯文省钞版”及其印样,印版左上方与印样右上方都有比较清晰的“大一贯文省”字样。该印版被鉴定为南宋时代的产物,尽管有研究者(包括笔者在内)认为它可能是民间伪作而非官方使用物,但印版上的字样至少表明在南宋人的常识中,行在会子的面额确以省陌标示。 和最初让商人购买官营便钱会子一样,钱端礼也在临安组织民众用铜钱兑换行在会子。在都茶场会子务之外,当时临安城内还开设有五个会子务专门负责铜钱收换工作。民众每兑换1贯铜钱,需要额外缴纳10文作为手续费;如果想将会子换回铜钱,手续费则是20文(一说10文)。据说,当时行在会子上写着“就某处兑换,收工墨直二十文”的字样。“工墨直”字面上指人工、墨水钱,其实就是手续费。 总之,此时的行在会子似乎保留了便钱会子与早期见钱关子可以兑现的特征,为了与后来不兑现的见钱会子相区别,我在这里姑且称为“旧会子”。 既然旧会子可以兑现,宋廷就要准备相当多的现钱作为本钱。本钱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准备金,但又不完全相同。银行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部分,目的是保证商业银行有充足的清偿能力。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做出调整,简单地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可用的货币减少,反之则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而被影响。从这个角度上看,会子本钱当然达不到存款准备金的复杂程度,朝廷也不会利用本钱数量来主动影响经济。 文章节选自《一夕纸醉千金散》中《行在会子是怎么用的》一文,内容有所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