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宋高宗作为南宋最高统治者,新的基业开创者,他需要为后代皇帝垂范。去奢崇俭成为他指导南宋皇城宫殿营建的中心思想。 “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南内,本杭州治也。绍兴初,创为之。”下面简要叙述其营建情况: 1.大内营建经过 南宋皇城宫殿建筑从草创,到基本完备,都是在宋高宗时期奠定,此后添建很少。皇城的建筑特色乏善可陈,甚至可说有些简陋局促,重要建筑群东宫的缺失,更是把宋高宗的缺憾明白无误地凸显出来。 大内范围推测图 草创阶段为绍兴元年(1131)至绍兴七年(1137),即绍兴八年确定临安府为行在之前。建炎三年高宗自扬州逃至杭州,以北宋杭州州治为行宫。这一阶段南宋升杭州为临安府,完成了临安府行宫的修建和皇城大内的选址,完成了部分主体建筑的建设以及功能分区,诸如分设南北行宫门、南朝北寝的布局等。这一阶段行宫处于草创阶段,十分简陋。 南宋临安府行宫草创阶段,从文献记载来看,建筑规格、宫殿数量、技术工艺等方面都力求俭省,不事奢华。《咸淳临安志》记载,“绍兴元年十一月,诏守臣徐康国措置草创。有旨‘不得华饰,仅蔽风雨足矣。未睱丹雘,亦无害。时修内司乞造三百间,诏减二百’”。临安府行宫规格远比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要低,甚至有些简陋寒酸。“绍兴初,髙宗自越复还临安,命有司裁为行宫,百楹而已。盖上日所御殿,茅屋才三楹。”《三朝北盟会编》云:“车驾幸临安府,是时百司官府皆草创,往往草舍。”为保障皇城安全,绍兴三年十二月九日,宋廷下诏“宫墙底小却薄,不足以限制内外,令修内司使相度帮贴砌垒,其合用工料砖灰具申尚书省”。 宋高宗时期,皇城的建设与南宋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绍兴八年宋金和谈成功,宋高宗颁诏确立临安府为驻跸之地,临安城成为南宋实际意义上的都城,行宫成为事实上的皇城。“绍兴八年三月,移跸临安府,下诏曰:‘既已申固边圉,将率六军,是制复还临安,内修政事,缮治甲兵,以安基业,非厌霜露之苦,而图宫室之安也。故兹诏谕,想宜知悉。’”行宫的营建工程得到宋高宗认可,但行宫南北大门的名称迟至绍兴十八年(1148)才予以更改,此前一直以行宫之门为名。随着临安府升为行在所,它与建康府行宫已经具有本质差别。 王伦汇报和谈成果时,说金国允诺遣返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宋高宗遂诏令修建皇太后殿。史载:“王伦之归,以和好可成,故地可复,皇族可归,上自一人,下逮百执事,皆有喜色。”绍兴九年(1139)开始修建慈宁殿,正月二十二日,修内司承受提辖王晋锡上奏,“奉旨于内中修盖皇太后殿门廊一所,令踏逐直笔内省事务承庆院屋宇地步可以修盖”。宋廷下令根据修内司的规划设计,由临安府采办需要的工料,并由修内司予以修建。慈宁殿修盖了将近十个月,十一月八日,宋高宗“亲书慈宁宫殿四字,并臣名恭书四字,降下本司造牌择日安挂”。尽管此时的大内依然比较粗疏简陋,但是其南宫北寝之布局已经确立,皇上、皇后、皇太后寝殿完成规划建设。 绍兴十一年,第二次宋金和谈达成,更大规模的宫殿建设由此铺陈开来。绍兴十二年,南宋皇城修建了垂拱殿和崇政殿两座大殿。 “(绍兴)二十八年,增筑皇城东门之外城。于是时禁中已复营祥曦、福宁等殿,苑中有澄碧、观堂、凌虚阁等,而上又自作复古殿、损斋,实所常御也。”至此,皇城的主要宫殿建筑基本营造完毕,后续即位的皇帝也少有兴建新殿。由于宋高宗正值壮年,加之王继先太医医术高明,关于确立太子之事很长时间都成为禁区,无人敢触霉头,东宫营建的事情自然束之高阁。绍兴初,赵昚作为候补太子,选育宫中。为了方便赵昚小朋友学习,在宫门内修造书院一座,取名资善堂,地方狭小,规制简陋。正儿八经的东宫还是宋孝宗时期才修建完善。乾道七年(1171)宋孝宗立赵惇为太子,入住东宫,下诏于丽正门内之东,盖造太子宫门。 2.宫内名多殿少
垂拱殿推测效果图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宋大内是临安城内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用材最好的建筑群,他体现了宋高宗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只是与汉唐北宋元明清的皇城相比,毫无疑问,南宋大内的面积显得十分促狭,皇宫大殿建筑的体量也显得矮小,用材自然也算不得上乘。不仅如此,一殿多名、一殿多用,也是大殿的突出特点。《宋史》中记载,南宋大内的大殿主要有两座,分别叫崇政殿和垂拱殿。“休兵后,始作崇政、垂拱二殿。……他如紫宸、文德、集英、大庆、讲武,惟随时所御,则易其名。紫宸殿,遇朔受朝则御焉;文德殿,降赦则御焉;集英殿,临轩策士则御焉;大庆殿,行册礼则御焉;讲武殿,阅武则御焉。其实垂拱、崇政二殿,权更其号而已。二殿虽曰大殿,其修广仅如大郡之设厅。淳熙再修,止循其旧。”这段文字生动地说明了宋高宗对于汴京皇城中,一座建筑一个功能,导致建筑繁多,空置浪费的反思。大殿当初只是修建了两座,殿名匾额也是悬挂其上。考虑到旧制,不同国事需要在不同殿名的大殿中处理,提高大殿使用效率的方法就是,更换新的殿名匾额,然后在其中举行与之对应的国事。例如悬挂紫宸殿匾额,意味着将要举行朔日朝会活动;悬挂文德殿匾额,意味着将要在这里颁降敕书。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皇城的两座大殿被作为多功能厅使用。 3.大殿体量缩水 《宋史》对两座大殿的尺寸,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每殿为屋五间,十二架,修六丈,广八丈四尺。殿南檐屋三间,修一丈五尺,广亦如之。两朵殿各二间,东西廊各二十间,南廊九间。其中为殿门, 三间六架,修三丈,广四丈六尺。殿后拥舍七间,即为延和,其制尤卑,陛阶一级,小如常人所居而已。”两座大殿实际用材尺寸和占地面积与汴梁宫殿对比,规模确实缩水许多。 皇权时代的建筑,其体量与等级成正比,宫殿建筑通常最雄伟壮观。大殿是皇宫中处理朝政的重要场所,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也是体现皇帝威严的礼制建筑。它应该属于京城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南宋都城最大的单体建筑,占地面积可能有多少大?如前所述,南宋皇宫中的垂拱、崇政两座大殿,面阔五开间,面宽六丈(约18.9米),进深八丈四尺(约26.5米)。南面有三间檐屋,面宽一丈五尺(约 4.73米),进深一丈五尺。两侧朵殿均为两开间,东西两侧有廊屋二十间,南面有廊屋九间。大殿的殿门为三开间,面阔三丈(约9.45米),进深四丈六尺(约14.49米)。撇开其他附属用房的面积,大殿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有意思的是,按照《营造法式》材分八等的说法,最高等级的建筑,使用一等材合情合理。但是根据学者傅熹年的研究,如果上述两座大殿的进深与面宽尺寸记载无误,所用木材只达到五等材的等级。 从材分使用等级的选择中,可想而知,南宋皇宫单座宫殿的体量比北宋皇宫的宫殿小很多。皇宫的规模,与北宋相比,相应缩小更多。宋徽宗时期奢靡的社会风尚,最后带来的深重灾难,显然给宋高宗造成了不能忘却的阴影。 文章原名《去奢崇俭的大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