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翠葱郁的南屏山麓,安葬着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这处隐匿在西子湖畔的墓园,虽然规模不大,却无比的庄严肃穆。
整座墓是用青石砌成的圆顶拱墓,坐南朝北。墓碑上刻着的“章太炎之墓”五个大字是章太炎先生生前所撰。墓廊前有石祭桌一张,左右有石凳各一条。墓台周围龙柏成行,墓后修竹相映,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静谧。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政论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的熏陶,并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1891年,章太炎入诂经精舍潜心学习,在此期间,他名声初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战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国家的孱弱,深深刺痛了章太炎,他亲手抄写下了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借此来表达自己救亡图存的志向。
24岁那一年,意气风发的章太炎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受梁启超邀请来到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自此,章太炎离开了西子湖畔,踏上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道路。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章太炎俨然成为一个革命斗士,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
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相继发生,命途多舛的国家,使章太炎排满意识不断流露,也让他彻底从维新梦中醒来,正式树起反清的旗帜,开始向改良派展开斗争。
1903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章太炎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三年。在狱中他又为香港革命派报纸《中国日报》撰稿,与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光复会,坚持斗争。三年后,出狱的章太炎,参加了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11年,上海光复后章太炎回国,次年一月,受张謇拉拢,脱离同盟会,另组统一党,并创办机关报《大共和日报》。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日渐脱离政治,专心治学,在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直到1936年6月,眼见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章太炎先生也因忧心国事,旧疾复发,于14日病逝。 回顾章太炎先生的一生,可以说经历坎坷。他曾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狱,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其对革命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这一段段的轶事,也揭示了他一路以来渐渐激进的革命历程。
1955年4月3日,章太炎墓由苏州迁葬杭州,并按照他生前“生不同辰,死当邻穴”的愿望,安葬在了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墓旁,完成了他希望“地下为邻,共迎胜利”的遗愿。 作为近代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先生的拳拳爱国心,着实令人钦佩。青山有幸,忠骨永存,他那刚毅的性格和敢于抗争的革命精神也将流传于这温柔缱绻的西湖,永远被后人铭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