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特别关注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学术纵横
 
南宋临安的政教调和(三)
来源: 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作者: 吴晶 周膺  日期:2020-12-23

(接上文)

十方住持寺中的疏请住持寺,指地方政府参考僧正司的公举意见以疏文延请住持之寺,敕差住持寺则指朝廷以敕等差除住持之寺。敕差相当于官职差注的中旨特除、堂除或宣授、铨选这3种主要方式中的堂除或宣授。敕差住持虽在宋代以前已有其例,但制度化却始于宋代。宋代宫观也行敕差制。南宋绍兴至德祐年间(1131—1275)洞霄宫13位住持都监兼领通明殿焚修,皆系尚书省奏报敕差。在宋代寺院中,五山十刹是十方住持寺中敕差等第最高、朝廷干预程度最强的一类官寺。有关宋代的五山十刹寺制,最早的较详记载见于明宋濂的两篇塔铭。《宋学士文集》卷二五《天界善世禅寺第四代觉原禅师遗衣塔铭》云:“浮图之为禅学者,自隋唐以来初无定止,唯借律院以居。至宋而楼观方盛,然犹不分等第,唯推在京巨刹为之首。南渡之后,始定江南为五山十刹,使其拾级而升。”又卷四○《翰苑别集》卷一○《住持净慈禅寺孤峰德公塔铭》云:“古者住持各据席说法,以利益有情,未尝有崇庳之位焉。逮乎宋季,史卫王奏立五山十刹,如世之所谓官署。其服劳于其间者必出世小院,候其声华彰著,然后使之拾级而升。其得至于五名山,殆犹仕宦而至将相。”明释广宾《上天竺山志》卷一二《杂识》云:“宋史弥远,四明人,当国日奏列五山十刹,比仕官之九棘三槐,仍分禅教,如文武班;僧必出小院,声华彰著,拾级而升。”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四《方外玄踪》又载五山十刹名:“嘉定间品第江南诸寺,以余杭径山寺,钱唐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为禅院五山;钱唐中天竺寺,湖州道场寺,温州江心寺,金华双林寺,宁波雪窦寺,台州国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灵谷寺,苏州万寿寺、虎丘寺,为禅院十刹。以钱唐上天竺寺、下天竺寺,温州能仁寺,宁波白莲寺,为教院五山;钱唐集庆寺、演福寺、普福寺,湖州慈感寺,宁波宝陀寺,绍兴湖心寺,苏州大善寺、北寺,松江延庆寺,建康瓦棺寺,为教院十刹。杭州律院……不在五山十刹之列”(缺教院五山1)。其他记载略有差异,但禅宗五山十刹大体可信。胡适对明清文献记载的教院五山十刹是否可信或有怀疑。寺院的等第本是宗门内事,不必由朝廷来定高下,五山十刹由朝廷品第,是寺院官署化最典型的代表。从多在京辅临安来看,其品第更多依据寺院与皇室的亲疏关系。而“其得至于五名山”的住持,“犹仕宦而至将相,为人情之至荣,无复有所增加。缁素之人往往歆艳之”,反映的是如前所述的价值观变化。从宋代多数僧众对政府干预佛教内部事务的接受以及对世俗荣典的歆艳,可见世间与出世间、世俗与方外间的差别逐渐缩小,乃至消泯。


用禁之间的宗教发展


在用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宋代的宗教事业在起伏中变动发展。北宋真宗时先后改杭州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景德灵隐寺。大规模修缮杭州宁寿禅院(净慈寺),并于天禧二年(1018)赐予铜迦毗卢佛像。仁宗时直接资助寺院修缮。天圣三年(1025)仁宗母章懿太后赐灵隐寺脂粉钱9054贯,天圣八年又以杭州、秀州1.3万亩良田相赐。庆历年间(1041—1048)仁宗令传法院(原译经院)将灵隐寺住持释契嵩所著《禅宗定祖图》《传宗正法记》《传法正宗论》(合称《嘉祐集》和《辅教篇》)编入《藏经》,并赐释契嵩明教大师称号,使之名重一时。皇祐三年(1051)又赐灵隐寺御绣《观音心经》以及回銮碑、飞白黄罗扇等御品,灵隐寺因此名声远扬。天圣年间(1023—1032)赠杭州上天竺寺檀香缕金菩萨、罗汉尊,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等琥珀像5尊。英宗时又对佛寺“明宗正名”。北宋守杭的名公重臣如王钦若、范仲淹、梅挚、蔡襄、苏轼等都有佛缘,纷纷从外地延请高僧前来住持名刹,且与他们结方外交。不少寺院由此得到修缮扩建。大中祥符年间扩建众善寺,改名大中祥符寺。扩建永福寺,改名广化寺(俗称孤山寺)。景祐年间(1034—1038)释惠然在圣果寺建崇圣塔。庆历五年改塔院为崇圣寺。上天竺寺在释元净主持下凿山增室,广聚僧众,教苑之盛为两浙之冠。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云:“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徽宗尊崇道教,宣和元年下诏强制僧尼改称道教名号德士、玄德士,改佛寺为道观,改佛菩萨称谓为道教名号,杭州天竺寺释永道不顾安危撰《上徽宗皇帝改僧为德士疏》,指责其废佛作为。徽宗将释永道流放至道州(今湖南道县)。后迫于众怨召回,并还僧服。

南宋初对佛教发展严加限制。除限制出家人数外,还有意减少寺院。有的寺院改为校场、军器所,有的划为禁苑。如大昭庆寺用作策选锋军教场,祥符寺(龙庆寺)拆建为军器所,圣果寺、崇圣寺、梵天寺划为禁苑,南山昭庆寺、惠昭寺用于朝廷祠祭,下天竺寺一度用作御园和考场。孝宗拆9座寺院拓地造聚景园。理宗占用灵隐寺菜园建阎妃父功德院。还改祭祀斋宫为家庙。皇族、官僚甚至内侍都占用寺院,以为私人香火院、功德院、攒宫、殡所等。许多寺僧被迫离寺。其中大多云集径山能仁寺,使能仁寺发展为“东南第一禅院”。但总体而言孝宗以后限佛政策放松,统治者信佛者渐多。历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朝至南宋末,寺院又大兴。不仅许多家庙还原为寺院,还新建了不少寺院。据《咸淳临安志·寺观》不完全记载,南宋末年临安城内外(钱塘、仁和两赤县)寺院总计496所,能够确定创建年代的398所。其中北宋9所,南宋139所。南宋临安府辖其余余杭、盐官、富阳、新城、临安、於潜、昌化7县寺院总计281所,能够确定创建年代的255所。其中北宋4所,南宋29所。此数与实际当相差较远。据《梦粱录》卷一五《城内外寺院》统计,南宋临安府辖9县共有各类寺院庵堂671所。宋末元初人方回曾说:“佛事在东南,浙右为盛。浙右,钱塘为盛。钱塘之盛,莫盛于灵隐、径山。聚其徒千五百至二千众,故其众僧所居之堂视天下无加焉。”

北宋杭州新建的寺院钱塘、仁和两赤县主要有宝奎寺、崇宁万寿教寺、慧林寺、广寿慧云禅寺、仙林慈恩普济寺、开宝仁王寺、百法寺、定水寺、大佛寺、集庆讲寺、接待寺、真寂寺、神霄雷院、福田庆寿寺、香积寺、崇先显华严教寺等,余杭县主要有南山普宁禅寺、显圣寺、化城接待寺等,盐官县主要有延恩寺、金佛寺、太平广福寺、西山广福院、智标塔院等,富阳县主要有偃松寺、真寂寺、净因寺、宝林寺等,昌化县主要有普济寺、百丈寺。南宋临安在城及周边新建的寺院,主要有月塘寺、辩利院、福善院、法明寺、孝慈庵、徐庵、下乘院、广恩院、文思院、无碍院、大寿星庵、崇恩延福院、报国院、普慈寺、龙树庵、惠林寺、西北真如寺、大慈庵、惠严院、慧林寺、鹿苑寺、东山万寿寺、显教寺、兴福寺、普润院、九曲寺、永福院、永隆院、通元庵、上元寺、宝莲院、西北寺、报恩光孝寺、宝山院、慧光庵、寿圣寺、天然庵、净教寺、宁亲广福寺、观音庵、净明院、福全院、妙因庵、大龙寺、自云庵、头陀庵、石佛庵、褒亲崇寿寺、大悲庵、观音圣泉庵、上方寺、开宝仁王寺、宝全寺、圣寿禅寺、真如寺、演教寺、大德尼寺、演法院、福德寺、福田寺、大慈禅寺、妙净寺等。

除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外,宋代临安(杭州)的律宗、华严宗也颇为兴盛。昭庆寺、六通寺、法相寺、菩提寺、灵芝寺、祥符寺、明庆寺等律寺较著名,使临安成为全国律学中心。宋代律宗为释道宣所创南山宗一系单传,其中心移至杭州。吴越国时得释法宝传承的释赞宁有“律虎”之称,深受吴越国王和宋代皇帝推崇。释法宝七传而有释允堪。释允堪为钱塘人,专精律部。庆历二年(1042)建戒坛于昭庆寺,岁岁度僧,声名远播。弟子释元照为余杭人,博究顿渐律仪,著述颇丰,影响久远。日僧义天前来求法,将此宗传入日本。宝祐六年临安明庆寺释闻思奏准将释道宣3部著作及释元照记文编入《大藏经》。宋代杭州华严宗也出现复兴局面,主要得因于慧因寺释净源努力。释净源是宗密一系释子璇的弟子,博学多闻,著述颇丰,尤其精通华严学,被誉为“教海义龙”,著有《华严疏抄注》。他推崇《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宗的传承上主张立马鸣为初祖,构成华严七祖之说。此说影响深远。高丽僧统释义天至慧因寺,就学于释净源,承继教印,并带回其全部撰述,促进了华严宗的传播。南宋时释净源的三传弟子释师会、四传弟子释希迪也多有建树。南宋初慧因寺释义和奏准华严著述编入《大藏经》。又从高丽搜罗到释智俨、释法藏著述佚本,重新雕版流通,使华严义学在南宋较为活跃。

宋代到杭州参访或研习的日本僧人较多。有的先到天台山再来杭州,如释荣西、释觉阿、释金庆、释安秀、释长贺、释道元、释惠云等。到径山参习者犹多,除前述释俊芿、释辨圆、释觉心、释昭明外,还有释湛慧、释荣尊、释法心、释道祐、释音、释敬念、释生、释院豪、释印、释觉琳、释义介、释静照、释俊、释惟仙、释圣禅、释上昭、释合、释志源、释尔然、释德俭、释琼林、释印元、释宗已等。到灵隐寺、净慈寺、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等的也不少,如释良祐、释定心、释思顺、释湛海、释源心、释普门、释义尹、释宏海、释正见、释禅忍、释近照、释义手、释了心、释无得等。

北宋太宗访求道书7000余卷,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删校,得3737卷,编为《道藏》。杭州吴山真圣宫道士张契真参与其事,手抄经史集凡500余卷。既毕,赐号元静大师。真宗时掀起崇道高潮,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四降“天书”,大行神道设教,完善宫观创建制度、紫衣师号制度、宫观土地赋税制度,并命王钦若、张君房编校《道藏》。王钦若纂成目录《宝文统录》,时任钱塘县令的张君房则开始编纂道藏《大宋天宫宝藏》。直到他后来担任著作佐郎完成七藏。此藏以《千字文》为函目,始于“天”,终于“宫”,故名《大宋天宫宝藏》,凡466函4565卷,比《宝文统录》著录的4359卷增加了206卷。张君房又摘抄其精要,编为《云笈七签》。《大宋天宫宝藏》已佚,《云笈七签》今存。南宋时兴建了东太乙宫、西太乙宫、佑圣观、开元宫、龙翔宫、宗阳宫、四圣延祥观、三茅宁寿观、显应观、万寿观御前十大宫观。钱塘、仁和两赤县其他著名宫观尚有天庆观、报恩光孝观、玄真观、水府净鉴观、旌忠观、中兴观、天明宫、承天灵应观、清源崇应观、鹤林宫、玉清宫、上清宫、冲虚宫、太清宫、顺济宫、真圣观、玉虚观、景隆观、景星观、表忠观、至德观、旌德观、云涛观、崇真道院、灵应堂等。又有女冠宫观多所,有记载的有新兴宫、福田宫、明真宫、神仙宫、承天宫、西靖宫、天清宫、灵耀宫、常清宫等。畿县余杭县有洞霄宫等,临安县有紫阳宫、元寂宫、冲虚宫、崇道宫、清修观、新兴女冠宫等,於潜县有至道宫、无极宫、集真观、许游观等,昌化县有上清宫等,富阳县有妙庭观、丹霞观、崇元观、元阳观、崇亲思孝宫、紫霄宫等,新城县有景德观、葆真庵等。

北宋杭州对道教发展贡献较大者是张契真、张君房等,南宋临安则有外地籍道士张守真、刘敖、白玉蟾、皇甫坦、李茇、蔡道像、王嗣昌、莎衣道人等,本地籍道士有钱塘县盛旷、禇伯秀、沈如济、沈敬,仁和县周允和,余杭县贝守一、金迈韶,临安县杨公清,於潜县阮日益等。《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又载列仙常中行(钱塘人)、喻天时、陆维之(余杭人)、王朴(大名府人)、杨乃诚(潼州人)、陈良孙(南渠人)、朱真静(临安人)7位,高道冯德之(河南人)、唐子霞、石自方(鄱阳人)、叶彦球(钱塘人)、何士昭(余杭人)、李洞神(新城人)、陈希声(临安人)、徐冲渊(平江人)、俞延禧(临安人)、王思明(临安人)、龚大明(仁和人)、孙处道(余杭人)、贝大钦(余杭人)、徐应庚(余杭人)14位。

南宋临安还兴各种民间道会。道会虽算不上一种组织,但有定期活动。道会多借神诞日举办,内容主要是诵经、燃香、供献、做法事等。虽规模不如佛会盛大,也极有社会基础。参与者上至仕宦、富商,下至屠夫、走贩,遍布社会各阶层。《梦粱录》卷一九《社会》载:“奉道者有灵宝会,每月富室当供持诵正一经卷。如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诞日,杭城行香诸富室就承天观阁上建会。北极佑圣真君圣降及诞辰,士庶与羽流建会于宫观或于舍庭。诞辰日佑圣观奉上旨建醮,士庶炷香纷然。诸寨建立圣殿者俱有社会,诸行亦有献供之社。遇三元日诸琳宫建普度会,广度幽冥。二月初三日梓潼帝君诞辰,川蜀仕宦之人就观建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诞辰,四月初六日城隍诞辰,二月初八日霍山张真君圣诞,四月初八日诸社朝五显王庆佛会,九月二十九日五王诞辰,每遇神圣诞日诸行市户俱有社会,迎献不一。如府第内官以马为社,七宝行献七宝玩具为社。又有锦体社、台阁社、穷富赌钱社、遏云社、女童清音社、苏家巷傀儡社、青果行献时果社、东西马塍献异松怪桧奇花社(鱼儿活行以异样龟鱼呈献豪富)、子弟绯绿清音社、十闲等社。有内官府第以精巧雕镂筠笼养畜奇异飞禽迎献者,谓为可观。遇东岳诞日更有钱燔社、重囚枷锁社也。”

南宋时外来民间信仰和宗教续入临安。唐武宗所禁宗教后来逐渐解禁,唯摩尼教被永禁,至宋代南潜东南,演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北宋真宗、徽宗时摩尼教虽一定程度解禁,但因其与北宋末年方腊等农民起义相关,被冠以“吃菜事魔”而又大遭禁灭。“宣和三年闰五月七日,尚书省言:契勘江浙吃菜事魔之徒习以成风”。“事魔食菜,法禁甚严。”而随着民间宗教信仰的普泛,“吃菜事魔”的指涉不断扩大。其中的“魔”原指摩尼教之“摩”。今人杨富学、史亚军《“吃菜事魔”名实再探》一文又考证出“菜堂”“菜院”等为摩尼教斋堂。但日本学者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第五章《吃菜事魔考辨》通过对“吃菜事魔”史料的梳理,提出宋代的“吃菜事魔”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不同意义的观点。认为“吃菜事魔”原指摩尼教,但后来演化为当政者诋毁所有邪教异端的贬称,甚至成为打击取缔邪教组织的法律术语。该书第六章《方腊之乱与吃菜事魔》否定方腊是摩尼教徒的传统观点,认为方腊在起义中虽然利用过宗教,但并没有发现其进行宗教性秘密结社的证据。这次起义可能与贩卖私盐有关。朱瑞熙《论方腊起义与摩尼教的关系》和李裕民《方腊起义新考》两文否认方腊是摩尼教信徒或首领,但对摩尼教在这次起义中的作用则予以肯定,指出在起义末期响应的吕师囊、裘日新等是摩尼教徒。北宋政权禁断“吃菜事魔”是受这一因素影响。查禁摩尼教的效果并不好。南宋时出于抑制非法宗教的需要,政府有意将“吃菜事魔”概念的外延扩大,用以指涉一切不利于统治的民间信仰。而佛、道出于清理门户的需要,也将其所认为的异端归入“事魔邪党”之列,致使摩尼教与“吃菜事魔”之间的关系变得晦暗不明。所以“吃菜事魔”包括摩尼教但并不等同,白云宗、白莲宗、弥勒教等也曾被归入其中。

白云宗北宋时创立于杭州。创始人孔清觉(1043—1121),号本然,登封(今河南登封)人,孔子第五十二世孙。从汝州龙门山宝应寺释海慧出家,遍历四方。又于舒州浮山结庵静修20年。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入杭州灵隐寺后山白云庵,自创白云宗。后在余杭县常熟乡(今瓶窑镇西南)南山建白云寺,后世称南山白云宗,尊称通教大师。其教义借用佛教“四果”“十地”等,因此有学者认为是华严宗的一个支派。所谓“四果”,乃声闻乘(指听闻佛陀言教而觉悟的修行方式)修行者所经历的4个阶段(果位),即须陀洹果(也称入流果)、斯陀含果(也称一来果)、阿那含果(也称不来果)以及阿罗汉果。4个果位由低至高,如须陀洹果乃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而入阿罗汉果则能断绝一切思惑,永入涅槃,不再来生三界。孔清觉圆寂后,弟子释慧能在南山白云寺前建白云塔葬其遗骨,又在余杭县超山、德清县龙山和乾元山、归安县岩山等地分葬其舍利。孔清觉著有《三教编》《十地歌》《初学记》《正行集》等。南宋绍兴年间白云寺改为传灯院,后又改名普安寺,淳熙七年改称普宁寺。普宁寺一度趋于极盛,有孝慈院、广济院、资福院、雨化庵、真武庵等40余下院。宋末又开始在南山东部崖壁上镌刻释迦像。后又镌刻金刚、力士、玉皇等几十座造像。南宋时普宁寺僧即开始编纂《大藏经》。元初孔清觉的传人释慧照北上大都觐见元世祖请刻《大藏经》,获准。元至元十四年(1277)在普宁寺开雕,由普宁寺释道安、释如一、释崇善、释如贤等管领其事。至元二十七年雕刻完毕。依《千字文》编次由“天”字至“感”字,共559函1430部6004卷(后增补为1437部6010卷),世称《普宁藏》。寺僧释如莹又将《普宁藏》总目编为《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目录》四卷。日本第一部大藏经德川时期(1637—1648)印行的《天海藏》即根据南宋湖州本《思溪藏》与元代《普宁藏》翻刻。但白云宗被斥为“白云菜”,也遭到禁绝。释志盘《佛祖统纪》卷五四《事魔邪党》云:“白云菜者,徽宗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居杭之白云庵,立四果十地,造论数篇,教于流俗。亦曰十地菜。觉海愚禅师辨之,有司流恩州。嘉泰二年白云庵沈智元自称道民,进状乞额。臣寮言:道民者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既非僧道童行,自植党与千百为群,挟持祆教聋瞽愚俗,或以修桥砌路敛率民财,创立私庵为逋逃渊薮。乞将智元长流远地,拆除庵宇以为传习魔法之戒。奏可。”北宋政和六年(1116)孔清觉著《证宗论》,所述观点与传统的华严宗不同,而且排斥禅宗,遭到觉海愚禅师反对,诉之于朝。孔清觉被流放恩州(今广东恩平),四年后获赦放还。

白莲宗创立于南宋。净土宗始祖释慧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集缁素道侣123人在庐山东林寺建斋立誓,创立白莲社,开启结社念佛之风。唐代释善导、释法照、释少康等高僧相继效法,创建净土道场。宋代结社念佛之风益盛。“近世宗师,公心无党者率用此法诲诱其徒。由是在处立殿造像、结社建会,无豪财、无少长莫不归诚净土。若观想若持名,若礼诵若斋戒,至有见光华睹相好、生身流于舍利、垂终感于善相者,不可胜数。净业之盛,往古无以加焉。”不独净土宗,其他诸宗大德也都纷纷加入结社念佛行列。念佛社的组织者多为高僧大德,其活动得到士大夫乃至朝廷的支持。如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世称“钱塘白莲社主”的莲宗七祖释省常在杭州昭庆寺创建净行社,“朝贤高其谊,海内借其名。由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长又闻公之风而悦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旦亲为社首,士人与其会者前后达123人。这些名重一时的英才巨儒或寻幽而问道,或睹相而知真,或考经而得意,均自称“净行社弟子”。当时的念佛社规模大小不等,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虽然组织松散,但都定期活动。宋室南渡前后,刀兵交作,生灵涂炭。残酷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催化结社念佛之风,且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结社场所不再囿于寺院,而是延伸至民间宅第;二是发起者或主持者愈来愈多为在家信士。白莲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得以产生。但它不同于此前的净行社、白莲社、净土会等念佛社团,以接受文化水平低下的农工商为主。白莲宗的创始人为释子元。据《庐山莲宗宝鉴》《佛祖统纪》等书记载,释子元(1069—1166)俗姓茅,初名佛来,号万事休,昆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师事平江府延祥寺释志通,习诵《法华经》。十九岁落发,习止观禅法。后从北禅寺释净梵受天台教观。又对净土宗教义通俗化阐释,引权就实,广度群品,普劝男女老幼皈依三宝、受持五戒、茹素念佛。在淀山湖创建白莲忏堂,“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白莲导师。其徒号白莲菜人,亦曰茹茅阇黎菜”。结果被斥为“白莲菜”,以“事魔”之嫌被人告发,绍兴元年被放逐江州(今江西九江)。但他于逆境中未尝动摇信念,仍然随方劝化,并撰成《西行集》。乾道二年已为太上皇的赵构召其赴京。诏云:“朕尝观九江之奏,一僧名子元,习效白莲之净社,会集庐山之大缘,化七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未有不如所愿而得往生。即今召赴德寿殿讲演净业大义。可赐褐蕃罗青界相金襕仙花袈裟一顶、金拔折罗环钩一副。”释子元抵达临安后,赵构宣其至德寿宫演说净土法门,赐号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释子元在昭庆寺祝圣谢恩。回昆山后,以“普、觉、妙、道”四字为定宗之名。释子元另著有《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莲宗晨朝忏仪》《法华百心》《弥陀节要》《证道歌》《风月集》《劝人发愿偈》等。

“祭岳、渎、名山、大川在境内者及历代帝王、忠臣、烈士在祀典者”,“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也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南宋临安兴自然神、土地神、土谷神、名贤神崇拜等。《梦粱录》卷一四《山川神》载:“城隍庙在吴山,赐额永固。岁之丰凶水旱,民之疾病祸福,祈而必应。朝廷累加美号,曰辅正康济明德广圣王。昭济庙在候潮门外浑水闸西,相传为吴王夫差庙,加封曰善应安济孚佑显卫侯。忠清庙在吴山,其神姓伍,名员,乃楚大夫奢之子。自唐立祠,至宋亦祀之。每岁海潮大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累赐美号曰忠武英烈显圣福安王。有行祠在仁和县治东南隅。吴越钱武肃王庙在方家峪宝藏寺,及龙山武功堂为钱文穆王庙,五王俱祀焉。平济王庙在浙江广子湾,累封曰显烈广顺王。顺济庙,原浙江里人冯氏,自侯加至王爵,曰英烈王。王封助灵佐顺侯,英显于通应公庙,即庙子头杨村龙王庙是也。平波祠,赐额善顺庙。钱塘顺济龙王,赐额昭应庙,并在白塔岭之原。孚应庙在磨刀坑。广顺庙在龙山。惠顺庙在江塘。顺济龙王庙在杨村顺济宫。三侯加王爵美号,曰广泽灵应,曰顺泽昭应,曰敷泽嘉应。自平济至顺济十庙,俱司江涛神也。嘉泽庙在钱塘门外二里,钱武肃曾封王爵,今改封曰渊灵普济侯。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会灵庙在柳洲。五龙王庙在涌金门外上船亭。龙井惠济庙在风篁岭,美号王爵曰嘉应广济孚惠王。南高峰龙王祠在荣国寺后钵盂潭,累封曰孚应昭顺侯。玉泉龙王祠在青芝坞净空寺内,其神加封美号曰嘉应普泽公。”《咸淳临安府志》等记载更为详细。自然诸神以龙王、江神、潮神居多,另有花神等。祀庙主要有平济庙、顺济庙、英显通应公庙、汤村龙王堂、善顺庙、昭应庙、孚应庙、广顺庙、惠济庙、顺济龙王庙、嘉泽庙、水仙王庙、会灵庙、龙井惠济庙、南高峰龙王祠、玉泉龙王庙等。土地神原指社神,后来扩大到地方保护神。土谷神大抵也属此列。祀庙主要有城隍庙、昭济庙、忠清庙、钱武肃王庙、钱文穆王庙、显应庙、翼灵庙、旌忠庙、金华将军庙、广福庙、三将军庙、嘉应公庙、通应侯祠、护国天王堂(附白马神祠)、玉仙堂、石姥祠、吴客三真君祠、清玄真君义勇武安王庙、华严菩萨庙、半逻老人庙、霸王庙、会灵护国祠、灵休庙、真圣庙、七娘子庙、苏将军庙、义桥前后庙、灵应庙、奉王庙、福济王庙、白龙王庙、黑龙王庙等。名贤神为忠臣义士、先贤古德之神化。《梦粱录》将祀庙分为忠节、仕贤和古神三类,《咸淳临安府志》分为节义、仕贤、寓贤、古神四类。祀庙主要有旌忠庙、灵卫庙、忠勇庙、昭节庙、显功庙、灵惠庙、嘉泽庙、白文公祠、昭贶庙、苏文忠公祠、许箕公(由)以下三十四贤祠、潘逍遥祠、大禹祠、周赧王庙、防风氏庙、申将军庙、汉留侯庙、汉萧相国祠、周降侯庙、显忠庙、福德衍庆真君庙、曹王庙等。南宋时大量人口南迁,故还有许多外郡侨寓行祠。《梦粱录》卷一四《东都随朝祠》和《外郡行祠》记载东都随朝祠有惠应庙、二郎神等,外郡行祠有东岳行宫、广惠行宫、仰山二王庙、显佑庙、灵顺庙、顺济圣妃庙、广灵庙、梓潼帝君庙等。《咸淳临安志》卷七三《祠祀三》记载略同。除此之外,宋代杭州还重灶神、蚕神、胥吏神(仓颉)崇拜等。蚕神、胥吏神崇拜是一种行业神崇拜。又有淫祠泛滥。

唐代杭州已有胡商,可能带来了伊斯兰教。从现存凤凰寺阿拉伯文《古兰经》经砖“宋杭州定造京砖”戳记来判断,此寺北宋已建。由凤凰寺的规模可知,其时传教规模很大。从北宋开封有犹太人聚居和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杭州多犹太人且有专门聚居区的情况来判断,南宋临安当已有较多犹太人,或也当有犹太教传入。(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东方博物 | 施梦以、李威乐、张晓坤:杭州西湖区南宋张适夫妻合葬墓发掘简报 2024-12-26
书事丨刘未: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 2024-12-24
梁轲 | 清代 “浙江海塘沙水情形图” 研究 2024-12-23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