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名片 元景德镇窑青花山形笔架水盂,1987 年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 , 现藏于杭州博物馆。高 9.3cm 宽 11.8cm,笔架由四座耸入云间的海礁组成,顶端有一轮旭日;笔架的左面为鱼蛙形水盂,背上有小孔。全器施青白釉,用青花描绘云朵、波浪、海鳌的双眼及部分海礁。虽层次复杂,但处理得当,总体看来给人以素雅宁静之感。 1987 年,杭州朝晖路窖藏出土的瓷器中,有一件造型十分别致。这是一件青花海鳌山形笔架,底座是昂首抬头的海鳌,口微张,背上是四座山峰,由左往右第二座山峰峰顶悬一轮旭日,其他三座山峰上是如意头云。海鳌旁浪花翻涌,背部可见鳞片浮凸,还有小孔,可以注水。这件笔架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亮。正面的山峰、海水、海鳌双眼等处,以青花施彩,清丽淡雅。虽层次复杂,但处理得当,给人以素雅宁静之感。根据考古研究,这批窖藏瓷器,与其他地方出土的元代中晚期瓷器相比,不论形制或纹饰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这批窖藏瓷器应是元代中晚期所烧造。 笔架是文房用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笔的。饱读圣贤书的古代文人都希望金榜题名、出将入相,而这件笔架寓意“独占鳌头”“指日高升”,恰好符合了古代传统文化心理。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坯上描绘纹饰,覆以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一种瓷器。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以往在传统陶瓷器的用色上,最常见的是青、黑、白。蓝色用于陶瓷器装饰出现于唐代,这与当时唐代与西域等地有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有关,但这些陶瓷器主要用于对外销售,在国内不流行。到了元代,这种白地蓝花的瓷器才开始走俏,制作工艺日渐成熟,成了元代以后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这可能与元朝统治者的生活习惯和原始崇拜有关。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他们的信仰中,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良,所以这种对蓝色、白色的向往和崇尚,很可能就是元代青花瓷日臻成熟和流行的重要动力。 蒙古族统治者生产的青花瓷,在传达蒙古族文化的同时,融入了汉族审美。这件青花海鳌山形笔架就体现了这一点,白地蓝花是蒙古族的元素,但造型和寓意则融合了汉文化题材。两者结合,非但没有破坏美感,反而使青花瓷大放异彩。 在介绍另外两件朝晖路窖藏的文物(蓝釉描金爵、釉里红高足杯)时,曾提到这处窖藏还出土了孔雀蓝釉带盖罐、“内府”款带盖梅瓶,以及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的蓝釉描金爵。再加上这件笔架出土时是保存在瓷罐之中,其他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到,诸多出土的元青花瓷器物主都为元代贵族,结合窖藏内出土的五爪龙纹高足杯来判断,这批窖藏瓷器很可能是当时准备通过水路运抵大都的御用贡瓷。 这样的一件文物在杭州出土,对杭州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元代政治中心虽然在北方,但江南地区仍然是经济文化重镇,尤其是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杭州,商旅往来名士汇聚。以富庶的江浙行省为依托,不仅成为了纺织、制瓷、造纸、印刷等行业的中心,也成了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通过海陆交通网通达亚欧大陆和南海诸国等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被誉为“世上所有最大和最高贵的城市,并且是最好的通商地”。朝晖路元代窖藏像是当时的一个缩影,既填补了杭州元代考古的空白,也是杭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物证之一,让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杭州历史、解读元朝。 作者供职于杭州市政协文史馆 文章原名《从小器物窥见大融合——元青花海鳌山形笔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