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仲秋时节。上海工部局总办潘宗周(字明训)得到一个将信将疑的消息: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州山村有人要出手一本宋版《河东先生集》。
图6-1廖莹中世彩堂刻本《河东先生集》封面 为什么说是将信将疑呢?潘宗周以为,越中向来是江南文化胜地,史上多有名人藏书楼,远的不说,清代章学诚、赵之谦、李慈铭等人都有典籍藏所,晚清徐树兰创办的“古越藏书楼”更是开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先河,好评如潮,所以这块书声琅琅之地,有几本宋元善本很正常,何况对方清清楚楚说是唐代大家柳宗元的集子。但细细一想也未必,经过明清两代藏书家对于宋版书“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搜寻之后,世上但凡有宋版书,不是在某某藏书楼,就是在某某皇亲国戚府上,浙东一带除了天一阁,你一个乡下人,何来这等稀世之宝? 潘宗周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消息不太靠谱。正在犹疑间,恰好有一位开书店的朋友要去绍兴,潘宗周便请他顺路去一下那乡下人家里,探访一下这宋版书的确切消息。虽然这位朋友主营洋装书,并非古籍善本的鉴定家,但总归是和书打交道的人,一本书的大致情况总是弄得清楚的。 上海到绍兴也不太远,十来天后,朋友回来了,有鼻子有眼睛地将他看到的情况向潘宗周描述了一番。说是书的主人姓吴,原是清初名人吴兴祚(1632—1697,字伯成,号留邨)的后裔,这书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怎么来的、啥时开始收藏的,一概不知道。吴家原先并不清楚家里还藏着这样一件稀罕物,对这书从来不当回事,直到最近有位读书人看到了视若珍宝,才引起他的注意,请人看了说是宋版书,知道这下能赚大钱了,这才把书珍藏起来,轻易不示人。如今看到上海来的书店老板,觉得奇货可居,便漫天要价。 潘宗周请朋友说说这书究竟怎样,可这朋友越说他越听不明白:一是原先对方说只有一本,但其实不止,请对方拿出来,则要收回现在这本,方肯拿出另一本来,这么取出取回的,究竟有多少本都搞糊涂了;二是这书外面的书皮很旧,尤其是第一册,纸面破损,前几页还有水渍,但里面的纸张和墨色很多就跟新的一样,而且整本书一点虫蛀的迹象都看不到,很是奇怪(图6-1);三是现在看到的那几本书,尺寸大小并不划一,但里面写刻的文字好像又都差不多,并无明显的差异;四是书价,说了老半天却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卖多少钱;五是书名还是那个《河东先生集》,但最重要的版本信息不太清楚,对方一口咬定是宋版原刊,却说不出一个有关宋版的关键词。潘宗周苦笑着摇摇头,一脸的无可奈何。 原来,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代大文学家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向来被人并称作“韩柳”。南宋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主持刻印了《昌黎先生集》与《河东先生集》(即“世彩堂”刊本,以下分别简称《韩集》和《柳集》),其精美典雅可谓登峰造极,也是南宋临安城雕版印书的“无上神品”。 但“韩柳”二集后世多有传闻,罕有亲见。明代徐时泰“东雅堂”刻印《韩集》,郭云鹏“济美堂”刻印《柳集》,据说都是覆刻于“世彩堂”原本的,但看上去已经让人觉得精妙无比,也备受世人推重,潘宗周对这两种覆刻本也心向往之,都有经手。(图6-2)然而,以潘宗周当下藏书的志趣,却是非宋版莫属。
图6-2 明代郭云鹏覆刻本《柳集》卷 潘宗周(1867—1939)是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广东南海沙瀛人。他年轻时供职洋行,在上海经商有道而成为巨富,时任上海工部局总办。他的藏书专重宋刻,常不惜巨资收罗宋元古本,潘氏珍藏名闻遐迩。譬如,民国藏书家袁克文(袁世凯第二子)所藏宋刻孤本《礼记正义》(70卷40册),南宋三山黄唐刊本,刻印极为精美,书界称为“海内第一孤本”,潘宗周见之大喜,诧为罕见,从袁克文手中以巨资买得之后,便将自家的新居题作“宝礼堂”,一时传为佳话。此后他竭力访求天下各著名藏书家收藏的秘笈,袁克文藏书十之六七都归了潘家,还先后收得黄丕烈“百宋一廛”、汪士钟“艺芸书舍”、杨氏“海源阁”、郁松年“宜稼堂”、韩应陛“读有用书斋”等清代著名藏书家的宋版书。短短20多年间,他收藏了宋版书107部(另有元刊6部),总计1086册,与黄丕烈完全有一拼。因为曾经为名家所藏,这些宋版书均为精品之作,被他全部藏入工部局的保险柜,外界难得一见。但潘宗周非常开明且极有雅量,保险柜藏书乃是为了真正保藏古书珍籍。他请来古籍版本名家张元济先生,编写了一部《宝礼堂宋本书录》(4册,附元刊本6种,1939年铅印出版),记录和考订他收藏的每部书的卷册数量、版本题跋、版式尺寸、刻工姓名、宋代避讳、递藏印玺等,也是打算自己的藏书目录可以分享于众。 此时,潘宗周猜测那吴姓乡下人手上的这部《柳集》,十有八九就是明人的覆刻本,志不在此的他由此也打消了收购的念头。然而,半个多月后的一天上午,潘宗周刚走进工部局自己的办公室,助手就来报告,说是有位山阴来的客人,有要紧的东西拿来,一定要见一见您。潘宗周马上想到一定就是那个声称要卖宋版书的家伙。果不其然,来客就是那位吴姓山阴人,因为狮子大开口,根本就没人理睬他的那套祖上藏书。也是急于想把书卖了换钱,他打听到只有上海工部局的潘宗周才有买宋版书的实力,便径直将这一大包的书抱来上海了。好么,既然都已经拿来了,不妨瞧瞧。可是,当潘宗周打开这部书时,脸色骤变,结结实实被它惊住了!
图6-3 廖莹中世彩堂刻本《河东先生集》序 但见:全书整装16大册(45卷又外集2卷),开本长宽比例十分别致,显得非常修长;各卷后镌有篆书或隶书“世彩廖氏刻梓家塾”牌记,牌记形制有长方、椭圆、亚字形不等,确为宋版原刻无疑;内文一式的端正楷书,以唐人字体书写唐人诗文,即全部以唐代欧阳询“欧体”或褚遂良书体精心摹写,一丝不苟,加上刻工刀法剔透,版刻极精,印制极美,一部书确确实实就是一件极具品位的艺术品;再细审纸墨,只觉得纸莹墨润,神采奕奕,真的是触手如新,风采依旧;书上藏印累累,收藏者像项笃寿、项元汴、钱谦益、宋荤等人,都是明清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藏家或大学问家。(图6-3)如此精美、珍异的宋版书堪称无与伦比,又经名人大家递藏,这怎能不叫人叹为观止、且心旷神怡呢!潘宗周看得着迷,嘴里喃喃自语:“何疑之有?何疑之有?”像是对客人而言,又像是自问自答。 好了,接下来没有任何悬念,这书就这么妥妥的留在潘家“宝礼堂”了。多少大洋?没人透露过这个商业秘密,但价格不菲是一定的,而潘家不差钱也是一定的。 好书自己送上门来,潘宗周喜欢得不得了。但前面已经提到,他是一位非常开明和有度量的藏书家,见到如此好书,他觉得应该分享给同好。这年冬天,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潘家见到了《柳集》,自称大饱眼福,并告诉潘宗周,他在20年前曾见过“世彩堂”刊本的《韩集》,但具体在哪儿看到的却记不真切了。次年2月,潘宗周委托出版家“蟫隐庐”主人罗振常(罗振玉之弟)影印出版了这部《柳集》。拿罗振常的话来说,就是潘宗周不惜“连城之价”得来这件“尺璧之宝”,却愿意借人校勘,出版流通,真是书林佳话!(未完待续)
文章原名《世彩堂“韩柳”二集的再次璧合,绝非一个钱字可以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