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元灭南宋及对杭州的影响
来源:《马可波罗游历过的城市QUINSAY》  作者:何忠礼  日期:2020-12-11

自公元589年杭州建州以后,历经隋、唐、吴越国和北宋,五百余年间,人口繁衍,田畴加辟,社会经济和文化逐渐获得发展。吴越国建都于斯,使杭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后,经历一二百年时间的太平岁月,到了北宋中期,杭州便超越扬州、建康(江苏南京)、益州(四川成都)等唐时的大都市,一跃而成为“东南第一州”。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杭州前受方腊起义的影响,后受陈通兵变的破坏,接着又遭到南下金兵的蹂躏,一度陷入萧条。但是,随着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以后,迅速恢复了生气,仅过了短短的二十年余时间,迁入杭州的人口就“数倍土著”,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商业兴盛,人文荟萃,风景秀丽,集中了全国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各类能工巧匠、富商巨贾。一百五十年间,杭州不仅进入到了它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但是,公元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以后,随着三宫北迁和南宋的灭亡,杭州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宫殿被毁,富室逃散,人才外流,昔日有“销金锅儿”之称的杭州,转向萧条。虽然元军是和平入城,对城市的破坏甚微,更无杀戮之事发生,但入元以后的杭州,毕竟今非昔比。为此,本文拟对元灭南宋对杭州的影响作些论述,不当之处,祈请大家指正。

由于元军统帅伯颜的周密部署,元军在占领临安时,真正做到了“农不释耒,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秋毫弗惊”。元世祖要伯颜学习北宋初年下江南的统帅曹彬,实际上伯颜做得比曹彬要好得多。大约南宋灭亡后十年左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杭州,他对杭州的繁华和美丽赞叹备至,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元代杭州繁荣的证明,这种看法显然不够科学,但元左丞相伯颜在攻占杭州时,对它作了精心保护,使城市免遭战火破坏,百万生灵免遭涂炭,确实有惠于杭州百姓。为此,元军占领临安城当月,人们就在杭州官署竖立了一块“丞相伯颜公勋德碑”,以行表彰。元仁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又在杭州原南宋武学故基、武成王庙之东,建立伯颜祠,“仍给田以供祀事”。使往来之人,“得瞻庙貌,皆发忠义之心”。上述碑、祠今天虽早已不存,但笔者认为,如果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亡宋的立场上,我们在西湖边重立一个纪念伯颜的碑、祠之类,恐怕仍有其必要。

当然,南宋的灭亡,对曾经作为都城的杭州,影响毕竟巨大,而且大多是消极的,对此,学者邹身城等先生有一个扼要的论述:

一旦南宋王朝覆灭,(南宋临安作为)全国性大都市的繁荣立即烟消云散,皇室贵胄和中央政府军政人员全部被驱往北方后,剩下的地方政府消费能力势必大幅下降。于是杭州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一落千丈。其集聚功能、工贸功能、旅游功能,全面削弱,城市化之路就立即逆转了。最具体的表现是这个世界最大城市的人口遽降;手工业品产量下降;商贸衰退;市场趋于冷落。旅游业的主要游客赶考的学子没有了朝山进香的香客明显减少;来京述职的官员没有了;外国来的外交使节也不来杭州了;随着商业中心地位的衰落商贾稀少。当年首都的繁盛景象一去不复返了!此后700多年,杭城再没有恢复到南破碎城市化的高水平。

上述论断,虽然说得比较笼统,且多侧重于杭州的旅游功能,但基本观点笔者还是表示赞同。下面就元灭南宋对杭州的主要影响具体分述于下。

一、政治上的影响——元灭南宋后,使杭州从一个国家的都城,降为一个行省的省会,最高统治集团和中央政府从此北移,对外交往不再以杭州为出发地和目的地,科举的省试和殿试再也不在杭州举行,著名士大夫和学者来杭州的人数也相对减少,杭州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对全国的影响力从此大为削弱。

二、经济上的影响——元灭南宋前后,大批人口离开杭州:一批是以三宫和宰执大臣、皇亲国戚为主的原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主要成员和部分太学生,被元朝俘虏后驱赶到了北方。更多的官僚士大夫和地主、富商为躲避战火,早在元军入城前已向乡间和其他城市逃跑。如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参知政事常楙、签书枢密院夏士林、左司谏陈孟虎、监察御史孔应得等,就是率先逃跑的典型。此外,知临安府曽渊子,两浙转运副使兼浙东提举王霖龙,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及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台谏潘文卿、季可、陈过、徐卿孙,侍从以下陈坚、何梦桂、曾希颜等数十人,也不知去向。德祐二年(1276)正月初五日午朝,文班仅有五人,由此可见官员逃离临安城之众。民间富室更是逃跑一空。昔日每隔三年,此地即举行科举的省、殿试和太学补试,应试士子偕陪同人员,往往达数万人之众,“骈集都城,铺席买卖如市,俗语云赶试官生活”,也是一大商机。南宋临安,本是一座消费性的城市,现在失去了如此众多的消费群体,经济萧条可已想见。

三、文化上的影响——南宋临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武学、宗学的所在地,而且也是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聚集之地,更有秘书省、国子监、国史院等机构丰富的藏书,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人文渊薮。元灭南宋后,三学和藏书已经不存。众多的文化人也纷纷出走。如著名学者胡三省,本受贾似道之邀,在贾府著述《资治通鉴音注》,似道破败,胡三省不得不逃往故乡天台(浙江临海,其所居地今属宁海)。著名经学家、理学家黄震,本为浙东提举,德祐元年十二月应召赴临安奏事,旋除侍左郎官,但人未到京,临安已为元军攻占,他只得退隐故乡慈溪(今属浙江)等地。同为慈溪人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他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著作甚丰,元军破独松关,王应麟也离开临安逃往故乡躲避。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本为赵宋宗室,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湖山类稿》作者汪元量,本是度宗朝宫中琴师,南宋灭亡后,随三宫入燕京,后来做了道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大批文人学士的离去,彻底动摇了杭州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四、对西湖和钱塘江等江河湖泊的影响——西湖作为杭州的一颗明珠,在南宋时候备受朝廷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治理,自孝宗乾道五年(1169)起,增撩湖军兵至百人,“专一开撩,或有种植茭菱,因而包占,増迭堤岸,坐以违制”。理宗淳祐七年(1247)大旱,诏郡守赵与开浚,自六井至钱塘上船亭、西林桥、北山第一桥、苏堤、三塔、南新路、长桥、柳洲寺前等处,凡种菱荷茭荡,一切薙去,方得湖水如旧”。因而环湖景色优美,“西湖十景”之名即始于此时。入元,西湖却长期得不到治理,逐渐淤塞,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它竟然成了一个“放生池”。另据明成化《杭州府志》记载:“元时不事浚湖,沿边泥淤之处,没为茭田荷荡,属于豪民。湖西一带,葑草蔓合,侵塞湖面,如野陂。”到元朝末年,西湖不是为豪民侵占成茭田荷荡,便为葑泥覆盖成了平地,西湖内景的遭到破坏也就可想而知。

钱塘江同样受到严重淤塞。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据江浙行省令史裴坚言:“杭州钱塘江近年以来,为沙涂壅涨,潮水远去,离北岸十五里,舟楫不能到岸,商旅往来,募夫搬运十七八里,使诸物翔涌,生民失所……”城内河道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裴坚同时言:“访问宋时并江岸有南北古河一道,名龙山河,今浙江亭南至龙山闸约一十五里,粪壤填塞,两岸居民间有侵占。”后来,这两条江河虽经治理,但仅仅化了四十余天时间便草草收工。

五、对原南宋皇宫的影响——元灭南宋后,对杭城建筑影响最为惨重的当属凤凰山麓的原南宋皇宫。据元末明初学者徐一夔谓:至元十四年(1277),“民间失火,飞烬及其宫室,焚毁殆尽。”不过,笔者对徐一夔之言的正确性尚有怀疑:杭州火事虽多,但民居与宫室毕竟有很大一段距离,因何会遭到波及?原南宋宫殿有多处,且地势高低参差,相互间并不完全联成一片,因何一场大火能将它们“焚毁殆尽”?依笔者愚见,认为很可能是元统治者为了彻底抹去杭州百姓对故国的记忆,有意纵火的结果。十四年后,西域僧杨琏真伽向朝廷建议,在原宫殿遗址造佛寺五座:曰兴元寺、报国寺、白塔寺、般若寺、小仙林寺。又造塔一座:曰尊胜塔。元末张士诚据杭州,毁寺、塔为城,除报国寺外,其它五座寺、塔全部被毁。大约到明末清初,报国寺也废而不存。至此,凤凰山麓的原南宋皇宫,完全成了一堆废墟,直到今天。

六,对杭州百姓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杭州在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后,经济转向萧条,茶店、酒楼、娱乐场所便少有人问津,至于高档消费肯定也大不如前,这样势必造成许多店铺关闭和众多的人失业,从而使许多市民的生计发生困难。其次,杭州百姓的生活待遇,也开始一落千丈。众所周知,南宋政府比较关心民生,社会救济做得较好,元代史臣对此也不加否认,其谓:

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恵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振给之,无分于主客户。不足,则遣使驰传发省仓,或转漕粟于他路,或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劝谕官吏,许书历为课;若举放以济贫乏者,秋成,官为理偿。又不足,则出内藏或奉宸库金帛,鬻祠部度僧牒;东南则留发运司岁漕米,或数十万石,或百万石济之。赋租之未入,入未备者,或纵不取,或寡取之,或倚阁以须丰年……

这样高的评价,在历史上可谓仅见。南宋政府对生活于辇轂之下的百姓,更是照顾有加,如高宗于绍兴十四年(1144)十二月,“命诸郡收养老疾贫乏之民,复置漏泽园,葬死而无归者”。这种专门安葬死而无归者的尸体和骸骨的漏泽园,后来在南宋各州郡普遍都有设立。早在南宋绍兴五年,即在临安府置“惠民和剂局”和“太平惠民局”,免费为百姓诊治,并赐药给患病贫民。绍兴二十八年六月,时值盛暑,高宗“恐细民阙药服饵,令翰林院差医官四员,遍诣临安府城内外看诊,合用药,令户部于和剂局支拨应付,候秋凉日罢”。此后,对市民的照顾更是加厚,宋末学者周密对此颇有感叹地说:

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若住屋则动蠲公私房赁,或终岁不偿一镮。诸务税息,亦多蠲放,有连年不收一孔者,皆朝廷自行抱认。诸项窠名,恩赏则有黄榜钱,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大家富室则又随时有所资给,大官拜命,则有所谓抢节钱。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

入元,杭州百姓屡遭水灾、旱灾和火灾的折磨,元政府虽然也时有救济,但与南宋相比,无论广度和深度却都要小得多。

以上事实表明,元代杭州城内百姓的生活,与南宋时候相比,确实恶劣了许多。

当然,元灭南宋以后,对于杭州来说,也存在着某些积极的因素,特别是元代版图辽阔,对外交往便利,为今后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另一种生机。因受日力所限,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容笔者今后作出进一步研究后,再予论述。

 

作者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