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塘栖枇杷因何闻名海内外
来源:《余杭名产古今谈》  作者:何富泉  日期:2021-05-19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立夏一过,塘栖枇杷便由青变黄,由黄泛红,渐渐成熟,与春茧一同上市。于是,一筐金,一筐银,车装船运,男欢女笑,整个水乡霎时显出勃勃生机。

 

如果说枇杷是嘉果珍味,那么软条白沙是枇杷中的珍品。换言之,软条白沙是百果中的明珠。

 

软条白沙是塘栖枇杷的杰出代表。枝梗细韧,果实正圆,中等大,单果平均重28.4克,最大果重51克。淡黄色的果面上被有厚薄适中的白色果粉,阳面常洒有稀疏的细焦斑。皮极薄,易剥。果肉玉白,嫩糯,汁丰欲滴,味鲜甜。含糖量高达17%。肉厚,可食率达70%。外观极美,汁液极丰,风味卓绝,品质极佳。相传,东塘镇金家墩村杨墩自然村自古有软条白沙18棵,其品质千年不衰。在1980年、1983年全国枇杷品评中,都获得白沙类第一名。软条白沙是我国独有的“国宝”。

 

平头大红袍是仅次于软条白沙的又一塘栖枇杷名牌品种。果大,单果平均重36克,最大果可达64克。圆形,萼孔半开,呈端正的五角星状。果面浓橙红色,具细白或紫色斑点,果粉薄,外观端庄。皮韧易剥,肉面光滑。果肉浓橙红色,组织致密细腻,汁液中等,味甜。鲜食、制罐均佳。在全国枇杷品评中,多次获红沙种鲜食、制罐二个第一名。“宝珠”是受行家和“吃客”喜爱的又一塘栖枇杷良种,果实虽小,但多独核,果面果肉均橙红色,当地群众称之为“黄毛丫头”,比之为少女,逗人喜爱。塘栖枇杷还有夹脚种、六分种、大叶杨墩、细叶杨墩、五儿种、青璧种、尖头大红袍、五儿白沙、硬条白沙、头早、二早、白毛五儿等品种,各具特色。近期又选出少核大红袍、塘栖早丰、塘栖迟红等品种,使塘栖枇杷更加丰富多彩,闻名海内外。

 

以软条白沙为杰出代表的塘栖枇杷所以能长期名扬国内外,是有丰富的内涵和长远的历史渊源的。

 

塘栖地区河港交错,池塘密布,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庞大的水体对气候的调节效应,使枇杷既不萌冬梢,又少冻害。果实生育期长,有利于养分积累。塘栖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湖、河、浅海沉积物,土壤肥沃,富含磷、钙。该地区海拔虽低,但地形高低不平,田地分明。枇杷居高而生,傍水而长,排水亦佳。综上所述:塘栖风土宜枇杷生长发育,使枇杷之优异的遗传性状得到充分显现,并优变。这就产生了“引种”变异,出佳种而胜于他乡。加上塘栖果农的“筑墩栽植,冬覆寸泥,精细疏果,壅羊栏饼肥”这四大栽培特色,使以软条白沙为代表的塘栖枇杷长期以来蔚盛于我国四大枇杷主产区(浙江余杭塘栖、江苏吴县洞庭山、安徽歙县三谭、福建莆田宝坑)之首。

 

枇杷于初夏登市,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0.5%、脂肪0.7%、糖12%以上,并含多种维生素B。不仅鲜食味美,而且宜于制罐,畅销国内外。还可以制果膏、果露,有滋补、止咳化痰、润肺、健胃和清热、利尿等作用。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苦杏仁甙,有防癌等作用。唐朝司空曙《卫明府寄枇杷叶》诗云:“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仙方当重见,消疾未应便。”把枇杷叶当作“仙方”。

 

枇杷系蔷薇科常绿乔木,四季苍翠,树冠整齐,叶茂花繁。每到隆冬时节,百花凋零,群芳失色,独枇杷花傲雪盛开,现出勃勃生机。而且花期长达100多天,清香多蜜。故又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和高档蜜源植物。

 

枇杷原产我国长江上游,而盛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纪元前就为人所重视,历代骚人墨客常为枇杷赋诗作词。史料颇多,现选录若干,以佐证塘栖枇杷的历史渊源。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黄甘橙楱,枇杷桢柿”句,可见枇杷在西汉已被列为珍果。在距今2156年的汉代古墓陪葬品中有枇杷种子,亦可佐证。晋代葛洪所撰《西京杂记》(公元4世纪)中提到汉武帝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枇杷十株”,也证明汉代枇杷已被誉为名果异树。梁代郭恭义(502~556年)所著《广志》中云:“枇杷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及宜都”,便是说枇杷从今天的四川夹江、宜宾和湖北宜昌,很快传到长江下游。塘栖枇杷是在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时(公元7世纪20年代初)被千里迢迢来塘栖服劳役的民工从他们的家乡携来,因此塘栖枇杷集中在古运河两岸。

 

到唐初,塘栖枇杷进入始盛时期。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编的《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塘栖枇杷开始被列为贡品。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分别用“卢桔为秦树”、“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以及“寒初荣桔柚,夏首荐枇杷”等诗句来描绘当时枇杷盛景。到宋代,特别是南宋建都杭州后,塘栖成了百果园,枇杷更盛。大诗人陆游和刘子翚分别用“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万颗金丸缀树稠,遗根汉苑识风流”的诗句来称赞枇杷。咸淳年间编的《临安志》(1265~1274年)记载:“枇杷……塘坞(即塘栖)出者尤珍,白者上,黄次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塘栖枇杷,胜于他处”的记述。清代编的《唐栖志》有:“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贩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矣。”这里将枇杷与荔枝相比,荔枝肉白,当指软条白沙。1933年编的《中国实业志·浙江省》载:“浙江枇杷,以杭县之塘栖为最有名,产量亦最丰,……塘栖枇杷,不但形体巨大,汁水亦多,为他乡所不及,故其价亦高。”

 

塘栖群众历来喜欢用“白天看不到村庄,晚上见不到灯光”(村庄,灯光均被茂密的枇杷林遮住)、“远看像城头,近(树下)看不见日头(太阳)”等顺口溜来形容塘栖枇杷之盛势。

 

如今,塘栖有枇杷8032亩,年产1500吨上下。产地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亩产和品质,特别是精选软条白沙中的纯真者积极发展,可望到本世纪末,塘栖枇杷将以软条白沙为最多。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