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航空学校校址在笕桥机场内。该校留存的主要建筑包括办公楼、“醒村”、食堂、机场医院等。现今一般人所说的中央航空学校旧址,即指那幢人民空军某师办公楼,它距笕桥镇北的小营门口约二里。办公楼的东面是机场跑道,西南角是连片的“醒村”别墅群。
中央航校 中央航空学校旧址大门前矗立着一根铁旗杆,高38米,属当年旧物。航校旧址为砖混框架结构,外墙一色金黄,主楼巍峨,整座建筑物立于一直线的地面上,与大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卫”字。屋顶为平顶,两边逐渐下降的“双向二级阶梯形”,使正立面成“土”字形布置。而四层中间高耸部位的两端下弧的顶部,以长条形构件建成两个小八角形柱头,加上下面高于两侧饰水平波纹的横长部分,组成一个“二横二点一竖”的“平”字;两个小八角形柱头表示“四面八方”之意,从而使整个建筑的平面布局表达了“保卫国土,八方平安”的象征意义。整幢建筑即便今天看上去,依然显得坚固挺拔,很有气势。中央航空学校就旧址和机场内许多建筑于2004—2005年间曾作过一次大的修缮,虽然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但基本格局仍保持原貌。 追溯中国空军历史,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应该算是中国空军的摇篮。192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部队成立“航空局”,接着云南设立航空学校,东三省成立航空处,浙江成立航空教练所。这期间,全国各地都在筹建航空机构。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接管南苑航空学校,准备组建一支有正式建制和番号的独立军种——空军。 1929年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航空班,开始有计划地培养空军人才。1931年,南京成立军政部航空学校,国民党政府在杭州笕桥的东北面征用土地,划入以原驻笕清军部队营地为主的近万亩土地,建造笕桥军用机场。同年3月,南京中央陆军军校航空班的原班人马和设备全部迁到笕桥;4月,航空班正式脱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为军政部航空学校,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航空署;12月,航空学校迁至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和一大批与机场有关的建筑,开始兴建。1932年,蒋介石意识到必须创建新式空军,开始扩大军政部航空署组织与编制。9月1号,中央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并向美国购买费力提、道格拉斯、可赛等型号飞机作教练机。 中央航空学校旨在培植空军人才。学校设飞机科、机械科(从第4期开始设立)。学习内容有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学员都是年轻军官(经严格选拔、无论年龄、体格还是军事技术都必须符合深造条件)才能入选,淘汰率很高。学校同时开设学习班,招收高级中学毕业,年龄在18—24岁以内,适合飞行的学生,进入初学班学习,先授6个月的入伍士兵教育,考试及格升入本科;本科教育分初、中、高三级,各4个月。初、中级班学习基本飞行,高级班专习驱逐、攻击、侦察及轰炸飞行。 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副校长兼代校长为毛邦初,后由葛敬恩继任。1934年起由周至柔任校长,其后继任者有陈庆云、黄光锐、胡伟克等人。抗战爆发后,中央航空学校迁至云南昆明巫家坝,并改组为空军军官学校。1943年冬,迁至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杭州笕桥,并分别在洛阳和广州设立分校。1948年冬迁往台湾。 中央航空学校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从1931年到1937年全面抗战前,共培养出500余名空军学员。前些年,台湾方面曾制作一部名为《笕桥魂》的电影,还有一本以抗日英雄高志航事迹为题材的《笕桥英烈传》的传记。更有意思的是,在台湾岛,还有一条马路叫“笕桥路”。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如今保存完好,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