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浙江大学图书馆最具人气“宝藏”评选-宝藏介绍(2)
来源:浙江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5-27

6.(古籍)元刻本

《新编方舆胜览》

《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元刻本,宋祝穆辑,三十二册。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编号为02872。

1.jpg

《新编方舆胜览》为南宋祝穆编写的记载南宋版图内行政区划的地理书,是现存六种唐宋地理总志之一。全书分浙西路、浙东路、福建路、江东路、江西路、湖南路等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以行在所临安府(今杭州)为首。不同于一般地理书,这部书对建置沿革、疆域、田赋、户口等记录较简略,而对各地风土习俗采摭丰富,尤其对名胜古迹记载详备,并全文抄录有关诗赋序记。因此这部书不仅对于研究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极具价值,还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为撰写骈文俪句提供丰富素材。

元刻本常与宋刻本并称为宋元刻本,向来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浙江大学图书馆所藏这部元刻本《新编方舆胜览》,原为瑞安孙诒让旧藏,版片未经后代修补,保持元本面貌,字体古拙,品相佳好,加之卷数较多且完整无缺,故尤足珍贵。馆藏宋元刻本屈指可数,其中未经递修并且完整无缺的唯此一部。


7.(古籍)明铜活字印本

《唐人集》

《唐人集》(存三十八种),明铜活字印本,十八册。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编号为09359。

2.jpg


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代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广泛运用于图书生产则始于明代。根据制作材料不同,活字分为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多种类型。明代用活字印刷图书多选用木活字与铜活字,而铜活字由于制作成本高,印本数量远少于木活字。在以木刻雕版印刷占主导的图书出版史中,活字本属少数,而其中的铜活字本更是少数之少数。藏书家得之,莫不珍若拱璧。

明代曾用铜活字印过一些唐人诗赋集子,总称之《唐人集》。其中有几种集子保留有宋代的避讳字,可知是据宋元旧椠排印。这套书字体秀劲,版式疏雅,颇具宋本神韵,只可惜当时一共印了多少种,至今仍是个谜。现存于世的《唐人集》已知只有五十种,国家图书馆有藏,其他各大收藏机构所藏多为零种。浙江大学图书馆这部《唐人集》共存三十八种,种数仅次于国图,极为可宝。该书原为瑞安孙诒让旧藏,1948年由其子孙延钊先生捐赠国立浙江大学。


8.(古籍)明清刻本

《径山藏》

《径山藏》,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康熙间刻本,存一千一百五种,二千零八十一册。

3.jpg


《径山藏》是明末清初刊刻的私版大藏经。根据传统说法,《径山藏》的刊刻始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在山西五台山开雕,因山区气侯寒冷,交通不便,刻经条件差,遂迁至浙江余杭径山,后又在嘉兴、吴江、金坛等地募刻。由于是民间自募刻经,经费常常不足、人员变化亦较大,加上社会动荡,刻经过程异常曲折,历经一百四十余年,直至清康熙末年大规模的刻经活动方才告竣。刊刻竣事后版片集中贮存于径山,故称该经为《径山藏》;同时指定嘉兴楞严寺为流通处,凡寺院请印该经,都需到嘉兴楞严寺办理手续,因此又名《嘉兴藏》。

《径山藏》在我国编刻的大藏经中占有三个“之最”:一是收书最多,共刊刻佛教典籍二千余种;二是刊刻时间最长,前后历经百余年;三是最早的一部方册线装大藏经,在这之前大藏经都采用卷轴装或经折装的装帧形式。鉴于其在大藏经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五部较完整或种数过半的《径山藏》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径山藏》原为南浔刘承幹嘉业堂旧藏,存一千一百五种,得全者之半,实属难得。


9.(拓片)

汉三阙拓片一组

整组拓片有24张,每张高都有3米左右,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图像拓片。

4.jpg


汉三阙,指的是汉代建于嵩山脚下的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三道阙,最早可上溯一千九百年,阙身所刻纹饰多为车马出行、宴饮百戏或驯象逐鹿、斗鸡猎兔等,应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且刻工精美,形象生动;杨守敬在《平碑记》中云:“汉隶之存于今者,多砖瓦之文,碑竭皆零星断石,惟《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三阙字数稍多,且雄劲古雅……",称其书法精妙;阙上有出檐的四阿顶,四阿顶即庑殿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级别最高的一种。可见,汉三阙对我们研究古代书法、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太室阙,建于东汉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从石阙上可以看到嵩山地区对鯀和禹的崇拜及祭祀,而让人惊讶的是,大禹的父亲鯀的画像竟是一个三足鳖,专家对此解读:鲧封嵩山,史称“崇伯鲧",其“人于羽渊化为黄能",“能”在陆为熊,在水为鳘,成了一个神化的人物。

少室阙,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一123)之间。东阙阳面刻有一幅女子蹴鞠图,女子轻巧如飞,活灵活现;还有一栅马戏图,也格外引人注目,两位女子在腾空奔驰的两匹骏马上或倒立或后仰,十分精彩,让人从中领略了汉代女子的飒爽英姿。

启母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阙上的铭文是三阙中保存最好的,两方铭文皆在西阙北面。一方为开母庙阙铭, 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以及此事迹逐渐湮没无闻的经过,还叙述立阙刻铭的原由;一方为堂溪典的《请雨铭》。为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刻,记述了堂溪协之子中郎将堂溪典来篙山祈雨的事迹。


10.(砖质墓石)

唐代彩绘云篆镇墓文


道教云篆镇墓文,又称“五方真文”,分别为:“东方真文”、“南方真文”、“中央真文”、“西方真文”、“北方真文”。每一方真文都有石一方,盖一块,合为一盒。如果一套齐全,应该有五盒。一般来说镇墓文都是阴刻于石上,所以常见的是镇墓文拓片,而彩绘的镇墓文则非常罕见。

浙江大学藏唐代彩绘道教云篆镇墓文残石共四块,其中中央真文一盒,真文石与盖俱存;东方真文盖一块,南方真文石一方。材质为砖质,尺寸约40CM见方,出土地为陕西。

据南方真文,其墓主为三洞弟子李洞真。浙江大学图书馆又藏有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入葬的李洞真墓志拓片,该原石现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据称该墓志原石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焦村北,则本馆所藏唐代彩绘镇墓文很有可能是同期出土的。

5.jpg

附:关于云篆镇墓文

“云篆”一词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南朝陶弘景,其《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曰:“云篆龙章之牒,炳发于林岫。”又据陶弘景《真诰》卷一称,云篆是灵篆明光之章,神灵符书之字,绝去人间尸秽俗体的一种道教书法形式,“实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无象”是其一般特征。 

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随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烙印。镇墓真文是镇墓文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开度亡魂,厌镇鬼神。所谓“真文”,也即道教之云篆。

道教云篆之“五方真文”镇墓石根据现有的发现,最早出现于唐代,完整者一套五件,分东、南、西、北、中五盒,与当时墓志的形制相当,皆由盖和底石两部分组成。

关于云篆的释文,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五七,《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南宋宁全真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八、《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还有约出于元明时期的《灵宝玉鉴》卷十六等都有相关五方真文云篆的记载与释文,现将本馆所藏五方真文云篆中南方与中央及释文录如下,供大家欣赏:

南方真文:

南爓洞浮,玉眸詵詵。梵形落空,九靈推前,澤落菩臺,绿羅大千。眇莽九醜,韶謡緣亶,雲上九都,飛生自騫。那育都馥,摩羅法輪,霐持無鏡,覽資運容。馥朗廓弈,神纓自宫。

中央真文:

黄中總氣,統攝無窮。鎮星吐輝,流鍊神宫。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