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杭城旧影
 
胡藻青旧居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12-02

上城区学士路思鑫坊直弄2号,有一幢西式洋楼,是1947年轰动上海滩“十老上书”之一的胡藻青的旧居。

旧居建于1930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将近一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青砖实砌,三开间,假三层,坡顶式,进深三室,一楼是客厅、客房和书房,二楼是主卧室带书房,上有阁楼,即假三层,上下都是红漆地板,灰墁吊顶,有大小房间14个。另有配套用房和门房。胡藻青移居上海后,此屋曾多次易主。

接盘做大信源金铺

胡藻青又叫胡趾祥,是胡雪岩的侄儿。1865年,上海一位姓方的商人来杭,在清泰街珠宝巷口开设信源银楼(金铺),经营金银饰物为主,并兼营参燕业务。方姓商人虽然投资大,备货足,但经营却不善,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信源金铺已经无法维持。随后,由胡雪岩的外甥范越丰接办。范以十足赤金,十足纹银,夸张标榜,招徕顾客,一时生意兴隆。但好景不长,后来由于质量偷偷下降,业务渐见衰退。

1890年,胡雪岩的侄儿胡藻青继盘。他为显示质量大有改观,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以黄金十两手工打成长3寸、阔2寸的金叶96张,用泥巴和盐将金叶一层一层隔开来,泄出杂质,用以确证信源金铺生产的金饰品均系赤金,不含杂质。

当时,信源金铺除在首饰背面加盖自己的牌号外,又盖上“叶金”硬印,取信于民,并在分量上加放3‰,使顾客感到在这里买东西不吃亏。凡是外地顾客来店买首饰,信源还招待一宿一餐;如果顾客是代为他人购买首饰,还赠以千分之一的代购回扣。

为了招徕顾客,信源金铺加大宣传力度,在首饰包纸上刊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本楼开张百有余年,自炼十足条银、金叶,自制金银首饰,经营珠宝玉器,精工镶嵌饰品。顾客售去,如发现成色不足情况,请到本楼调换,退货还洋,来往费用由本楼负责。”

由于重视经营管理,注重商品质量,信源金铺的信誉日增,生意兴隆,经久不衰。据金铺原经理黄文灿回忆,信源金铺,业务最好大概是在1917年前后,每天生产首饰300两左右,规模相当可观。当时,是按工人或职员的技术水平、产品数量支付工资,一个中级职员的年工资(包括其他辅助收入在内)约1000银元,工人约500银元,学徒200银元,上海聘请来的镶嵌工人,年工资1200银元,还供给膳宿。而附近乾源金铺、义源金铺的业务,只占信源的一半,职工的收入也只有信源的一半。

胡藻青经营的信源金铺是当时杭城最著名的金铺之一。

热心地方文化事业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好友邵伯炯、陈叔通的力劝,胡藻青拨出8000元资金准备开办学堂,并以6万元的储息为学堂的经常费。当时,择定葵巷原敷文书院旧址加以改建,因自己姓胡,而“胡”又出自安定郡,加上宋名儒胡瑗亦称安定先生,乃将学堂定名为“安定学堂”。

安定学堂先是由陈叔通先生筹建,后来选项兰生先生为学堂监督,负责规划校名、建造教室、添置设备、制订章程、延聘教师。次年,学堂正式招生开学。

进入民国,陈柏园任校长时,改为新制初中,学程3年,建立教职工年功家俸制,并制订了校训“诚、勤、爱”,确定5月5日为校庆日,是当时国庆10月10日的一半。[SITESERVER_PAGE]

1919年5月,美国教育家杜威来杭时,特地参观了安定中学,称这是“最经济的学校”。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占杭州。学校被迫迁往诸暨次坞,再迁象山樯头,三迁缙云壶镇,但一直坚持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才得以迁回杭州。今天的杭州市第七中学,其前身就是安定中学。

1900年11月,胡藻青与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邵伯炯创办了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杭州藏书楼。据1902年第一次刊行的《杭州藏书楼书目》揭示,当时该楼的藏书718种,9499册;报章14种。1903年,杭州藏书楼扩充为浙江藏书楼,《浙江藏书楼章程》规定:“书楼之设,原以广开民智,造就人才,无论进士举人、贡监生童,但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楼阅书借书。”可见,胡藻青等人所办的藏书楼已具备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条件,并履行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浙江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由此起步。

“十老上书”

抗战期间,胡藻青移居上海。1947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反内战宣传示威,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以“共产党阴谋嫌疑分子”的罪名,逮捕大批学生。胡藻青与陈叔通、张菊生、唐蔚芝、李拔可、叶揆初、张国淦、项兰生、钱自严、陈仲恕等10位老人共同具名,分别致函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张群,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十老在上书中说:学潮汹汹之原因完全由内战所造成。反对内战,“要为尽人所同情。政府不知自责而调兵派警,如临大敌,更有非兵非警参谋其间。忽而殴打,忽而逮捕”,“外间纷纷传说,以前失踪之人,实已置之死地”,“纲纪荡然,万口皆同”。

十老在上书中强烈呼吁:政府应“先将被捕学生速行释放,由各校自行开导”,凡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政府“亦应虚衷采纳”。

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最后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这就是当时盛传的“十老上书”之事。

胡藻青移居上海后,杭州的这座旧居转给他人。此后,这座房屋曾多次易主。

相关内容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方回春堂 2024-12-23
云端档案丨大诸桥 2024-12-18
西湖别墅系列|恒庐 2024-12-04
云端档案丨张同泰药店 2024-12-02
梵天寺经幢 2024-11-2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