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寿星老人 故宫博物院 宋高宗赵构,天资聪颖,拥有乃父赵佶的文艺天赋,自言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大约是文艺气质所致,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后,他以倦勤的理由,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上所引他的自言,便出自退居德寿宫时谈论书法的语录。古人论书,难免人云亦云,赵构是皇上,不屑于遮掩自己,反多独到之见。
说起来,赵构传位的太子赵昚,其实并非亲生,而是赵构唯一儿子夭折后无嗣而选中的养子。当然,赵昚身上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标识,便是他乃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构此举,也是皇位的一种回归。
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后世有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高度评价。他的作为中当然有对岳飞冤案的平反,而岳飞案乃是高宗皇帝在后世民间语境中最昭彰的劣迹,赵昚登基之初便以高宗的名义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自然有深意存焉。
被赵昚封为武穆的岳王爷之嫡亲孙子岳珂,写了一部叫《桯史》的书,其中记述了一段掌故。说是太上皇在德寿宫过得自在,也和徽宗皇帝一样,喜欢奇珍异宝。孝宗皇帝自然先意承志极力奉承,满天下搜罗,以博欢心。有北边来的商人,打通宫里太监的关节,送进来一条通犀带。通犀就是通天犀,犀牛角的一种,前贤注释云,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异物志》描述,角中特有光耀,白理如线,自本达末,则为通天犀。送进来的这条通犀带,有十三个扣版,雕工精美,上面还有一位寿星,扶杖而立。孝宗皇帝见了,十分喜欢,不再问价,准备大年初一献给太上皇。那商人的要价是十万缗。缗是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十万串就是十万千,不菲的数目。
眼看交易就成了,没成想旁边有个太监看见了,就向商人要常例好处。那商人已托了人,也就没把这位当回事。这太监当然不肯罢休,便向皇上告发说,但凡扶杖的寿星,那杖都高过头,而且曲曲弯弯,有奇异之相。如今这通犀带上的寿星,拄杖又直又短,只是身量的一半,恐怕是个不祥之物。孝宗听了,急忙宣人取来看,果然像说的一样,心中生疑,断是不要了。这话在京城传遍了,那商人再也出不了手。
一向都说阉物惹不得,果然。该说这位要常例银子的公公有文化,走偏锋搅局,一击奏效,用知识改变了通犀带的命运。
按照小岳爷的考证,之前只有本朝太祖爷赵匡胤的时候,吴越国王钱俶上供的礼单上,曾有寿星通犀带出现。揣测起来,正当是此物。通犀带上的寿星,则是本土最有亲和力的神仙之一。这自然肇因于寿命之于人类的重大意义,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对这个最大福祉不懈追求。而那位公公犀利提到的他老人家手扶杖之细节,也果然其来有自。
《礼记·月令》论到仲秋之月也即农历的八月,除了其虫毛其音商其数九其味辛以及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之外,就提到,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后汉书·礼仪志》也记载,本月于首都的南郊老人庙祭祀老人星。同时案查户口,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朋友,分别看赏,譬如年满七十抵达古稀段位的,一律颁发王杖,就便给碗糜粥喝。
前贤分辨糜和粥,说糜厚而粥薄。但也有粥浊于糜的说法。糜或粥的厚薄清浊,当然与煮制时投放的食材多寡以及延宕的时间有关。按照糜厚的说法,朝廷颁发给老年人的糜粥,更多立意当在养生而非节俭。老年人大多体弱,食粥也是弥补胃纳差的一种体贴,所谓养衰老是也。所谓几杖,就是几与杖。几是古时设于座侧的小桌子,用于凭依。古人席地而坐,这样的姿势从可持续考量,自然是不够舒服的,几则置于席榻之上,供人凭依,足以缓解腰膝腿部的负重,提供居处的舒适,于是隐几而卧顺势而生。小岳爷《桯史》之桯,便是床前几。按照《周礼》的相关描述,几和席是配套使用的,而天子与诸侯以下,除了几的材质,更有左右齐全和或左或右单置的等差。
作为燕居良伴,先秦两汉时期的几,皆为一木横直两端安足,简单直白,颇有古朴风范,也透着制度的规矩。魏晋则有曲凭几出现,弧形而三足,流露出正襟危坐之外的慵懒风度。谢朓有诗云: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诗题将所咏乌皮隐几称为坐上玩物,足见礼制云尔,已经淡然消退,堕落为纯粹的情调器物。
杖即拄杖。按照《礼记》的说法,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七十是古时候长官约定俗成的退休年龄,联系几的相关规矩,前文所述官方对民间老人的系列活动,其实是比照同龄官员的相关规定而来,属于享受同等待遇的皇恩浩荡。
而所谓王杖,就是长度九尺,顶头有鸠鸟做装饰的拐杖。之所以装饰鸠鸟,据说是因为鸠是不噎之鸟,寄托令老人不噎的良好愿望。人进入老境,开启退步模式,而唾液分泌的减少,加之反射迟钝,吞咽动作欠灵活,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甚至引发窒息。
清乾隆 玉鸠杖首 台北故宫
至于鸠是如何成为不噎食形象代言的,典籍里除了咏叹不肯让它吃桑葚外,其他不详。按照描述,所谓鸠,应该就是著名的布谷,以叫声特异而获得知名度,并且因不同方言区域不同人群对其叫声的不同理解,而有获谷、拨谷、搏谷、郭公种种名目。
鸠在典籍中的形象,无食桑葚之外,最著名的,便是《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居于鹊之成巢。这便是鸠占鹊巢的出处。
说到寿星,自古而言,其蕴意有并不相干的两造。一是二十八宿中角亢二宿。《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按照小学家的解释,因它列宿之长,故曰寿。就是说,因为角亢位于列宿之首,所以叫它寿。另一个寿星,则是南极老人星,也就是《后汉书》说到的,仲秋之月于首都南郊老人庙祭祀的老人星。老人星的祭祀活动,据说来自周制。古人以为,这枚寿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在星相与国家政治勾连密切的时代,它成为主宰国家安定与否的祸福之星。
当然,寿与老人的双料加持,主管国家祸福的寿星,十分容易派生出对人间寿夭的干预功能,所以老人星的祭祀行为顺理成章地与养衰老之类的社保机制牵连起来,从而成为官方的系列动作。至于寿星意义的两造分野,后代则不免含混,譬如,唐玄宗便诏曰:德莫大于生成,福莫先于寿考。苟有所主,得无祀之。寿星,角、亢也。既为列宿之长,复有寿星之名。秦时已有寿星祠,亦云旧矣。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云云,已经将两造混二为一了。
至于寿星佬手里拄的拐杖,从小岳爷的记载看,通犀带上的直短杖自然是一种范型,但阉物所云高过头顶曲曲弯弯有奇异之相者,更是斯时最主流的样式,否则无法说动圣心。想来那吴越国钱俶的贡品,或许富有地域性也未可知,而后世膜拜的寿星偶像,则大多沿袭主流样板。诚然,这种主流样板,自是关联于长官看赏九尺王杖的人文关怀,起码是其衍生品。
只是拄杖顶头的装饰,却有些夹缠不清的狐疑。虽然从寿之于老的理念出发,鸠杖才当是原型,然而所谓龙头杖,却似乎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龙确乎是本土最具披靡力的图腾,而皇家又自诩龙裔,于是乎更其富有统治阶级气派,而民间一向对作为统治者的皇家极尽崇奉追捧,所以,龙头盖过鸠首而盘踞于杖头,简直毋庸置疑。
如意纹龙头杖 湘潭市博物馆
当然,龙头杖远在小岳爷所记掌故之前便已见于文献,唐人施肩吾《山居乐》诗有云: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而《元史》上也有记载,忽必烈便曾将自己的金龙头杖赐于年七十余的老臣,说他年纪大了,以后出入宫掖,可拄此杖。赐杖原本基于礼制,不过皇家对自己收入囊中的龙裔象征,一向看管得紧,忽必烈肯如此让渡异姓旁人,足见对这位老同志的器重。
御赐终归是小概率事件,而民间对龙头杖的热忱,则是相当泛滥的,于是后世寿星佬手里的标配,当之无愧的宜乎其为龙头杖也。然而,为民间所不详的是,鸠杖原本就是货真价实的御赐皇封,大可不必走僭越皇权的险径。不过,民间对皇家的崇奉告白,从来是简单粗暴奋不顾身的,即便有所谓正宗的源头,往往也会被不断层累且拥有强悍自洽的赋值,冲刷得体无完肤。正应了那句话:野蛮生长的,果然更有生命力。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