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中峰明本与元代中日佛教交流
来源:浙商大东亚研究  作者:纪华传  日期:2020-11-17

在元代不足百年的时间中,而且日元处于对立的情况下,入元日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潮,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一书的统计,史册留名的入元僧达222人,与此相比,南宋时期有109人,明代有114人,这是令人惊叹的事情!日本学者道端良秀曾言:“日本历史上日僧涉足中国最多的时代却是成为敌国的元朝时代。这确是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中峰明本禅师是元代江南最有影响的禅师,他的影响首先是不遗余力地倡导看话禅,使这一禅法成为元代以后禅宗丛林中主要的修行形式,代表了中国禅宗发展的主流。其次就是禅宗临济宗的法脉传承。明清时期的临济宗主要由明本这一系传承下来,而且流传至今,绵延未绝。明本及其法系在元代禅宗趋于衰微的背景下,重视清规戒律、注重道德修养和佛教的禅修,使禅宗法脉传承不断,在中国禅宗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通过对明本主要嗣法弟子千岩元长、天如惟则、云南玄鉴等的研究,可以看出明本一系法席之隆盛。此外,日本入元求法禅僧多上天目山随明本参学,嗣其法者著名的有远溪祖雄、古先印元等七位,他们都继承了隐遁清修的禅风,注重真修实悟,形成日本禅宗史上影响极大的“幻住派”。

中峰禅师是元代庵居派禅僧的代表,曾多次拒绝朝廷希望他出任灵隐寺、经山寺住持的盛意。虽欲隐名于山林,由于其道德修为和禅法修证,名声广传,四方求法者络绎不绝,吸引了很多士大夫与之交往,翰林学士赵孟頫、高丽忠宣王王璋、丞相达剌罕脱欢、吏部尚书郑云翼、两浙运使瞿霆发等,均曾问法与明本,或执弟子礼,过往甚密,成为其重要的外护。

中峰明本顶相

由于士大夫及皇帝的推崇,更使明本名扬天下,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韩国等地的求法者络绎不绝。正如宋本《有元普应国师道行碑》中说:“四方学者,北殚笼漠,南极六昭,西连身毒,东倾榑桑,裹粮蹑履,万里奔走而辐辏赴师者逮无虚日。翰林学士承旨松雪居士赵公,受知于九重圣主,名闻于万里黎元,官一品未足谓公之荣,爵万钟未足谓公之贵,盖其道超物表性彻玄初,空诸见于眼根,了群情于意地者也。”明本对赵孟頫虔诚信佛给予高度评价,说他身居高位而倾心佛法,虽有冠世之才却不为其所惑,而能于生死大事孜孜参究,如同山林中的老僧寂然忘却世缘尘累。并将赵孟頫一生的所有举措概括为“以积劫之事系于真情”,即以佛法修行为根本和最终目标,其它功业、艺术成就等都是路途中的游戏一样,只是方便施设而已。

元赵孟頫与中峰明本书信


一、元代中日间的战争与对立状态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定国号为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成为一横跨欧亚大陆、疆域辽阔的国家。这时高丽国已成为元朝的附庸。在此前后,元世祖一直有臣服日本之心。早在至元三年(1266),元世祖即派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持国书出使日本。虽然表面上是希望“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但实际上是希望日本像高丽一样臣服于元朝,所以在国书中说:“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并以武力相威胁说“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日本拒不接受,所以首次出使“不至而还”。此后,元世祖又多次派人出使日本,均无果而返。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1274),出兵进攻日本,史称“文永之役”,结果元军失败。   

“文永之役”之后,元朝又有三次派遣使者至日本,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使日本称臣,特别是至元十七年(1280)最后一次中,国使杜世忠被日本杀害,于是在第二年,即日本的弘安四年(1281),元世祖又派出14万人进攻日本,史称“弘安之役”。这次战争,因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并遇到台风袭击,最终大败而归。

弘安之役之后的几十年,中日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以至于整个有元一代,都没有与日本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元世祖试图借助于佛教来加强两国的沟通和交流,认为日本“倾向佛乘,欲聘有道衲子,劝诱以为附庸”。


二、元僧东渡与民间文化交流

中峰明本墨迹 图片来源常盘山文库

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其俗尚佛”,派王积翁与普陀山僧人如智往使日本,因船上有不愿去日本的人要谋杀王积翁,所以这次努力没有成功。元大德二年(1298),成宗赐临济宗高僧一山一宁(1247—1317)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之号,任命他出使日本。第二年,乘船到达日本九州博多。刚到日本时,一宁因为“元使”的身份所以引起镰仓幕府的北条贞的震怒,将其拘禁于伊豆(今静冈县)的修禅寺。后来听说一宁为元代著名高僧,逐渐得到后宇多法皇及公卿贵族的信任,并被奉为国师,请住建长、圆觉、净智、南禅等大禅寺。一山一宁之后,元代僧人被请到日本弘化,以及日本禅僧入元参学的往来不绝,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一山一宁之后,相继东渡日本的僧人有雪岩祖钦的弟子灵山道隐(1255—1325)、愚极智慧(临济宗破庵法系)的弟子清拙正澄(1274—1339)、虎岩净伏(临济宗松源法系)的弟子明极楚俊(1262—1336)、古林清茂的弟子竺仙梵仙(1293—1349)等,他们来到日本以后,都受到日本政府和幕府的优遇,对临济宗在日本的传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据《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五记载:“东渡宗师十有余人,皆是法中狮也。”受其影响,不少日本僧人纷纷前往中国的江南参学,掀起了历史上日僧入中国求法的高潮。


三、中峰明本与入元求法禅僧

在这些入元求法禅僧中,多至天目山跟随明本参学。如木宫泰彦曾言:“在元朝,禅的中心与其说是在以径山为首的禅院五山各寺院,毋宁说好象已移到杭州路(即宋临安府)的天目山了。所以入元僧中就有不少在天目山挂锡的。”明本的弟子天如惟则曾代日本禅僧作一诗赋,其中有:“余家海东兮扶桑,望中国兮水天渺茫。惟师(按:明本)道化之无方兮,殊邦异域咸仰其光。故余慕真灯之一见兮,向鲸涛万顷,寄命于风樯。天与不死,获拜猊床,沾法雨之霡霂,息外走之痴狂。既而世故之臬兀,倚师如勇将之幢夫。”由此可见明本在日本禅僧中的崇高地位。

在上述表格所列的二十余位禅僧中,多数只是跟随明本参过学,并没有得到明本传法印可。根据《延宝传灯录》等记载,真正成为明本嗣法弟子主要有七位:远溪祖雄、复庵宗己、无隐元晦、业海本净、古先印元、明叟齐哲、义南。《明本杂录》卷下中,还有两则开示日本居士的法语,即“示日本中浦居士”和“示日本平亲卫直庵知陟居士”。


四、明本的嗣法弟子与日本幻住派

1、远溪祖雄

远溪祖雄(1286-1344)的资料主要见《本朝高僧传》卷三十二、《延宝传灯录》卷五、《远溪祖雄禅师之行实》、《续扶桑隐逸传》卷中等。他是最早上天目山参叩明本的日本禅僧,并继承了明本的法统。受他的影响,跟随明本参学者络绎不绝,上天目山成为入元求法日僧的重要的目的,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南宋时期确立的江南五山十刹。祖雄,号远溪,丹波冰上郡佐治庄藤光基之子。十九岁时,投一山寺出家并受戒。德治元年(1306),祖雄渡海入元,师事天目山中峰明本。《明本禅师杂录》中有五则开示祖雄的法语,反映出明本对这位异域求法僧人的器重。卷上《远溪雄上人求加持布衣为说偈》中说:“吾宗大雄,曾搭此衣。寸丝不挂,一肩横披。优钵昙花绽一枝。”将祖雄喻为稀有难得的优钵昙花,可见明本对祖雄给予的殷切期许。卷中《示雄禅人》四则,均为开示看话禅、做工夫的精彩法语。如第一则中讲到做工夫的关键:“一须是放得从前知见解会底禅道佛法净尽。第二须把生死大事顿于胸中,念念如救头然。若不顿悟,决定不休。第三须是作得主定,但是久远不悟,都不要起第二念向外别求。任是生与同生,死与同死,有此真实志愿,把得定,管取心空及第有日矣。”第四则中讲:“做工夫。无邪正曲直难易之差。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则步步皆正而不邪也。但信自心作佛而不向外驰求。自然心心质直而不致乎曲矣。”祖雄于明本门下十年,尽得临济禅法之正传。延祐三年(日本正和五年,1316年)返回日本,临行前明本付以自赞顶相,表示传法之印可。祖雄回国后,先于筑前的岩穴中潜居隐修十余年。后于丹波瑞岩山结茅蓬宴坐,四方禅侣闻名而至,渐成丛林,即高源寺。《本朝高僧传》称赞祖雄继承明本隐逸清修的禅风:“中峰和尚坐狮子岩,扫除自己闲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其自晦之风高于一世,雄公入其堂奥,将寒冰焉,不出大方,端居高源,终一生涯,诚哉斯父乃有斯子也矣。”

2、复庵宗己与无隐元晦

复庵宗巳(1280-1358)与无隐元晦(?-1358)都是在至大三年(延庆三年,1310)一同入元,直上天目山,共同师事并嗣法于明本禅师。宗巳,日本常陆(茨城县)人,号复庵。幼年时出家,三十一岁时乘船入元,于明本门下深受器重。明本令他参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话头,书法语勉励他:“赵州因甚道个无字?此八个字是八字关,字字要著精彩看。”又将他的法名与话头相联系说:“自己即宗,惟宗即己。宗外无己,己外无宗。惟己与宗,俱成寐语。……赵州因甚道无字?自己与宗都莫论。尽力直教参到底,便于无佛处称尊。”宗巳于明本门下参学六年时,“一日,触境发机,赵州无字涣然冰消。急走丈室通所悟,峰即证焉。”开悟后又服勤三年。明本去世,宗巳又为之守塔三年后才归国,前后在中国共居住十二年。宗己回日本后,效仿明本的禅风,寄迹山林,坚辞诸山之请。然声名远播,人们纷纷为他修建寺院,不得已住持常陆法云寺。此后,结城华藏寺、会津实相寺、古内清音寺,皆请他为开山祖师。“当时江湖云衲,不到其轮下,不意味遍参僧。众常有二千指。所到国都僧俗,瞻礼称为活佛。”贞和二年(1347),曾派弟子神足慧持书币入元,呈苏州幻住庵住持玉庭月禅师和天目山塔主荣禅师,以表达嗣法之由。延文三年(1358)去世于法云寺,敕谥“大光禅师”,有语录一卷传世。

元晦,字无隐,丰前(福岗县)人。元晦与宗巳同时于明本门下参学,明本示以两则法语,其中一则开示“一相三昧无功用法门”时说:“惟有一个无义味话头,只要你信得及,靠得稳,把得住,一切处不起第二念,单单只与么参取。但参不透,但不要别起第二念,求方便,觅资助,总没交涉。只要信得及,只恁么参取,久之自然不知不觉以之悟入。”明本所言,是参话禅的关键。所谓“不起第二念”,就是念念安住于参究的话头上,日久功深,自然有开悟之时。泰定三年(1326)与元僧清拙正澄一起渡海回国。清拙住持建仁寺,元晦为首座。后受请开法于筑前显孝寺,拈香嗣法于明本。此后又相继住持圣福寺、圆觉寺和建长寺等,于壹岐开创安国寺,为开山祖师。凡学人有问,均以赵州无字公案令其参究。晚年回故里结庵居住。延文三年(1358)去世于福智寺,敕谥“法云普济禅师”。

3、古先印元与“古先派”

古先印元(1295-1374),是明本重要的入室弟子,回日本后创立的古先派,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关于印元的传记资料,《本朝高僧传》中列举了:《本朝高僧传》、《古先和尚行状》、《宋学士全集补遗》第八、《释氏稽古略续集》第二、《延宝传灯录》、《新编镰仓志》第三、《镰仓五山记考异》、《五山历代》等七种著作。在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则列举了《古先和尚行状》、《天目明本禅师语录》、《竺仙梵仙语录》、《雪村大和尚行道记》、《东海一沤集》、《东归集》、《古林清茂语录序》、《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九种著作。下面主要依据中峰明本的著作,以及《本朝高僧传》、宋濂《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和《延宝传灯录》等资料,对印元的生平及在日本弘传的明本禅法的情况作一概要论述。

印元,又称印原,字古先,俗姓藤原,萨摩(鹿儿岛县)。八岁时,随父往相州(镰仓),师事圆觉寺桃溪德悟。十三岁剃发,受具足戒。此后,遍参诸师门庭,均没有证悟。感叹说:“中夏乃佛法渊薮,盍往求之乎?”于是在元仁宗延祐五年(日本文保二年,1318)入元。初至天台华顶峰拜见无见先睹禅师,先睹为临济宗虎丘派破庵禅系方山文宝的弟子,与明本同为“庵居知识”的代表性人物。先睹告诉印元说他的缘分不在此,明本禅师正在天目山说法,应该前往参学。印元到天目山,明本见他求法至诚,即令给侍左右,谆谆诲示。《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日本元禅人”保存了明本开示印元的一则法语,指出“此心迷成生死,悟成涅槃,然生死之迷固是难遣,殊不知悟之涅槃犹是入眼金尘”,要靠所参话头,斩断一切情妄烦恼,直下彻悟而不退转。印元开悟并受明本付法印可后,又往虚谷希陵、古林清茂、东屿海公、月江正印等禅师处参学,以其证悟亲切、机锋颖利而被誉为“丛林师子儿”。泰定三年(日本嘉历元年,1326),随元僧清拙正澄回到日本。正澄在日本弘法,得到了印元的大力帮助。历应二年(1329),受京都天龙寺梦窗疏石国师的邀请,住持甲斐(山梨县)慧林寺,开堂说法时,拈香酬谢中峰法乳之恩。第二年,左武卫将军足利直义改京都等持寺为禅刹,迎请印元主持。此后,历迁京都真如寺、万寿寺,镰仓净智寺。印元的兄长创建普应寺,为开山祖师。此后又住持镰仓长寿寺、圆觉寺。印元极力倡导明本的禅风,重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曾将其《语录》和《外集》投入火中,以此告诫弟子不要执着文字。印元在法云寺逢中峰明本的忌日,应请拈香示众时曾赞颂明本说:“道契王臣,德被遐迩。智如沧海,辩似悬河。言满天下而无过,迹混尘中而不污。拒诸刹之请,深藏绝壑穷山;应他方之缘,多是放光动地。欲隐弥露,善应无方。”印元晚年居长寿寺,应安七年(1374)正月二十四日示寂,敕谥“正宗广智禅师”之号。其门庭极盛,前后所度弟子一千余人,受戒得法者不可胜记。主要嗣法弟子有友峰等益、竺西等梵和东曙等海。

4、明叟齐哲、业海本净与义南菩萨

明叟齐哲(?-1362)与业海本净(?-1352)及古先印元等一起于延祐五年(日本文保二年,1318)入元,与义南禅师大约在同时在天目山参学禅法。明本谆谆以参禅开悟策励齐哲:“须知此事端的是悟始得。你若不曾悟去,任你尽世认个即心是佛,及眼光落地时,讨个心也不见,讨个佛也不见,甘受轮回,悔将无及。……若不亲到大彻大悟之地,决定不休。能如是立志参究,久之顿悟,则知即心是佛,与个无字,总成剩语。”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回国后,开始挂锡于清拙住持的建仁寺。齐哲首先开法住持于京都真如寺,次迁甲斐慧林寺。后创建正法寺,为开山祖师,《延宝传灯录》说他“克有幻住之家风”。贞治三年(1362)去世,建塔于南禅寺云兴庵,有语录一卷存世。

本净(?-1352),号业海,入元后随明本参学六年,叩请问益,得嗣其法。明本曾多次向本净开示法语,在“示业海净上人”中,勉力本净要有“一片拨天志气”,真为生死,究明自己,说:“更有一个最急末后句,真实相为,不辞举似:光阴身世浑如幻,生死无常莫等闲。”明本又授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话头令他参究:“你若要了得自心真实底,直须将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话,三二十年参去,直待彻悟,方为谛当。你乡里人参禅,多不曾参而至于悟,但只以聪明之姿学解禅诠,妄认目前昭昭鉴觉者为自性,不肯下死工夫真实求悟,总是痴狂外边走,大不济事。”本净回国后,喜爱山水,不愿出世住持寺院。贞和四年(1348),来到甲斐结庵居住,遂成禅刹,名为栖云寺,因所在的山酷似西天目,因取名为西天目山。文和元年(1352)于此山去世。

义南禅师,俗姓源,为彻翁和尚的祖弟。出家后久居律寺,严持戒律。因慕禅宗教外别传之旨,入元参学于明本坐下,“解悟莹彻”。元顺宗钦佩其德行,赐菩萨号,故称“义南菩萨”。至正十年(正平五年,1350),和无文元选禅师一起归国。住在关西,其“机锋孤俊,不假人情,痛斥禅徒学虚头无实解”,大弘明本禅法。

明本的嗣法弟子都继承了隐遁清修的禅风,开始都不住持名山寺院,由于他们注重真修实悟,所以为广大僧俗信众所仰慕,居住之处自然而成名刹。不管是居于山林僻壤,还是于寺院开法接众,均能以明本幻住禅风教育弟子。由于明本的弟子远溪祖雄、复庵宗己、无隐元晦、业海本净、古先印元、明叟齐哲和义南菩萨共同的禅风,后人将他们通称为“幻住派”。特别是到了室町中期,远溪的法孙一华硕由(1447-1507)及法嗣湖心硕顶等相继出世,此派与五山逐渐往来密切。后来,三圣、建仁、南禅、建长、圆觉诸寺遂系属于幻住派。至此,幻住一派蔚成大派,影响极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传统文化与宗教专业委员会主任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