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坻是谁? 是淹没在历史里的、清末无数落魄文人中 一个寂寞的身影吗?
不是。
吴庆坻的祖父,是嘉庆道光朝的云贵总督吴振棫,祖母王氏,是乾隆六十年状元王以衔之女。他的长子吴士鉴,是光绪十八年殿试一甲第二名,他的女婿,是八千卷藏书楼主人丁丙之孙丁文右。 吴庆坻本人,在光绪十二年,中殿试二甲第十名,那年他39岁。 钱塘吴家在刘承干笔下的描述是“七代仕宦,三世史官”,自高祖吴颢到吴士鉴,出了一个榜眼、两位翰林、四名进士。尤其到吴庆坻这一代,他与长子吴士鉴同为翰林,一时传为士林佳话。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是吴庆坻30岁的时候写的。
那是光绪三年左右,屡考不中的吴庆坻揽镜自照,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没有这个命(岂真吾相不当侯)”,写下《题三十小像》,他当然不会想到这段牢骚语成了考生加油的鼓励语。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吴庆坻《题三十小像》
吴庆坻写这首诗的时候,祖父吴振棫、父亲吴春杰已相继去世。吴庆坻兄弟七人,其时长兄吴文堮在京谋职,一直没有回家,二兄恩埰、三兄荣垿俱早亡,家门的重任全部压在老四吴庆坻身上,上无父兄护祐,下有幼弟幼子要抚育,以致吴庆坻时有“门户艰难”之感。
九年后,吴庆坻以二甲第十名的高分金榜题名。 三十年后,吴庆坻到湖南当学官,以极大的魄力省钱、筹钱办学堂,办了有好几十所(其中有湖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湖南优级师范学堂)。
北大把吴庆坻翻出来,我猜,大概率是翻车事故。 也许是熟悉吴庆坻教育史的人,一想就想到了他的这两句诗,既没多想出处,也没再检查一下脑子,就放到这辆考生加油车上,然后,翻了……
其实在那么多人里挑中吴庆坻,不算太错。 因为,他当得起。
吴庆坻是钱塘人。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腊月二十九,吴庆坻生于钱塘大户吴氏。 钱塘吴氏明朝时从安徽迁到钱塘,到吴振棫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累世功名的诗书簪缨之家。
吴振棫是吴庆坻的祖父。
吴庆坻长到十岁,父亲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入蜀与祖父吴振棫相聚。那年,吴振棫调任云贵总督。 后来十几年间,吴庆坻就一直跟着祖父,由蜀而陕而鄂而晋,最后跟着祖父回到钱塘故里。
随祖父宦游四方的这段经历给吴庆坻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吴振棫自己“无日不读书,无书不手抄”,对这个孙子的功课也抓得很紧,但又告诫他不要在仕途上钻营: 今日仕路厖杂,一入其中,便堕落矣。科名得失有命定,但勉为之,毋躁进也。
吴庆坻在京乡试时,祖父特意写信给他:考中考不中都无所谓。人要过一生,不在乎一日。 试而中,固可喜;不中,亦常事,毋牢郁。人当论一生,不当论一日也。豪迈之气不可自挫,恬澹之胸不可自扰,方是读书人本领。 又说,读书是拿来用的,不是摆着花花绿绿给人看的。
于是吴庆坻在少年时期就写出了这样的《卖瓜人》: 街头卖瓜人,朝朝止我门。筠筐累累瓜未大,一头筐空令儿坐。为问何 由尔?具言儿母死。保抱更无人,肩担共入市。清晨起儿儿惊啼,日暮不归儿苦饥。儿不得乳饲馎饦,夜深无灯抱儿宿。雨多瓜少愁今年,日食而外无饯。朝朝暮暮赪双眉,如此养儿真可怜!君不见清泉浮出甘瓜绿,豪贵方夸饮河朔。 ——吴庆坻《卖瓜人》
可惜,吴庆坻21岁的时候,吴振棫卒于载德堂。
吴庆坻对祖父极是不舍,后来写了很多追忆诗: 检点床头压岁钱,儿时最被阿翁怜。 成都灯市长安月,枨触前尘二十年。 ——吴庆坻《松生丈刻新年杂咏成题十绝句》其九
他10岁到成都,11岁那年的正月,吴振棫也曾有诗: 最羡屠苏酌后先,春盘聚饮杂腥膻。 岂知远道移家客,仍阙诸孙压岁钱。 ——吴振棫《曲阳春感和沈朗山明府寿榕元韵》其三
一晃多年,老人走了,少年,一下子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