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拱宸桥百年风雨回眸
来源: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作者: 兰甜  日期:2019-08-08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从古至今,有河的地方总少不了桥的身影,桥之于河,是一个实现两岸交通畅达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着无数座大大小小的桥,那些有着历史印记的古桥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便于通行的建筑物,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感情的记忆。

· 拱宸桥 · 

拱宸桥,横跨运河东西两岸,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里久负盛名的一座桥,三百年来,她一直屹立在京杭大运河南端,见证着京杭大运河历史变迁和风云变幻。三百年来,她化作运河南端最醒目的标志,自信地向世人展示着京杭大运河博大恢弘的气魄。


· 雪中拱宸桥 · 


关于拱宸桥的建造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据《钱塘县志》记载,崇祯四年(1631年),当时的举人祝华封为缓解两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资金建造了拱宸桥。另外一种说法据《古今图书集成·杭州桥梁考》记载,桥由明末商人夏木江在崇祯四年倡导修建。根据两种说法来看,拱宸桥石桥都是修于明崇祯四年,都是由民间人士集资倡导修建,只是修桥之人存在争议,不管是祝华封还是夏木江,他们的民间义举起给运河两岸人民带来的福祉都将永远铭记在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心中。


拱宸桥名称与帝王有关,“宸”代表着帝王所居之处,是帝王的象征,“拱”即拱手作揖,两手相合对帝王行拱手礼以表敬意,代表着对古代帝王的南巡杭州时的相迎与敬意。

· 拱宸桥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界碑 ·

历史上拱宸桥经历了三次重建,第一次清顺治八年(1651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段志熙倡导捐筑,云林寺僧慧辂募助,三年后竣工,“不料修筑三年的桥不久就发现裂缝并坍塌,于是迎来了第二次修复,由李卫在雍正四年(1726年)捐俸重修,将桥加厚二尺,加宽二尺,在《重建拱宸桥碑记》中李卫对这次修复记载道:“拱宸桥者,肇自前明,建于关外,横跨大河,地形水势,关系会城,术家咸谓:杭乃离龙入首,而坎水直泻,不能成既济之功,藉兹关锁以制祝融。”第三次重修在光绪十年(1884),由杭人丁丙主持,这次重修成的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拱宸桥,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桥身长约92米,高约16米,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


· 1860年拱宸桥老照片法国神父卫德骥1932年摄 ·

2005年,拱宸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这一年,距离丁丙重修拱宸桥120年以后,拱宸桥进行了一次大修。修缮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恢复了拱宸桥巍峨高大的气势。


2009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六枚邮票中有一枚印的就是拱宸桥。拱宸桥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被永远镌刻在邮票小小的方寸世界里。


· 2009年发行的《京杭大运河·拱宸桥邮票》 ·

2013年拱宸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拱宸桥作为运河水工遗存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点。从2005到2015十年中,拱宸桥防撞墩上的三只镇河神兽趴蝮(pāxià)先后落入水中。2015年12月,杭州市启动了拱宸桥防撞墩的重建修复工程,并在2016年4月完工,四只趴蝮又重现运河。运河中的船只迎来送往,趴蝮却始终如一地默默守护着运河,看尽人世沧桑。

 · 默默守护着运河的镇河神兽趴蝮 ·

2019年,杭州对有着380多年高龄的拱宸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做了一次“大手术”,进行了水下基础加固工程,修缮水面以下病害,水面以上不作修缮,保持了拱宸桥原有历史风貌。运河边,每日人来人往、人声鼎沸,拱宸桥这个世纪老人则一如往昔地见证着运河的兴衰,倾听着运河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


· 今日拱宸桥上人来人往 ·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