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翻阅浩如烟海的典籍史书,有关杭州传统旅游的记载数不胜数。秦汉时期,杭州尚称钱唐,只不过是明圣湖(即今西湖)周围的山中小县,十分僻陋,但秦始皇下江南时,已到了杭州,故《史记•秦始皇本纪》称:“过丹阳,至钱唐。”且留下了秦望山、缆船石等传说中的古迹遗存。
隋初改钱唐为杭州,并移治至钱塘江畔,凤凰山麓,又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水居江海之会、陆介江浙之间的杭州成为水上交通运输的起讫点,迅速发展起来,“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一跃而为江南名郡。其间,白居易来杭为守,“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干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西湖实现了从自然湖泊向人工湖泊的转型,而成为旅游的中心区块。因其周边高岸低山间有很高的植被覆盖率,多为青松、垂柳、绿草、野花,一路走来,满目翠色,游客喜欢沿堤岸作陆路游览,或步行,或骑马。这一游览带自东折北,依序先后有白公堤、白沙堤、孤山寺等。白公堤,约略从今宝石山东麓向东北延伸到钱塘门外至武林门一带,堤水深处时见水村、酒家,原是白居易为捍湖蓄水司筑的一处水利设施,后很快发展成为一条人来人往、繁荣热闹的交通要道。白沙堤,因堤上铺沙色白如银而得名,从断桥通往湖中央的孤山寺、贾公亭、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春来草绿时,远望如美人裙腰,胜过画境。孤山寺,掩映在山形秀美、平湖围抱的孤山怀中,楼殿参差,花木簇锦,湖水浩渺,烟波摇荡,从城区望过来,宛似海上仙岛。除西湖外,游客还把游览线路延伸到湖区近侧的其他空间,如西北的灵隐寺、东南的万松岭以及钱塘江畔等,其中灵隐寺自东晋慧理始建以来,周围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号称有寺360座,此外,郡守袁仁敬种九里松,又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见山亭、冷泉亭,而成重要的寻胜去处,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游天竺寺》描写了灵竺叠嶂清溪、幽林松风的美丽景色,喻其为“蓬莱仙景”。至于钱塘江畔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江潮壮观,白帆似鸟,往来如梭,令人陡生泛江悠游之兴,“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五代,吴越国建都于杭州。钱谬父子三代五王以“生态与文化同构”的方式莛设杭州,为今天旅游的发展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一是平息了“填西湖建府治”的争论,强调广治不填湖,留以待真主,巩固了西湖作为“天下名胜”的风景湖泊地位。二是热心扶植佛教,致使寺院林立,宝塔遍布,梵音不绝,“九厢四壁,诸县境中,一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一十四州悉数之,且不能举其目矣”,成为“东南佛国”。著名的有四塔(六和塔、保做塔、雷峰塔、白塔)、四石窟造像(烟霞洞、慈云洞、天龙寺、飞来峰),至于寺院,有确切年代可考者,即有75座。 两宋时期是杭州旅游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西湖整治。宋建国后,西湖因未经常疏浚,逐渐干涸,野草丛生。熙宁四年( 1071)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担任通判时,淤塞面积占了十分之二三,第二次来杭州出任知州时,“湮塞其半”,遂向朝廷上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强调“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集资34万贯,动用民夫20万工,整治西湖,在施工中,考虑西湖南北距离30里,如把淤泥堆到岸上,既费工又费时,就积泥于湖中,堆为长堤,并在堤上建造九亭六桥,种植芙蓉、杨柳。春天,柳丝浅绿鹅黄,轻拂着半隐半现的长堤,人在堤上行,犹如画中游。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苏堤,“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从而贯通了西湖南北,缩短了游览线路,而对西湖旅游基本走向、湖体内外格局形成都有深刻影响。二是城市发展。钱做归宋,兵不血刃,西湖整治,环境改善,杭州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参差十万人家”,农业、商业、手工业等获得发展,为“东南第一州”。宋室定都临安后,杭州又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国使臣、各地商贾、八方士人、苏杭香客涌向杭城,而南渡的皇室、贵族、官宦、富商又带来了皇家尤其是都城的游览旧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各社会群体对于旅游情有独钟,亦无时不游,而春游特甚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 天堂品牌开始形成 北宋仁宗年间,梅挚知杭州,临行前仁宗帝作诗送行,开门见山地称赞杭州“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翰林学士陶毂历仕五代后晋、后汉、后周至宋,著《清异录》,采集唐、五代时流行的词语,誉杭州“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从此,杭州便有了“天堂”的称号。南宋范成大著《吴郡志》一书,记录着已定型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民谚。同时,“西湖十景”名目业已形成,据祝穆《方舆胜览》卷一载:“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其涧出诸涧泉,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日: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天堂品牌初步形成,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游览空间继续拓展 西湖依然是主要的旅游区块。环湖一圈,由白公堤至武林门自不必说,南到净慈、南屏,西至苏堤,北及昭庆寺、孤山、葛岭,也是景点成群,仅从南山路自丰乐楼南,至暗门、钱塘门外,到赤山、烟霞、石屋止,即有景点169处。湖面在天清景明时,游船如云,富商大贾携带美姬艳妓,歌吹弹拉,逍遥自得。同时,游客还将探胜访幽的游览线路延伸向更遥远的空间,如灵隐、天竺、龙井、虎跑、九溪十八涧甚至留下、西溪。这些景点,千姿百态,内涵丰富,有溶洞石屋、清泉山涧、楼堂亭台、祠观墓冢、名人胜迹等,其中最多的是私家花园、寺院庵堂,像《卖油郎独占花魁》故事中花魁娘子所住之地,即“齐衙内的花园”,是临时借给妓家住的。这类私家花园,可考者100多处,著名的有南园、德寿宫(北内)、聚景园、集芳园、迎祥园、屏山园、玉壶园、玉津园、景富园、五柳园、隐秀园、水月园、挹秀园等。《梦粱录》载:“西林桥即里湖内,惧是贵官园圃,凉堂画阁,高堂危榭,花木奇秀,灿然可观。”又云:“湖边园圃,如钱塘玉壶、丰豫渔庄、清波聚景、长桥庆乐……皆台榭亭阁,花木奇石,影映湖山。兼之贵宅宦舍,列亭馆于水堤;梵刹琳宫,布殿阁于湖山,周围胜景,言之难尽。”其中凡属皇家所建者,一般不对外开放,而其他私家花园,管理并不严格,多数允许游客出入。至于寺院庵堂,不仅欢迎游客随喜进香,而且供应素食素面,有的还能借住留宿。
此外,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誉的钱塘江潮,也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八月十八日是潮神生日,杭城内外,车水马龙,男女老幼,倾城而出,前往观潮;沿江一带,百戏杂呈,应有尽有,并夹杂着冷热叫卖的饮食摊、珠翠罗绮的百货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驿馆旅舍遍及全城 根据《都城纪胜》等估测,当时出入杭城的流动人口,通常在四五万人次左右。为接待纷至沓来的游客,驿馆旅舍应运而生,遍及全城,尤其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府城一带(即今中山中路周围)。驿馆旅舍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国家驿馆,主要接待外国使臣、来京官员,如都亭驿(在今候潮门外)、怀远驿(在今武林门外)、樟亭驿(在今江干跨浦桥)等;二是社会旅邸,主要接待滞京官员、往来商贾、应试举子、文人墨客,分布广泛,街市坊巷随处可见,因服务的客源群相对固定,所处区位、内部陈设、服务内容各有自己的特色;三是寺院客房,主要接待烧香老客,因平时较清静,顺便供应素食素面,也有部分举子借住留宿,复习应试,知名的有仙林寺、昭庆寺、报恩寺、明庆寺。
早期旅游图籍出现 两宋尤其是宋室南渡后,杭州出现了具有导游性质的早期旅游图籍。一类是专门介绍景点的书,如西湖老人的《繁胜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另一类是类似于导游图性质的《朝京里程图》,该图以都城临安为中心,标明通向临安的线路、里程、凉亭、旅舍,图上长亭短驿分明,游客可以按图素骥寻景游胜。
《都城纪胜》
《梦梁录》 《武林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