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没有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即大规模裁军,除了按照已有制度安置离军将官做地方添差官、士兵为牢城等兵外,将一部分理应拣退的军人留在军营,让他们做一些杂务,以及训练新兵等;或者不让他们参与军队事务,组织他们和兵民一起参与开垦荒田的活动,让他们以务农为生。当时江北荒田遍布,宋廷组织军中现役士兵进行屯田活动,又鼓励退伍将士前去开垦,给他们提供耕牛、粮种、农具等,仅收取较低的租税。此举既能改善军中将士收入,又能很好地安置退伍官兵,还减少了宋廷的财政开支,防止无家可归的退伍士兵影响社会治安。
期间,由军队参与的叛乱很少,最大的兵乱当属绍兴二十二年虔州军变。史书记载了动乱原因:初,江西多盗,而虔州尤甚,故命殿前司统制吴进以所部戍之。虔之禁卒尝捕寇有劳,江西安抚司统领马晟将之,与进军素不相下。会步军司遣将拣州之禁军,而众不欲行。有齐述者,以赂结所司,选其徒之强壮者,以捕盗为名,分往诸县。夜,两军交斗,州兵因攻城作乱,杀进、晟。
驻扎在虔州的禁军与殿前司军实力相当,时有矛盾,“而守将用人浸轻,往往措置乖方,纪纲不立”,不能妥善解决军中摩擦。步军司的拣军,使二军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军卒齐述等人的叛乱。宋廷得知叛乱后,由殿帅杨存中负责调兵遣将,令殿前司统制李耕具体指挥各路军队镇压叛乱。这次叛乱虽有数千人之众,但叛军毫无计划,很快被官军剿灭。
除了虔州军兵叛乱,还有绍兴十三年六月处州军士杨兴等谋杀守臣徐伋,事未发即被诛。绍兴十五年福建邵武军驻军“欲以夜半纵火焚谯门,杀郡守左朝请大夫赵子升。卒陈升告之,捕同谋者,皆斩”。两处情况相似,军士虽有谋变计划,但尚未实行已被镇压。绍兴十六年,金州、房州发生士兵叛乱,时任襄阳知府的陈桷立即出兵捕杀,很快平定了叛乱,然后向宋廷上奏平叛始末。绍兴二十八年四月,“福建转运判官赵不溢奏南剑州禁军作闹”,以“作闹”一语来看,南剑州禁军并无严重的叛乱之事,大概因琐事与守臣发生了矛盾,文臣上奏朝廷自然归咎于士兵,高宗强调不要对军卒姑息。绍兴三十一年七月,知化州廖颙言“军贼凌铁等见在雷、化州境内啸聚”,东南第十二将高居弁联合五州巡尉官兵将凌铁等消灭。以上是史籍记载的宋高宗朝后期的另外五次兵乱,其中有两次未遂,其余三次规模很小,皆很快被平定。虽然宋廷对将士比较苛刻,但军变很少,也反映出宋廷对各路军队能够有效的控制。所以宋高宗得意地说:“自合兵以来,诸将出入,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无不如意,兹为可喜。”
不可否认,因为宋高宗对绍兴和议的高度依赖,南宋没有趁境内经济恢复,储备战略物资,厉兵秣马,寻找时机收复故地,一雪前耻。一些令金军畏惧的名将刘锜、李显忠等人被闲置多年,世人不再崇尚军功,良家子弟耻于入伍,加之久无战争磨砺,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无疑会下降。绍兴末年完颜亮南侵时,宋廷用来迎敌的主要将领刘锜、王权、李显忠、戚方、成闵等人,虽皆为绍兴初年的猛将,在二十年前战功显著,但此时他们已年老体衰,又为家事所累,或指挥不力,或不敢与金军交锋,纷纷败退。长江防线几于不守,宋高宗又想逃走他处。幸好虞允文在采石阻击金人成功,金军内部又发生变乱,南宋才渡过难关。宋廷没有及时选拔优秀将领,军中将领老龄化,也是宋孝宗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