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 -1841),又 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出生于“累代世宦、簪缨文史”的江南名门:祖父龚禔身乾隆年间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与其兄龚敬身(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郎中)以及弟藻身,有杭州“东城三龚”之称;父龚丽正(1767- 1841),嘉庆元年进 士及第,授礼部主事,历任徽州、安庆知府,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晚年主持杭州紫阳书院,是个擅长考据的饱学之士;母亲段驯,是乾嘉年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和经学家段玉裁之女,知书达礼,善吟诗赋。 龚自珍幼年从母学习诗文,受到外祖父段玉裁系统的考据学基本功训练,“于经通《尚书》、《公羊》,于史长西北舆地,于文出入周秦诸子,奇倔渊懿,不可一世”。但在国事日非的当时,他又勇于超越汉学那套考据、训诂的框架,“究心经世之务”, 接受今文经学派借《春秋》微言大义讥评时政、通经致用的方法。二十三岁时,他写成《明良论》四篇,痛斥“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士大夫....然而无生气”,并把当时社会比作满身长着疥癣的病体。段玉裁看后十分欣赏,说:“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髦矣,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 龚自珍虽才华横溢,但在科举仕途上却运途多舛,直到道光九年( 1829)才得个同进士出身。由于他幼承家学、博学多思,又长期随父宦游苏、浙、皖等地,了解下层社会,耳闻目睹官场黑暗,他决心一展救国救民抱负。面对道光年间政治腐败、边衅迭兴、鸦片为患的形势,他不断上书言事,致力于边疆史地的研究,主张移民实边、开发西北,防御沙俄从陆路觊觎我国领土。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查禁鸦片前夕,龚自珍写了有名的《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痛斥“鸦片烟即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提出“食妖宜绝”,对破坏禁烟者,“宜杀一儆百” ,并勉励林则徐要整頓武器,不可“游移万一”,希望通过一省之治使中国出现“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的局面。 龚自珍一心报国,然而因未入翰林院“镀金”,特别是敢于指摘时弊,结果他一生只担任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散官闲职。道光十九年黯然辞官南归后,以讲学为主。道光二十一年八月,五十岁的龚自珍暴病客死于江苏丹阳。 龚自珍 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政论、杂文、散文,七百多首诗词。他逝世后一年,好友魏源将其遗著编为《定庵文录》十二卷,又辑其考证、杂著、诗词十二卷,为《定庵外录》并作序。 龚自珍上承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 人经世实学的传统,下启近代启蒙维新思潮,在中国文化史上建起了一座丰碑。 龚自珍思想的闪光点是大胆抨击旧时代、热情呼唤新时代,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昏时(《尊隐》),政府专横腐败,官场追求封妻荫子,不问社稷民生,充斥昏庸贪鄙之徒,难以建大业、撑大局。社会充斥不公平的现象,“贫相轧,富相耀,贫者阽,富者安,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平均篇》)。文化上封建政府推行高压政策,对知识分子“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使其忙于沽名钓誉的科举考试,战战兢兢、明哲保身,最后,导致社会没有贤相良将、巧工良贾,从而种下民族危亡、国家衰颓的祸根。 在无情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龚自珍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如:加重大臣和地方官权利,改变专制君主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按血缘关系把国民分成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等,按宗授田,以重新调整土地,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废除八股,用才不论资格。他大声疾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 珍离京后所作的《已亥杂诗》,使用了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形式,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集中叙述了诗人近30年的个人遭遇和有关国事的思考,在绝句体裁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这从前引《九州生气恃风雷》诗中可见一斑。 龚自珍的散文摆脱了桐城派文风的影响,以揭露时弊、经邦济世为主题,立意新颖、巧用曲笔、文字洗炼,如其代表作《病梅馆记》第一部分,讲到作盆景的人斧斫、束缚梅花枝条,使其不能自然生长,成为“病梅”,含沙射影地抨击专制统治束缚压制和摧残知识分子身心的罪行;第二部分写作者决心“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暗示作者将倾尽毕生精力,冲破封建专制束缚,致力于培养个性解放的人才。全文以江南盛产的梅为切入点,托物言志,寓深邃的政治主张于通俗易懂的常事常理中,不愧为一篇脍 炙人口的政论杂文。 当然,作为一个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人物,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龚自珍身上也存在种种自相矛盾的地方,其思想相当驳杂,新旧杂糅。虽然龚自珍有种种局限,然而瑕不掩瑜,龚自珍在19世纪上半叶开近代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的风气,从而成为近代改良运动的启蒙先导。戊戌维新的领袖之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龚自珍“颇似法之卢骚(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明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辛亥革命前夕成立的“南社”的诗人们,如柳亚子、杨杏佛、苏曼殊等人都曾学习龚自珍的诗歌,杨杏佛甚至被人称为“龚癖”,柳亚子先生高度赞扬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五四”运动以后,鲁迅、郁达夫、俞平伯都是龚诗的崇拜者。 1989年,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修复马坡巷龚氏旧居,1990年,龚自珍纪念馆正式开馆,同时,还成立了龚自珍诗书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